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30日,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該評選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報推薦,教育部組織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共計認定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560門,其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327門。此次認定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共涉及26個學科,藝術學類首次參評此類教學項目。藝術中國特此專訪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院長、虛擬策展實驗室主任余丁,具體介紹與分享虛擬策展實驗項目及其在藝術管理教育和社會美育中的重要角色。


教育部認定結果公示
藝術中國:2020年末,教育部發布了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中央美術學院“虛擬策展實驗項目”獲評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煞袷紫日埬鸀槲覀兘榻B一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的情況?
余?。?/b>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實際上是以課程為支撐的。一般來講,教育部會通過國家虛擬仿真實驗室的設立將那些包括航空航天、海洋等無法實現現場操作的學科通過虛擬仿真的方式進行教學。這類項目能在有效節約成本的基礎上更好的完成實驗與教學,故在科技、自然科學領域比較常見。由于互聯網的興盛,特別是5G的發展,許多互動性問題在課程中增強之后,虛擬仿真便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因而在人文社科領域等相關課程也開始使用虛擬仿真項目。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評選經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申報推薦,教育部組織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2019年認定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共涉及26個學科,藝術學類首次參評此類教學項目。首批藝術類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涵蓋了包括建筑、設計、舞蹈、音樂等諸多學科,中央美術學院能夠在首次評選中獲得此項殊榮亦實屬不易。

北京市教委認定結果公示
藝術中國:那么虛擬策展實驗室是如何籌備和最終落地的呢?請您談談打造這一項目的初衷。
余?。?/b>其實從設想至建設落地的今天已足足7年之久了,那時候我們就希望能夠在全國的策展領域里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策展其實是一個創造性勞動,但它往往需要大量成本,那么這些策劃方案如何才能夠落地到一個個美術館中?所以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思考,策展人如何才能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的策劃報告,而是進入到全方位的從策劃、選作品到最后的呈現都能有一套系統來支撐的維度中,而這個系統如果將來能夠普及應用在全國所有美術館博物館的策展工作中,便可以有效節省展覽成本,呈現更多具有創意性的策劃方案,而且可以相對輕松容易的生成策展方案,從而更為直觀的讓大家看到預期的策展效果。

余丁教授指導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應用場景的授課現場
基于這一想法,我們于2013年向上報告并申請到教育部專項經費開始實施。這其實是一段漫長摸索與不斷調試的過程,虛擬策展實驗室從無到有的這7年中,我們的工作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0版本和2.0版本:1.0版本是U字型屏幕模擬空間的一個固定模式,而2.0版本其實是整合了藏品和各種館藏的資源,它成為了一個對受眾而言操作更加便利的、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可以操作的平臺,打破了空間的束縛。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博物館虛擬策展實驗室
藝術中國:可否請您具體介紹一下這兩個版本的研發和發展過程?
余丁:1.0版本所考慮的是人眼裸眼的現場瀏覽,比如在一個空間里設置一個U字形屏幕模擬虛擬展廳,這個大屏通過LED或投影與人進行互動,人無論走到哪里場景都會隨之移動,并且在后臺或者在觸摸屏上就可以實現布展。我們當時找到了一個德國很有名的技術團隊做了大量演示,與其合作研發出了第一代產品——通過U型屏模擬真正的展廳空間。這樣,當你進入到這個空間后就如同進入到了一個展廳。這是屬于第一代的實驗室項目,我們將其用在了一個具體的策展方案上,在“卡塞爾文獻展的神話”中使用了交互的方式將這個U型屏虛擬項目直接帶到展廳之中。

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應用場景
但我設想的是實驗室應該給策展人提供一個更便捷的類似“傻瓜機”的系統,最大程度降低軟件技術操作上的難度,從而把人從技術中解放出來,更專注于策劃和實施的轉化——這就是2.0版本的呈現。使用者不需要學3D max等建模及相關的專業軟件,只要上線進入該系統就可以通過點擊各種按鈕選項,搭建一個虛擬展廳,自由變換墻面、地面的色彩和材質,任意調整畫框選擇及搭配,并根據不同場景轉換燈光系統,真正模擬線下策展中的各個要素及環節操作。因為作為策展學科來說,它更強調在教學中的理念問題,例如策展的基本主題,藝術史知識的傳授,策展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選擇作品、如何呈現作品、如何寫展覽前言、組織公共教育項目等。而虛擬仿真實驗室便成為了一個很有力的工具——打造所見即所得的虛擬場景,可以把使用者的所有構想迅速轉化為展覽現場的視覺呈現。

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應用場景

學生通過虛擬策展實驗項目復原經典展覽案例
藝術中國:那么該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投入到教學使用中以來,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呢?已經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余?。?/b>現階段我們不僅對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相關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學生開設虛擬策展實驗的專業課程,還面向全校本科學生開設了一門策展實踐課,不同專業的同學可以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在虛擬系統中直接把自己心中的展覽呈現出來,不僅激發了他們對策展的興趣,更從另一層維度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創作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藝術作品。
此外,實驗室的運用不僅局限在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范疇,它還免費對其他高校開放。像吉林藝術學院、新疆藝術學院、云南的大理大學等61所院校都在使用這套系統,在短短不到一年多的試運行時間里,我們積累了3000余個線上成長案例。其中許多年輕學子的創意策展方式、呈現出的布展效果令人驚嘆,完全超出了最初設計美術館仿真系統的想象,他們的創造力使得這套系統更加發揮了它的光彩。
該系統的使用同時涉及到拓展數字高清資源在公益性教學中使用推廣的問題。經過最近兩三年的努力,實驗室與包括中央美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等機構在內的一些美術館相繼簽訂合作協議,繼續全方位助力虛擬實驗室的建設和藝術管理學科的發展。


