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介
楊明霞,筆名羅楊,安徽宿州人,畢業于淮北煤師院美術系,進修于天津美院國畫系研究生班,結業于桑建國高研班,擅長中國畫重彩,工筆花鳥,人物及沒骨花鳥草蟲等。現為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筆畫協會會員,安徽省巾幗書畫協會副秘書長,安徽省宿州市美協副主席。
2009年工筆花鳥《秋聲賦》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人民政協成立60周年”,宿州市政協優秀作品展。
2011年工筆花鳥《生生不息》入選滁州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2011年工筆花鳥,《憶桃花舊游》獲中國煤電建設集團畫展優秀獎。
2012年工筆重彩《秋頌》獲“紀念《講話》七十周年安徽省青年美展銀獎,其作品被收藏。
2013年工筆重彩《帶刺的青春》入選安徽省青年美術大展。
2014年工筆重彩《盛世高歌》入選安徽省第五屆美術大展。
2015年工筆重彩《不覺瑞雪已悄悄》入選安徽省宿州市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2015年工筆重彩山水《徽山夢》入選中國夢·黃山魂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工筆人物《快樂星期天》入選“升庵詩畫”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8年工筆人物《暖冬》入選郵驛路運河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
2019年工筆人物《青春·迷彩》入選十三屆中國畫作品展。

《暖冬》
畫里畫外 至善至美
——淺談我的學生
桑建國
楊明霞是我們創作室一位非常優秀的畫家,她的作品在主題選材方面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作品歷歷在目,印象也非常深刻,在我們創作室學習的一年時間里,不斷地入選全國美展,并且有好幾幅作品獲獎,其中有一幅我記得非常有印象,這幅作品的名字叫《暖冬》,就是下雪天一些戰士冒著嚴寒清除城市道路積雪,為市民疏通交通的感人場面,當時就跟她談了這幅作品的突擊點,選材立意好,構圖更要好,表現手法是關鍵,想表現軍民之間的關系對社會社區做出的貢獻,較好地展現人民子弟兵愛國為民的家國情懷和時代風采,我覺得非常好,充滿了正能量。整幅作品以黑白灰關系處理,調子的運用要有所講究,才能使整個畫面氛圍溫暖明快;首先她以素描為基礎的繪畫功底躍然紙上,將素描造型轉化成色彩關系,一層層由淺入深向后推,背景又添加了參差不齊的樓房以及陽光的暖意,一下子那種寒冬下的溫暖撲面而來,意境深遠,使畫面充滿趣味、靈動和藝術張力,從這點看,她做到了。

《青春·迷彩》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創作十三屆美展的一幅作品《青春·迷彩》,表現的是普通士兵日常備戰訓練的場景,表現訓練時的士兵不怕苦不怕累的勇敢、團結、積極向上的精神,從人物到背景和地面的處理,一改往日平涂的習慣,反復做了幾十遍肌理,終于達到想要的那種豐富、靈動,厚重、貼切的效果,增強了隨性和有意味,特別是新材料和技法的處理,具有創意性和視覺效果,如樹的紋理用立粉貼箔的方法,表現凹凸立體的感覺,經噴色加暈染,使戰士的團結感與背景的空間感加強,也是這幅作品獨具一格的原因。

《快樂的星期天》
在她身上,總是洋溢著這個時代的時尚感、充實感、節奏感,以致她和她的畫作都散發著與時代接軌的真善美,給人一種美好的向往。在她眼中,世界萬物,都充滿著靈性,對這個時代一些時尚的東西很敏感,從作品《快樂星期天》中就能看出,表現的是現在非常時髦的,放在寵物店里寄養的寵物,以及做好美容的的狗狗,她把寵物畫的非常可愛,而且整幅作品畫面色彩的運用,大膽的構圖,人物造型的設計以及對寵物店的描繪都具有時尚感,大家看到后感覺很親切,她從普通的生活中捕捉到非常美的,非常有意義的畫面 ,并且以新材料,新手法表現出來,包括金箔的使用都做得恰到好處。

《童年之一·課里課外》

《童年之二·春回小園》
她不僅人物畫的好,花鳥畫的也很好,是一位全面的、優秀的畫家,她對社會對生活的感覺和感受異于常人,特別在主題的選擇方面,每次都選擇了以小喻大,她選擇了生活里面一個小小的場景,卻表現了一個大大的時代,是一位讓我感到自豪的畫家。古人云:“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誠望她在今后的道路上面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此文作者系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筆畫理事,文化部中國現代工筆畫院院務委員、人物畫創作中心主任)

