
梵高 莫斯梅半身像 素描 1888年
紐約時間3月1日下午,佳士得“家族珍藏:梵高到佛洛伊德的紙上作品” 專拍舉槌,該場拍賣作為佳士得3月20世紀藝術春季拍賣的焦點之一,匯集了八幅精彩的紙上作品。近20年拍場上出現的最為重要的梵高紙上作品《莫斯梅半身像》以1043.6萬美元(約6754萬人民幣)成交,領銜全場,但未能像眾人期待的那樣打破梵高紙上作品的記錄。
《莫斯梅半身像》是梵高于1888年7月底至8月初完成的12幅素描之一。這些作品均是對剛完成的油畫重新作出的演繹,其中包括現藏于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步兵》和現藏于洛杉磯蓋蒂博物館的《約瑟夫·魯林肖像》。這些作品創新的繪畫技藝、筆觸和點線所體現的敏銳觸覺揉合了梵高對日本的熱愛、他超凡的繪圖技巧和他對肖像畫的熱忱,這些元素奠定了梵高這段時期的藝術風格。1888年2月,梵高離開巴黎,移居普羅旺斯大區的阿爾勒,享受與大自然相伴的田園生活。當時梵高深受日本文化吸引,認為日本是一片未被資產階級價值觀所玷污的純凈而古老的土地,并且將普羅旺斯幻想成 “相當于日本” 的烏托邦。雖然梵高從未踏足遠東,但卻被19世紀下半葉席卷歐洲的日本主義熱潮迷倒。在巴黎時,他曾每日流連于法國著名日本藝術品商人西格弗萊德?賓的店堂,仔細研究和選購浮世繪木刻版畫。
梵高 莫斯梅半身像 素描(左) 1888年 紐約佳士得上拍
梵高 莫斯梅半身像 油畫(右) 1888年 華盛頓國家美術館藏
1888年7月底,梵高在阿爾勒創作了《莫斯梅半身像》油畫,作品名字 “Mousmé” 來自小說家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夫人》,小說講述一名日本女子與一名駐守在長崎的法國海軍軍官之間的婚姻。“Mousmé”用來形容類似女主角菊子的日本年輕女性。這本小說其后成為普契尼(Puccini)著名歌劇《蝴蝶夫人》及梵高四幅作品的靈感來源。《莫斯梅半身像》油畫現藏于華盛頓國家畫廊,描繪一位姿態端莊的年輕女子,她身穿紅色和紫色條紋緊身上衣,藍色裙子綴有橙色圓點,背后一片淺淡的維羅納綠色。在完成畫作后數天,梵高畫了這幅相同題材的素描。梵高本人對這一時期的素描作品十分珍視,他曾在信中向弟弟提奧表示,油畫缺乏素描的 “清晰觸感”。在這幅素描中,油畫里的強烈色彩對比被各種線條、圓點和影線取代,營造出交替的深淺色調,與顏料塑造的效果同樣悅目。背景由一堆圓點組成,為畫作注入動感和力量,而一連串細致的影線則在女孩的臉上營造出細膩的光影效果。猶如車軌般的修長筆觸,則描繪出緊身上衣的條紋。這些筆跡迷人交錯,于紙上交融,勾勒出這位神秘少女的面貌。關于畫中人的身份則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她是當地一位磨坊主人的女兒。貝爾納德特?墨菲在其著作《Van Gogh’s Ear: The True Story》里,表示模特兒可能是梵高清潔工的侄女Thérèse Mistral。而梵高在7月29日寫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表示,自己只是回應洛蒂的小說。“如果你知道什么是莫斯梅(mousmé)(若你讀過《菊夫人》就會知道),我剛繪畫了一幅……我畫的是一名普羅旺斯女孩,大約12或14歲。”梵高共繪畫了三幅《莫斯梅半身像》素描,除了此次拍賣這件作品之外,另外兩幅完成度較低的作品現分別藏于巴黎奧賽博物館及莫斯科普希金國家美術博物館。
盧西安·佛洛伊德 自畫像 水彩、炭筆 1974年 估價180—250萬美元,成交價219萬美元

雷尼·馬格利特 私人日記 水粉 約1954年 估價250—350萬美元,成交價375萬美元
本場拍賣除了梵高的《莫斯梅半身像》,還有雷尼·馬格利特描繪兩名化成石像的戴圓頂禮帽的男子的《私人日記》、盧西安·佛洛伊德代表作《自畫像》、亨利·摩爾極富雕塑感的戲劇性作品《地鐵里的兩名沉睡者》、喬治·修拉的罕見風景畫等也一同亮相,并取得了不錯的成交價格。近年來,西方近現代藝術紙上作品的專題展覽和專場拍賣屢見不鮮,紙上作品在全球藝術市場逐漸受到關注。去年,保羅·塞尚的一件水彩紙本作品《有牛奶罐、甜瓜和糖罐的靜物》以2865萬美元(約1.87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便引發了人們對紙上作品的熱議。紙上作品往往是大師油畫作品的素描稿和反應創作過程的草稿,或是藝術家在某個瞬間的靈光閃現,因此紙上作品同時具有藝術價值與文獻價值,加之收藏成本較低,紙上作品被認為是新藏家入門的最佳通道,著名藝術家的紙上作品也很可能成為普通藏家藏品的一個亮點。

亨利·摩爾 地鐵里的兩名沉睡者 1941年 估價150萬—250萬美元,成交價315萬美元

喬治·修拉 白帆 1890年 估價250萬—350萬美元,成交價459萬美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