教師在線上教學中演示實驗步驟
藝術中國:虛擬策展實驗室的建成和使用應該是在全球走在前列的,它是否也引領了全球藝術管理學科的完善和發展?
余?。?/b>201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世界藝術管理教育大會籌備會時,我們擬定于2020年5月在紐約大學召開世界藝術管理教育大會,但受疫情影響該活動只能取消并改為一個全球線上研討會。在該研討會上,我向全球從事藝術管理的同仁們展示了虛擬策展實驗室系統,以及中央美術學院為應對疫情而打造的2020年虛擬畢業季展廳,全球同仁都為之驚嘆。 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形成這樣一套線上的策展展覽公共教育系統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而像虛擬策展實驗項目已經做了7年,這也的確走在了全球行業的前列。
從學科建設的角度來說,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時代應運而生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時代的必然結果,也只有中國才能在當下做出這樣的成果。對于藝術管理的學科建設,我始終把這個實驗室與科技結合發展作為藝術管理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實驗室的建設在藝術管理領域里不僅僅針對視覺藝術,還應該在表演藝術領域,比如舞臺的虛擬,表演藝術大型音樂會、演唱等的虛擬仿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與高科技嫁接,結合人工智能和5G時代線上交互等方式,它必然會極大程度地推動未來藝術管理學科建設,促進中國的藝術管理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學科引領。

課程作業:王晨皓《及時行樂》

課程作業:王姿懿《懶》
藝術中國:這樣的成就的確可喜可賀,畢竟中國藝術管理學科的引入要晚于歐美等國家,但現在卻呈現出一種彎道超車的趨勢,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余?。?/b>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國家強調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很重要的,即使面對疫情這樣的特殊時期,我們仍然在不斷進步和前行。
其實這也和我們現在面對的機遇有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提出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在此過程中文化發展或藝術發展的人口紅利與需求量極為可觀。除了文化及藝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外,考慮到中國目前的人口總數和“老少邊”地區無法在短時間內普及足夠的實體美術館,以及即便修建了美術博物館也可能面臨缺乏優質內容的可能性及現狀,線上虛擬仿真項目在對未來的美術教育和與藝術機構之間的關聯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基于我國文化建設的人口紅利或者說“藝術管理的人口紅利”,我們在藝術管理實踐和其學科建設上也必將走在世界前列。
同時,我們所做的實踐和很多工作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無法做到或沒有機會去做的。虛擬策展實驗室在中國得以實現,一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彎道超車”,二是不同于歐美博物館體制無法實現足夠開放的資源平臺,我們在搭建公共開放平臺方面享有更大優勢。虛擬策展實驗室目前簽約的藝術機構大概有四五家,但經過這一輪意向簽約,基本上超過半數以上的省級美術館同意合作,2021年有望將所有省級美術博物館資源納入該平臺。
所以,無論從國家政策和體制角度,還是人口紅利期的背景,亦或是科技賦能的角度講,我們都極具優勢。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的藝術管理發展和虛擬策展實驗項目必將領銜世界。

虛擬策展方案展示與交流
藝術中國:經過了第一周期的開發以及現階段的成果和反饋,您認為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或者說是否有一個3.0版本的愿景?
余丁:當然,這套系統的未來前景是值得期望的,實驗室也正在進行技術升級,下一步3.0版本的模式可能就是以社區為基礎進行有效交互?,F階段我們的展廳是沒有觀眾的,觀者仿佛站在一個真空里去獨自觀看。但未來實驗室會升級這套系統,參與者如果在APP里登錄上線的話,會設定一個角色,建立一個社區,可以選擇不同的服飾、打扮等,參與者以自己選擇的角色進入虛擬美術館內,并會看到所有進入到場館的其他在線人員,從而實現在場館內的實時互動與交流,這樣就打造成了一個虛擬美術館社區。在該社區內,可以設置策展人角色,在展覽的虛擬空間內進行導覽。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迅速將策展的實驗項目轉化為美育的公共教育項目,并積累成千上萬的數據資源,從而讓一些邊遠地區,或是沒有機會前往指定美術館觀展的觀眾隨時隨地接受美術教育。
同時,虛擬策展實驗室也要不斷完善相關技術,包括3D的真實性、燈光的調試等問題。但是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未來應有更多的美術館要賦予實驗室公共平臺的知識產權,而每一個成為實驗室中策展人的參與者也要以公益的態度去對待,在實驗室策劃的任何一個展覽都應該以為公眾貢獻一份智慧和力量為初衷。所以我們主張的是大家一起來利用這個公共平臺貢獻和分享自己的資源。

虛擬策展實驗項目應用場景

虛擬策展實驗項目
藝術中國:您剛剛格外強調了虛擬策展實驗項目的社會美育這一職能,我們也在最近一年中發現后疫情時代網絡教育和數字化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您怎么看待這一趨勢??
余?。?/b>需要強調的是,虛擬策展實驗室只是我們使用的一種工具,最重要的還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面的建設。我認為線上教育的重點不是“線上”,而是“教育”,“線上”只是一種途徑,能夠讓更多人更便捷的獲取教育資源。工具是可以不斷迭代更新的,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包括價值觀,這些才是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我相信未來線上和線下的教育將會結合得更加緊密,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介入,會有更多超出我們現在想象的教學方式。但無論是網絡資源還是數字化教育,它終究都只是一種形式,而關于教育的本質,不管是科技教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還是哲學社會科學的教育,都依然是“人”的教育,這才是核心和關鍵。(采訪編輯/付朗,視頻/王安寧,文字整理/周可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