《閨蜜》
高古富麗 情景相融
——楊明霞作品觀后
陳光林
工筆畫大約成熟于五代北宋時期,它與人物畫,山水畫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人文情懷。由于其獨具特色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生動地反映著大自然的花木鳥蟲及人的精神情感,而倍受人們欣賞和喜愛。從黃荃的“皇家富貴”,崔白的“清新疏秀”、宋徽宗的“富麗精工”、再到近代、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壇,可以說是名家輩出,力作、大作亦頻頻問世。然而盛行于當代的工筆花鳥畫,多是呆板制作,遺神取貌,傳統性、典范性的審美元素,流失殆盡,近讀安徽畫家楊明霞的系列作品,一種久違了的藝術感受撲面而來。

《凈界》

《盛世高歌》
楊明霞天資聰穎,才思敏捷,淮北煤師院科班畢業后,又到天津美院研究生班深造,在孫其峰、霍春陽、賈廣健諸先生的藝術熏陶下,藝術學養全面提升,表現技法日漸嫻熟,沒骨、重彩,寫意皆能駕馭。我十分欣賞明霞的傳統型工筆花鳥畫,如《盛世高歌》、《梵音谷》、《凈界》、《傾歌境寄聲》等,這類作品透過其細膩的筆觸、嚴謹的線條、生動的造型和工寫兼容,虛實相生的特殊技法的運用,使畫面呈現出高古富麗,清新雅潤的藝術效果。

《梵音谷》

《徽山夢》
她的繪畫題材也較為寬泛,人物、山水均有涉獵,尤其是人物畫,造型扎實、線條流暢、刻畫入微。工筆重彩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像《守望幸福》、《生生不息》、《徽州夢》、《閨蜜》等作品,構圖豐滿,技法多樣,意境邃遠。
明霞非常勤奮,常年堅持寫生,親近自然,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素材,又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假以時日,定當有更大的藝術成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文作者系: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安徽省人民政府參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生生不息》

《覓》
質雅膄潤 人淡如菊
——慢議楊明霞其人其畫
陳德凡
因為愛好書畫的原因,參加了較多的宿州市書畫活動,與年輕的畫家楊明霞女士也偶有禮貌性互動。直至一場評選活動中,因為評判標準相近,有了進一步的交流,于是成了熟人、畫友。近日,受明霞女士之托,為其畫作發表寫些許文字,因對工筆畫咸有研讀,怕說了外行話,乃至議的南轅北轍也未可知,故而提筆有惶惶意。

《守望幸福》
明霞女士質樸清雅、款款落落、大方近人,少有特例標異、神態倨傲之藝術范。周樹人有云:質雅膄潤、人淡如菊,謂為“恰如其分”,比之于明霞女士亦然。從其一系列作品創作實踐來看,她既繼承了傳統繪畫之精神、民族繪畫之形式,又吸收了現代二維空間構成之圖式。其繪畫構成沖和、空靈,設色寧靜淡雅。明霞女士設色多為綠色,而綠色在精神意義上與灰色相類似,同具沉靜的傾向,雋永、幽深。所以明霞女士清脫文靜的色彩效果使畫面顯得空靈、清新、靜穆。空明而又富有形質的線描結構盡情地宣泄著內心的感受。如《家園》、《不覺瑞雪已悄悄》、《在水一方》、《寄高秋》等,其形式結構與設色融為一體,表現為文靜冷艷的風骨,構成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藝術有機體。

《家園》
定能生慧。明霞女士當值盛年,沒有被時下的流行“浮躁病”所惑染,苦練內功,固然可嘉,倘若在畫外功夫上加深修養,在藝術視野、題材上進一步開拓,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進一步爐火純青,其藝術成就當有大成,甚期。
(本文作者系中國書協會員、碭山美協主席)

《雙棲圖》

《寄高秋》
作為一名畫家,抒發感情的最好方式就是拿起手中的畫筆,構思、起稿、勾線、填色、渲染。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不平凡的畫面,用繪畫語言來描述每一次感動之外的永恒記憶,每一次作品的升華都烙上自己生命的印章。

《在水一方》
我一直堅持臨摹與寫生,進行長期的白描寫生訓練,在創作中使用的線實際上是自己的實踐總結,線條的濃淡干濕,長短粗細,筆筆要求做到有質感。平淡易懂的東西往往可以感動很多人。眾所周知,在許多宋人繪畫作品中,方寸之間精微傳神,尺幅萬象,那是中國古代繪畫中的高峰時期,相較宋畫而言,今人往往不夠。美的形式千姿百態,但要做到繁而不鎖,簡而不缺、虛而不空、實而不塞是需要曠日持久的訓練才能達到的,也是我所追求的。我們不僅要繼承古人的筆墨,更要學習古人以筆墨傳情的方法,擇其精而去其糙,辯證的繼承,包容、發揚、兼收并蓄才能為我所用。

《水云間》《悠然》
用合適的材料、嫻熟的技法、唯美的畫面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提升自己的審美新標準,
將是我一生的追求。
——羅楊

《不覺瑞雪已悄悄》

《傾歌境寄聲》

《相伴》

《潔之塵》

《歲寒三友》

《情深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