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尹育虎,漢族,甘肅成縣人,畢業于天水師范學院中文系。2018年結業于中國國家畫院陳鈺銘工作室高研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成縣美術館副館長,同谷書畫院副院長,甘肅畫院國畫院院聘畫家,陳鈺銘水墨家園工作室畫家。作品《薯鄉秋實》入選“逐夢·威海衛”2016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圣地梵音》入選2017年“白山黑水·美麗四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作品《早春二月》入選2018年“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作品展”。作品《春風行》獲2018年“伯年國”全國寫意人物畫展入會資格。作品《驕陽》獲2018年“南粵之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入會資格。2019年5月,作品《早春二月》入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在中華藝術宮展出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圓夢小康在路上》500×180cm
活在當下的溫情與書寫
——尹育虎人物畫近作閱讀札記
王義
“人物畫”是表現人類活動、精神現象的重要手段。從中國人物畫的發展來看,自先秦至魏晉時期,受儒家思想影響,人物畫基本上是表現政治倫理的需求,所謂的“成教化、助人倫”;魏晉至五代的動亂,生命無常,宗教的信仰與安定的心靈成為寄托的主要對象;唐朝至兩宋時期,由于社會民生富足康樂,相對的人物畫中顯現出的就是人民生活悠閑安樂的一面;明、清兩代受到文人畫風的影響,人物畫轉入了民俗題材,開拓了新的領域;清末民初,國勢衰危,在面對西方國家的軍事與文化上的沖突,所反映出的社會現象與情感,承載世代企圖求生存的頑強生命力之表現,而開始了現代人物畫的變革;及至今日,信息爆炸時代、傳媒高度發達,瞬息萬變,人物畫在內容、技巧、材質、媒介諸多方面面臨困難與挑戰。

《小憩》96×136cm
從“人物畫”史來看,“生活環境”對藝術表現有著巨大影響,人物畫所呈現的不僅是外在的社會現象,更是描寫人們處在當下環境中的內在感受。尹育虎就是從此出發,通過個人的眼光與獨到的表現形式,透過人物的姿態與環境氛微的營造,以生活周遭的真實人物為主,描繪他們面對生活轉變中的處境,著重生命的關懷,表現普通民眾活在當下的溫情,藝術地將社會環境所影響的心靈世界書寫出來。

《陽光燦爛的日子》96×136cm
在尹育虎的近作中,對當下社會現象的觀察成為他創作的一個焦點。無論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山鄉小集麻花香》、還是《和風麗日喜事多》《小憩》,所書寫的人物都是身邊的蕓蕓眾生,炸麻花、賣農產,街頭小憩、路旁相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畫家捕捉到的是一個個富于包孕的瞬間:靠在山農車邊,出售自家產品的夫婦;熱騰騰散發著香氣、正待出鍋的麻花,就是老人熱騰騰的日子;騎著新車滿臉喜氣的大伯,見誰都洋溢著喜氣;老兩口坐在街頭,正在整理“收獲”,老漢洋溢著滿足的神情……人物的面貌、姿勢、手勢、動作和表情,這些眼前可見與瞬息變動流失的視覺經驗,都被畫家通過線條、色彩、造型,固定了下來,辛勞而堅韌、樸素而溫馨,充滿著生活的滿足與喜悅。

《風和日麗喜事多》96×136cm
如果說這些鄉土氣息濃郁的作品是尹育虎長期熟悉的題材與關注點,那么另一撥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的作品,則直接體現了他對當下生活的切入。《待發》《最美逆行者》描繪的是正在奔赴醫療前線的醫護人員、《鏖戰火神山》描繪的是應急醫院的建設者、《守望春天》描繪的是在每個崗位上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守望》里的老人和孩子是這個春天最為溫馨的畫面。雖然這些作品在構思和表現還有些倉促和直白,但也更直接地表現了畫家的責任與擔當,表現的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對抗、合作、奉獻的關系,更是中華民族在這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勇敢、奉獻、昂揚的精神狀態。

