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鑒藏名家史蒂芬?瓊肯三世(Stephen Junkunc III),在中國藝術收藏界夙負盛名,以庋藏種類之多和質量之精著稱,高峰時期藏品多達逾兩千件,涵蓋瓷器、玉器、青銅器、佛教造像及書畫精品。傳世汝窯瓷器僅錄得87件,其中兩件即由瓊肯三世所蓄,一器于1992年經佳士得拍賣,刷下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紀錄。佳士得亦有幸于1999年拍出瓊肯收藏之一幅書畫巨作《秋山行旅圖》。3月18日,佳士得將于本季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隆重推出“瓊肯珍藏重要中國藝術”拍賣,呈獻從玉雕、青銅器、佛教造像、金屬器、螺鈿漆器及鼻煙壺等大量館藏級別的藝術珍品。
瓊肯三世生于匈牙利布達佩斯,在幼年移居至美國。其父瓊肯二世是一名模具工匠,在1918年于芝加哥南阿伯丁街創立了通用機械與制造公司,后來于1933年遷至北基勒街,并營運至今。隨著二次大戰爆發,公司將車間改造以供應戰時需求,且制造多種航空零件,專研引擎密封件。團隊對生產質量和服務水平精益求精,獲頒制造先進噴射引擎零件的特許牌照。在創業百年后,企業仍由家族執掌。

一代鑒藏名家史蒂芬?瓊肯三世
瓊肯三世的鑒藏生涯始于1940年代,并在1950至1960年代發展如日中天。他篤學好古,博覽群書,在宅邸及辦公室同設藏書閣,無論是午餐時間的匆匆一瞥,還是清晨時光的愜意細品,都手不釋卷、力學不倦。瓊肯三世嚴挑慎選,僅與二十世紀中葉最具信譽的古董商往來,包括布特父子商行(Bluett & Sons)、史帕斯(Sparks)、山中商會、盧芹齋、通運公司以及長谷商會。山中商會于1928年開辦的芝加哥分館,尤其啟迪了瓊肯三世的鑒藏熱忱。Nagatani 長谷氏(卒于1994年)曾任職該館經理,對瓊肯三世影響至深,助其購藏逾30載。


本件瓊肯珍藏銅錯金銀壺載錄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鑒》。
根據書信記錄,在瓊肯三世早期的鑒藏對象中,中國陶瓷該算名列前茅。他對審美非常執著,為藝術品的優劣質量定下嚴格標準,在其漫長的鑒藏生涯中,一直貫徹始終。1935年,他去信古董商狄金森父子商行(D.Dickinson & Sons),囑其搜羅康熙及雍正時期的單色釉瓷器,務必千挑萬選,去蕪存菁,得具“千錘百煉的質量”,可與“博物館陳列品”平分秋色。1936年,瓊肯三世去信布特父子商行,欲購豇豆紅及釉里紅瓷器;數月后另去信萊爾頓(H.R. Norton)物色“單色釉佳器”,敦囑“勿選暗淡無光的次品”。而此后瓊肯收藏的絕色佳器中,相信便有一件釉色亮麗、典雅秀巧的豇豆紅釉柳葉尊。此尊將于3月19日佳士得紐約“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亮相。

瓊肯先生由瓷器出發,但從不止步于此,矢志廣泛涉獵,閎覽博物。期后專研佛教造像及中國高古玉雕,以更上層樓的學術角度深入探究。瓊肯先生認真鉆研的收藏精神,亦使之結識了諸如薩爾莫尼(Alfred Salmony,1890-1958年)這樣的頂級中國藝術學者。
薩爾莫尼教授是中國玉器權威,供職于紐約大學美術學院。自1950年代起瓊肯先生和薩爾莫尼開始深入探討中國玉器。當時薩爾莫尼已計劃編纂一連兩卷儼如百科全書的中國玉器專著《Chinese Jades of All Periods》,并將錄入瓊肯珍藏粹選。英國藏家古爾(Desmond Gure,1905-1970年),亦和瓊肯先生一同參與該書的研究工作。薩爾莫尼在書籍出版前不幸逝世,其與古爾及瓊肯的通信上顯示,他已付托兩位藏家完成著作。該書的第一部分隨后付梓,題為《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其中收錄了將于本場拍賣中亮相的數件玉雕。



