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似水“牛”年——2021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
展覽時間:2021年2月9日—4月9日
展覽地點:云南省博物館三樓臨展廳
在云南,無論是神秘輝煌的古滇國,還是異彩紛呈的少數民族,都孕育了獨具特色的牛文化,這是牛與人的關系在時空上的呈現,是牛的特征和人的思想的結合。今年,是民俗文化的生肖牛年,也是牛與人共同創造的“似水‘牛’年”。2月9日,“似水‘牛’年——2021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在云南省博物館展出。
本次展覽以“牛”為主要元素,通過“青史‘牛’名”“源遠‘牛’長”和“犇流不息”三個部分,用100余件(套)文物,從自然、歷史、文物、民俗等多個方面,以獨特的視角講述人們對于牛習以為常或不為人知的故事及其文化內涵。
精彩展品欣賞
西漢 動物搏斗銅貯貝器 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石寨山遺址出土
動物搏斗銅貯貝器為束腰圓筒形,兩側對稱雕鑄虎形耳,平底,底有四個虎爪形足。器蓋正中鑄一四分叉樹枝,最高的樹枝兩端各有一只猴,兩猴背對,尾巴牽在一起,似瑟瑟發抖;另兩根樹枝頂端各有一只鳥,展翅欲飛。樹枝下是二牛一虎激烈搏斗的場面。虎趴在地面,張口嘶吼,左后腿被一牛角挑穿,另一牛極力閃躲虎爪撲抓,并伺機進攻。
藝術家用猴與鳥的造型生動巧妙地渲染出虎牛搏斗緊張的氣氛,定格住最驚心動魄的一幕。虎雖為最兇猛的動物之一,但與牛搏斗,也不見得有十分的勝算。虎牛搏斗貯貝器中,是牛占上風,虎處于劣勢。

戰國 飾五牛銅線盒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李家山遺址出土
飾五牛銅線盒的器身上部呈圓形,下部漸收束,至底部成為圓角四方形,平底,四足扁平。子母口,斗笠形蓋,蓋上焊鑄有五頭圓雕立牛。蓋上和腹上部各有兩耳。器蓋頂部正中鑄有一立牛,健壯有力,周邊四牛同向而立。蓋上鑄有盤蛇紋、竹節紋,牛身飾云紋、編織紋,器身布滿流云紋、編織紋、竹節紋。因出土時內裝繞線板和線,同類器物中還發現針,推測此器應為仿制生活中用草、竹子等編制的線盒而鑄造的。

戰國 剽牛祭祀銅扣飾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李家山遺址出土
剽牛祭祀銅扣飾正面鑄一立牛捆圓柱上,牛背上披有精美的紡織品。牛角上倒懸一人。柱右側一人緊綁牛繩,牛頭前一人似被踐倒,牛旁立人一手按牛背,一手拉繩,牛后一人雙手緊拉牛尾。下緣有二蛇盤繞,左側蛇頭上蹲一蛙,蛇張口咬蛙足。顯示為剽牛祭祀的場面。背面有“L”形齒扣。

近代 牛頭骨
牛頭骨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的眼里是納福驅邪、鎮宅保平安的神圣之物,如佤族、藏族、苗族、佤族、彝族到現在依然還保留著在房頂、谷倉、祭祀場所懸掛牛角的習慣,在村口的寨門周圍掛滿牛頭骨,表示對牛的崇拜和敬仰,在自家房子周圍掛滿牛頭骨,既是寄托著平安吉祥,也象征著家族財富。

近代 瑤族牛角火藥壺
牛角有著硬度高、色澤多種多樣、紋理千變萬化的特征,用它來制作成生活用品美觀、淳樸。牛角的用途非常的廣泛,可以制作成牛角梳、牛角打火器、牛角煙盒、牛角火藥壺、牛角容器、牛角刀柄等等。瑤族牛角火藥壺為云南博物館征集于勐臘縣瑤族鄉的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件火藥壺,此壺通長26.5厘米,徑九厘米,重446克。壺底是用松木來封的,塞子是用動物骨頭制作的,掛繩用的是牛皮,這樣比較結實、耐磨。由于云南的少數民族多居住在高山或半山上,除了以耕作稻田為主要生活來源外,還會選擇一些副業來改善生活狀態,其中打獵也是多個民族的主要生活來源。打獵多數是在樹林茂密的深山里進行,牛角外殼比較堅實,又能防潮,所以選牛角作為裝火藥的容器是非常理想的。
此展將持續展至4月9日,快到博物館去看展沾點“牛氣”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