《薯鄉秋實》190×200cm
在這種溫情書寫的背后其實是文化關懷,對于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民眾而言,日常生活已經自然形成了傳統的、民俗的、鄉土的文化,比如《山鄉小集麻花香》,喚醒的何止一代人的味蕾與記憶;而在當下的生活中又會形成新的生活、產生新的文化,《春風行》中候鳥一般遷徙的男女老少是另一種生活的生動寫照,更是人與生活的互動對話。這些人物的背后藏著自己的故事,成為作品中潛在的文化內涵,投射著畫家對生活的溫情關照。這種文化關懷既抓住了地方民俗特色、又體現了當下生活的時代氣息,以中國傳統繪畫構圖中的“散點”透視法來組合畫面,用水墨來作為書寫手段,本身就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直接表現。

《早春二月》200×200cm
毫無疑問,“水墨人物畫”在當代水墨畫創作的領域中有著不小的難度。一方面在于“人物畫”最能直接反映時代的真實生活,無論是外在世界的忠實描會或內在心境的真實呈現,均可說是人情感的表現,既要符合生活真實、又要有藝術追求,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戰;另一方面則是筆墨工具對現實人物造像的難度太大,缺乏如水彩般可重復疊染的透明度,抑或油彩厚實肌理感;再則是水墨人物因人的服飾、精神、環境的變化而有著太多的變化,傳統的線、外來的素描、光影、塊面,如何做到氣韻生動、形神兼備,還在不斷的嘗試之中。

《月亮灣的笑聲》200×200cm
對尹育虎而言,在內容的選擇上,更傾向自己熟悉的這方熱土、傾向于身邊真實的人物與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與悲歡聚散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對這些令人印像深刻又刻苦銘心的情景,他感同身受、充滿溫情;對于這個時代所涌現的新生事物他并沒有采取回避,而是精當選取、如實表現,手機、汽車、三輪車、香煙、照相機……種種時髦的東西都涌現在他的筆下,和諧地出現在畫面之中。

《金秋》200×200cm
在技法上,他觀察自然、親近生活、體悟藝術與造化。他并沒有置身事外,而是采用了“低視角”方式,切入書寫的對象,來完成生命、神韻的捕捉。寫生成為他最為常見的方式,透過寫生,除了表現出時代的人物特性與精神之外,還表現出他與環境互動的深刻體驗與感受,因此寫生一直是他豐富創作本質和內含的基礎。寫生不是寫實、更不是“寫死”,而是在寫生的過程中,有效的強化主題人物所需的條件,經過篩選而有效達到創作目的。他正是通過對對象特征的強化、畫面效果的處理、物體造形的研究等等形式上的處理方法,來增加作品的內在精神。

《喜秋》180×190cm
尹育虎大學的專業是中文、畢業后從政,對繪畫的熱愛卻是發自生命熱情、從小開始,始終貫穿于求學、工作、生活的始終,以至于他后來放棄已經很好的仕途、轉而專業從事繪畫,又師從著名人物畫家陳鈺銘先生。既得名師指點,加之他好學深思、勤于創作,真正做到了厚積薄發,竟然在一年之中積夠了中美協入會資格,令人驚嘆!他性格憨厚樸實、待人真誠熱情、富于包容,對生活的充滿熱情。這都促使他不斷強化自己繪畫語言的內涵、在作品的自主性和當代性兩個方向上持續掘進。

《白馬歡歌》200×200cm
人物畫與生活貼近,畫中主角就在身邊,在視覺藝術上有著無窮魅力。這既是藝術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以創作個性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一定時代、一定環境;又是以生活整體的方式進行藝術典型化,包括畫家自己。正如柯克西卡所說,“借助于個人造形語匯來提供一項視覺資料,那就是:人類活生生的寫照。”

《故里山花此時開》96×136cm

《紅川麻花》96×136cm

《靜靜的守候》96×136cm

《伴》96×136cm

《春望》96×136cm

《一路芳華》96×136cm

《待》96×136cm

《閑日》96×136cm

《雪情》96×136cm

《春光》96×136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