懷著兼收并蓄的博物之志、一絲不茍的審美態度,以及深入透澈的學術精神,瓊肯三世洵為名副其實的鑒藏大家。對藝術收藏的不渝之情,他曾揮筆直抒:“收藏使我不能自拔。它是世上少有從不退色或停滯不前的事業。我從中學之不盡。”
瓊肯三世慷慨樂善,所贈予全美各大博物館的珍品,仍在續寫著他的畢生傳奇。他生前常將藏品借展于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遺贈遍及威斯康星州的米爾沃基公立博物館和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大學羅威(Lowe)藝術博物館。他對中國藝術的興趣現由愛兒瓊肯四世繼承。瓊肯四世恪盡保管之職,審慎監督,為新一代鑒藏同好提供良機,傳承瓊肯家族的世紀名藏。

此例駱駝雕工極其精美,玉質上乘,其四腿直立造型實為鳳毛麟角。僅知天津博物館藏一例唐玉駱駝立像,高6.3厘米,載錄于《天津博物館精品系列圖集:天津博物館藏玉》。天津博物館唐玉駱駝與瓊肯之例造型極為相似,包括其弧形底座,兩方向相反的駝峰。天津駱駝毛發之刻畫更為粗獷,而瓊肯駱駝則較細膩。


一件陸子岡款帶蓋仿古紋玉卮于北京附近之古墓出土,該墓斷代為1676年。6件自該墓出土之玉器載錄于S. Howard Hansford著《Chinese Carved Jades》。



明代帶飾使用玉及銀等珍貴物料制成,與朝服搭配穿戴,以顯官員的身份及地位。使用最為珍貴的玉料制成之帶飾定為皇家將相所有。清宮舊藏一套近似例,載錄于《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下)》。


此瑞獸造型優雅,雕工細膩,可參照西雅圖美術館藏一例,載錄于James C. Y. Watt所著《Chinese Jade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Seattle Art Museum》,其鼻形,脊骨細節及其表面拋光與瓊肯例尤為相近。西雅圖之例斷代為明末清初,作者稱 “從其巧妙及復雜雕工看來其斷代為清初”。瓊肯瑞獸之罕見鼻型亦可見于一宋代玉雕瑞獸,載于James C. Y. Watt著《Chinese Jades from Han to Ch'ing》。




就相同年代之動物雕刻而言,本件尺寸碩大,十分罕見。中國文化里的鹿有多重吉祥寓意。其一,壽老身旁常伴鹿、鶴以及桃子及松樹,所以鹿便有了長壽的象征寓意。鹿亦是唯一能追尋長生不老靈芝的動物。其二,鹿與“祿”諧音,為祿星的代表,有升官發財的吉祥祝愿。


瓊肯此例雙魚白玉洗直徑12厘米,為乾隆時期玉洗中的罕見例子。日內瓦Baur珍藏一例雙魚洗,載于Pierre-F. Schneeberger著《The Baur Collection - Chinese Jades and OtherHardstones》,日內瓦,1976年,編號B10, 其直徑為13.2厘米,并有一淺足圈。另一例則載于楊伯達編《玉緣:德安堂藏玉》,北京,頁39,圖版16。歐云伉儷舊藏一例白玉詩文雙魚洗,于2019年3月20日于紐約佳士得拍出,拍品806號。






十七 / 十八世紀



此鞘上栩栩如生的龍紋見諸唐、遼及宋代的金屬器,如銅鏡、金及銀鎏金等器皿。遼代陳國公主(1018年逝)墓出土一件龍紋銀鎏金盒,見蘇芳淑教授編撰《玉澤恒輝:喜聞過齋藏玉》,香港中文大學,2015年,頁156,編號29.2。蘇氏認為此類見諸金屬器皿之龍紋“與皇室有關”。盒上遼代龍紋的神態,包括嘴、下巴開展、三爪及龍鱗等都與本鞘上之龍紋極為相似。蘇氏亦探討了十至十一世紀玉雕及帶飾上的龍紋裝飾,包括四川成都王健墓(918年葬)出土的一件龍紋帶飾,見前揭書,頁157,編號29.3。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