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樂勝
1972年8月生于山東濰坊
澳門科技大學美術學博士生
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北京大學范揚工作室助理導師
《美術報》吳冠南大寫意花鳥研究中心研究員
《美術報》季樂勝工作室導師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濰坊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濰坊市美術館副研究館員

書 畫 龍 胄
文/孫敬明
山左季君樂勝,別署龍胄者,海岱間英逸之才也,生于禹王臺下;如斯高臺千古,五色壤土,層累夯筑而起,雄峙北溟。清乾隆濰縣宰侯鄭板橋題臺上禹王廟額曰“文明四海”。臺下群流湍匯,鳶飛魚躍,水光映碧,如畫如詩。生于斯者物華天寶地靈而人杰也。季君髫齡啟蒙,穎異超群;旋即投筆從戎,金戈鐵馬數載,涵養偉武之氣,數立功績,膺受褒獎;然丹青之夢須臾未嘗離懷矣。于是,解甲京師,游學長安,就讀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學成榮晉教授,為多所大學之訪問學者。龍胄宗法古人前賢、轉益多師有年,得名家指授而漸入堂奧,絳帳白雪各領其妙。惟其青年才俊,風雅之致,書畫雙璧,相得益彰。復歸里根植于木版年畫鄉情沃土,蒙瀰水白浪之霑溉,得金石、國畫之都之澤潤。正所謂承桑梓之長風,叢榮華滋;得海岳之靈氣,厚積薄發者也;故如《易·益》彖曰:“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近歲游學海外,攻讀哲學博士學位。


龍胄之書。東漢太尉祭酒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倉頡之初作書皆以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清代劉熙載《書概》稱:“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一代之書,無有不肖乎一代之人與文者。”誠哉斯言,龍胄之學之才之志,兼得東岱滄海之包孕,履行海內外,歷覽古今名家名作,腹有詩書,志雄八荒,務求高遠,故其筆底行云流水,婉曲舒徐,自呈曼妙;或氣勢開張,磅礴如江海之濤,沖天蕩云,狂放萬狀。饒有李北海之大度雍容、鴻篇巨制宛如江山奔涌萬千里之氣勢。


龍胄之畫。畫者心畫也,縮萬里之于眼前,盈咫尺而載天下,凡此誠乃大家之法度氣象。丹青肇于史前;三代存諸吉金;漢魏刻縷貞珉,唐宋綻開絹帛,元明趨于臻善,有清則承前朝之端序,亦或自開生面者,洎今依然。山水摹繪之妙莫過于宋人,諸如郭若虛乃皇戚貴胄,游歷廣、見識高、積數代鑒藏之功,其于書畫之評騭尤為精當,為吾中華畫史研究之翹楚。其稱論:“畫山水惟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前古。”“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營丘之制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狀雄強……范氏之作也。”(郭若虛《圖畫見聞志》),當代童書業《唐宋繪畫談叢》總括宋代三家謂:“關仝的峭拔,李成的曠遠和范寬的雄杰,代表了宋初山水畫的三種風格。”


今觀復龍胄之畫,氣象閑遠,峰嶺連綿,猶如李營丘之豐神;而龍胄之居處,與古營丘相去未遠,故能心神相接,傳承靈妙。展舒龍胄之畫卷,猶見“縮千里于咫尺,寫萬趣于指下……林木稠薄,泉流清淺,如就真境。”(《圣朝畫評》)舉目壁上,“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董其昌:《晝禪室隨筆》)“山水之盛,得之目,寓諸心,而形于筆墨之間,無非興而已矣。”(沈周:《書畫匯考》)畫者直抒胸臆,龍胄腕底雄肆勃發,干筆焦墨,堅硬如鐵;或淺淡提描,輕盈如蘭,曼妙極致。讀其鴻篇巨制,則是翰墨淋漓,如仰望名山大川,峰岫峣嶷,云林森渺,猶聞澗水風流之響;村舍茅廬、亭臺樓閣錯落于崎嶇溪流之間;古剎浮屠、伽藍風幡隱約在喬木深山之阿;一草一木,一石一山,一步一景,一筆一變,筆筆入化;六法五彩,幻化經營,絢爛極致。玲瓏小品,則是輕描淡寫,計白當黑,空曠幽遠之處,得見雅逸之致。由此觀之,龍胄之畫中有書,書中有畫;誠可謂書畫雙璧,相得益彰也!

龍胄天生良妙,正值盛年,馭藝術舟車于畫海書山,德藝雙修,前程不可限量,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祈季君龍胄勉旃焉!
歲次己亥臘月既望于濰水之湄白浪河干海岱復盦
(孫敬明,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中國錢幣學會理事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社會科學專家庫成員,山東省文物專家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山東省博物館特聘研究員,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與煙臺大學兼職教授及研究生導師,濰坊市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現正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3BF052)“陳介祺研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