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社員

陸維釗
(1899-1980)
陸維釗原名子平,字東武,又字微昭,晚署劭翁。齋名有遜廬、莊徽室、圓賞樓等。浙江平湖人。
西泠印社中期社員。
陸維釗是遺腹子。母徐蘭寶,23歲守寡,好節儉,善濟人。此兩種高尚品德,對陸維釗影響極深,一生遵行勿替。祖父為晚清廩生,文史、書畫都精能,以教書為業,也曾懸壺濟世。陸維釗自幼受祖父教養,耳濡目染,能承其所學。終其一生講究道德學問,淡于名利,也是他遵循祖父的耳提面命所致。1914年嘉興秀州中學(后改浙江省立第二中學)畢業。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史地部,師從竺可楨、柳翼謀、吳瞿安、王伯沆諸先生,五年畢業。1925年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王國維先生助教,后因祖父病故,為便于照顧衰病的寡母只得回浙工作。他的一生,絕大多數時間擔任教育工作,歷時60余年,有的是中學(如杭女中、浙江省二中、松江女中、上海育英中學等),有的是大學(如清華大學、上海圣約翰大學、浙江大學、杭州大學、美術學院等)。
陸維釗一生淡泊名利。他在1945年已經是浙江大學的副教授了,不知什么緣故到1980年才定為教授。長矣哉,35年進一階。
1960年從杭大調入美院之前,他一直從事文史的研究與教學,也取得很大的成績。南京高等師范的《史地學報》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后,陸維釗曾任該報主編三年。1933年,與王季思、施蟄存等合編《當代國文》12冊。1936年,《三國魏晉南北朝文選》由正中書局出版。而最為學術界稱道的則是他曾協助葉恭綽選輯《全清詞鈔》30卷,龐然鉅制,成之非易。
陸維釗幼秉祖父庭訓時,即知作對、吟詩。嘉興西門外之金駝坊有岳武穆祠,他常約同窗好友前往瞻仰。有一首詩即是他16歲時所作的:“苦恨愚忠誤善良,東南半壁失支撐。千秋冤釀昏朝主,百萬兵灰舊戰場。漢賊難容蜀丞相,山河易轉郭汾陽。當年倘拒金牌召,河朔蒼生不受殃。”他與同學徐聲越(震堮)、胡宛春(士瑩)時相唱和,同學間譽之為“嘉興三才子”。文史與金石書畫之外,陸維釗對地理、考古、古琴、中醫等方面都有相當造詣。
陸維釗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其筆梢之相當部分彎曲而撳于紙上。書時,筆梢隨筆勢而向左右上下轉動,嘆為一奇。詢之故,無他,具彈性而求筆力也。故其所作,自有一種變幻靈動之韻味,而為他家所無者蓋緣此也。
陸維釗是西泠印社社員。在平時談話中,他一直對印社十分熱愛。1979年,西泠印社75周年大慶。那時已抱病在床的陸維釗令家人扶至桌邊,奮力寫下一副對聯:“水木清華,留與印人傳舊跡;亭臺錯落,莫教雅集負良宵。”


陸維釗刻 專門利人
西泠印社藏
陸維釗進南京高等師范求學時,校方曾聘丁二仲來擔任古琴教師。許多同學仰慕丁二仲的篆刻,后來業余又開了一個班授印。這一時期他刻了不少印,都在抗日戰爭中毀滅了,連印稿都無存。《西泠藝報》第41期曾發表《最近發現之陸維釗先生遺作》,茲錄其文如下:“中秋前數日,陸維釗母命女公子昭容來舍,持一盒印章歸余,蓋新發現之陸維釗先生遺作也。余得此,如乞兒暴富,興奮中宵難以入寐。不敢自秘,敬以公之于世……余集當代印人之‘林’‘印迷’‘千石萬印’‘金石刻畫’四種印各超百,數叩請陸維釗為作此四印,年余始蒙俞允。印稿早示,而遲遲未奏刀。至陸維釗歸道山后,余以為今生無望矣。前年趨拜陸維釗母時,偶爾言及此事。并求留心,如發現請賜下。因所刻內容杭州印界皆知為我所集者。近來,因陸府即將喬遷,師母整理陸維釗遺物,始發現此四印,且已全部刻好。物之顯、晦有時,每每如此。捧此四印,如親聆教誨,不禁淚下。”
陸維釗一向認為:自古以來,能夠書、畫、印、詩兼通而均臻精絕者非常之少。其中,尤以印為最難,因為它最小而變化萬端;此外,其學養最深奧。欲求篆刻藝術之高超,工夫反在印外,這和古人論詩之“工夫在詩外”是完全吻合的。這種觀點歸納起來就是“印外求印”。他對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學生(包括研究生)的教學思想中,就有書法必須深研文史、篆刻必須精于古文字(金石)學這條。

陸維釗書 賀詞隸書龍門聯
西泠印社藏
陸維釗是1980年過世的,各界挽聯極多,茲錄數家于下徐震博先生挽聯為:“交游始于總角,氣誼篤于同生,白首如初,雅度常留他日想;河山可以養年,翰墨可以名世,蒼天何吝,高吟不睹九州新。”沙孟海先生挽聯為:“世短意恒多,欣見詞鈔播域外;筆精人俱老,不徒蜾扁足名家。”王煥鑣先生挽聯為:“夙好老彌敦,那堪遽視形骸化;博聞時罕匹,猶幸終因書畫傳。”
陸維釗過世后,國內外對他的學問、藝術、道德的評價越來越高,并有《陸維釗書法選》《陸維釗書畫集》等著作傳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故鄉平湖市政府為弘揚優秀的祖國文化,于南門外建成氣勢恢閎的陸維釗書畫院。陸維釗母李懷恭征得子女們的支持,捐贈所有的書畫、印鑒、圖書、文物共800多件,作為院藏。隨后,陸維釗的生前友好及門生弟子亦各有貢獻,所以實力很強。該院占地15畝,是一處具有時代風格的現代化亭園式建筑,環境恬靜,景色宜人。自從1995年12月8日正式開院以來,經常接待海內外的書畫家與藝術愛好者,并多次舉辦各種學術活動。陸維釗書畫院作為陸維釗精神的載體,共同永垂不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