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理由:故宮博物院藏有超過2000柄明、清時期的如意,材質涵蓋玉石、竹木、金屬、牙骨、瓷等,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明、清工藝的盛況。本展覽特從中遴選160件(套)予以展示,呈現明清時期如意的豐富材質、優美造型、精湛工藝和眾多題材。展覽第一部分為“玉石如意”,包括芝草、賀壽、銘文、祥瑞等四類題材,突出玉石材質如意在清代如意制作中的主流地位。“竹木如意”分為竹制、木制和木柄鑲嵌等三類,展示明清時期用作文人雅士案頭清玩如意的素雅韻致。




展覽現場

推薦理由:展覽從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中遴選與牛有關的文物和藝術品160余件(套),分為與牛為伴、牛為藝源、春牛頌福三個單元,從生產生活、歷史文化、藝術雕繪等各個方面系統展示牛的歷史、文化和與牛有關的節俗信仰。展品中既有融匯牛角形象的商周青銅禮器、頗具特色的古滇國青銅器,也有不同歷史時期與牛有關的雕塑、繪畫作品。依據老子出關、牛郎織女、吳牛喘月等歷史典故繪制的圖像讓傳奇故事更加形象生動;描繪漁樵耕讀的書畫、瓷器承載著農耕社會最樸實的夙愿和期待;《盤車圖》《豳風時序歌圖》《嫁娶圖》等將牛與世俗社會緊密相連;《牧笛圖》《秋郊歸牧圖》等繪畫作品則在虛實之間抒發著古人對山水田園的向往情懷。




展覽現場

熱帶風暴——印度尼西亞現當代藝術敘事
推薦理由:“熱帶風暴”旨在展示印尼現當代藝術發展中的代表性作品。展覽中的作品起于20世紀30年代,歷史跨度近一個世紀。展覽重視審美語言的多樣性,囊括了素描、繪畫、雕塑和視頻作品。展覽中的兩條敘事主線一方面概括了不同發展階段的藝術風格和主題,另一方面通過聚焦藝術家、團體和學派以及其間的聯系來勾勒印尼藝術世界的成型軌跡。此次展覽的策展角度是通過展示年代與現場地貌,將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融入印尼藝術史迂回曲折的汪流之中。每件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無法重復的烙印,提醒我們回顧過往的時光、關注當下的現狀以及放眼未來社會將會遇到的問題。
阿德里安-簡·勒·梅耶爾·德·默普雷斯 正在編織和縫紉的巴厘美人 布面油畫 75cm×90cm 年份不詳

約翰·魯道夫·博尼特 三個菜販 布面油畫 56cm×64cm 1953年

亨德拉·古那旺 母與子 布面油畫 110cm×84cm 1947年

伊萬·努爾 甲殼蟲球 鋁漆、1953款黑色大眾甲殼蟲汽車原裝零件 直徑約180cm 2018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