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購藏新機遇:佳士得美術學院邀您了解中東歐現當代藝術
日期:2021-02-23 15:28:38 來源:佳士得
拍賣
>鑒賞購藏新機遇:佳士得美術學院邀您了解中東歐現當代藝術

中、東歐各國擁有深厚、多樣化的歷史及文化底蘊。二十世紀的政局變革、社會動蕩及意識形態的沖突如何影響該地區藝術的發展?概念藝術、行為藝術、多媒體藝術等 “新前衛” 藝術如何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發展?如今,其方興未艾的當代藝術現場又有哪些日益受到重視的藝術家?佳士得美術學院聯合 Q Contemporary 于明日起呈獻系列現場及在線講座——“中東歐藝術簡介:20世紀至今”,將為您一一解答。談及西方現代藝術,法國巴黎無疑是眾所周知的重鎮之地。然而,您可知曉,諸多位二十世紀前衛藝術運動奠基的創新者,來自歐洲中、東部各國,包括:慕夏(Alphonse Mucha),“新藝術” 運動代表性設計大師,來自捷克
馬利維奇(Kazimir Malévich),“至上主義” 創始人,來自烏克蘭
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最重要的現代雕塑家之一,來自羅馬尼亞
德勞內(Sonia Delaunay),前衛、跨界、第一位在巴黎盧浮宮呈現個人回顧展的女性藝術家,出生于烏克蘭
納吉(Laszlo Moholy-Nagy),跨界藝術家、包豪斯的奠基人之一,來自匈牙利
查拉(Tristan Tzara),詩人、藝術家及達達主義創始人之一,來自羅馬尼亞
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行為藝術先驅,來自塞爾維亞

匈牙利前衛藝術運動女性藝術家朵拉·莫里于2019至2020年在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之回顧展現場適逢K11 Art Foundation與Q Contemporary共同呈獻 “尋跡”,展示一系列中東歐及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佳士得美術學院欣然聯合 Q Contemporary 呈獻系列講座,聚焦中東歐藝術。本次項目及課程首次系統地為本地區觀眾介紹中東歐現當代藝術,期許能夠曠闊大家的視野,為藝術愛好者和藏家提供新的視角和鑒藏機遇。
展覽 “尋跡” 現場(照片由 Q Contemporary 和K11 Art Foundation提供)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