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名稱:游于藝——2019—2020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工作室教學成果展

前 言
不知不覺中,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工作室已經畢業六屆學員了。在過去的一年里,疫情肆虐 , 人心惶惶,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教學工作受到了較大影響。但通過大家堅持不懈地努力,克服各種難題,終于凝聚一批新的作品并得以如期展示。于各位學員而言,大家或多或少的在藝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于我而言,同樣也在教學中對于山水畫創作有了很多新的思考。
“游于藝”出自《論語·述而》,“志于道 , 據于德 , 依于仁 , 游于藝”。藝在道、德、仁之后,切不可以失掉先后順序。錢穆先生曾妙解“游于藝”:“游,游泳。藝,人生所需。孔子時,禮、樂、射、御、書、數,謂之六藝。人之習于藝,如魚在水,忘其為水,斯更游泳自如之樂。”因而,“游于藝”——既可以是成才的道路,又可以是進德的階梯。
此次展覽展出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工作室學員新作共計80余幅,他們的創作縱貫古今,融匯新學,繼承傳統與創新思想并重。因而,圖式風格也不盡相同,作品氣象純正,自成面貌,獨樹一幟,皆有高雅品味和學術追求。從畫面上反映出了他們對于中國山水畫藝術當代意味的理解和探索。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凝聚了這一年來同行于中國山水畫藝術一道上的感與悟。
今年是緩步前行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藝術行業遭遇寒冬。但我們也未曾停下腳步,長路漫漫,一直與藝術同行,人生是幸福的。一年很短,但人生很長。因為藝術,我與各位相聚,也因藝術,我與各位結緣。希望我們之間的師生情誼不隨著畢業而變得淡薄,希望各位以后常常能與我這個老頭多來往,多交流,也希望各位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一切順利,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1月24日,游于藝——2019—2020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工作室教學成果展在廣東南岸至尚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教學中心主辦,廣東南岸至尚美術館、廣東大匯展文化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許欽松藝術基金會、珠光御景壹號支持。

嘉賓合影
“游于藝”的典故出自《論語·述而》:“志于道 , 據于德 , 依于仁 , 游于藝”。其中,“藝”排在“道”“德”“仁”之后,這個順序切不可前后顛倒。錢穆曾妙解“游于藝”道:“游,游泳。藝,人生所需。孔子時,禮、樂、射、御、書、數,謂之六藝。人之習于藝,如魚在水,忘其為水,斯更游泳自如之樂。”因而,“游于藝”既可以是成才的道路,又可以是進德的階梯。

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許欽松說道:“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工作室已經畢業了六屆學員了,今年工作室的整體水平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一定要在山水畫創作這條路上堅持堅持再堅持。雖然在短時間內提升山水畫的創作水平是很艱難的,但是我們應該通過外出寫生,形成一種仔細觀察生活的意識,這樣日積月累、不斷沉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靜下心來,研究傳統。師‘古人’、師‘造化’、師生活,才能‘中得心源’。”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助教導師陳良宗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助教導師陳良宗表示,這個班級非常團結,學習氛圍非常好,大家在和許老師學習的日子里都收獲良多,未來大家也將一如既往地在這個團隊中互相學習。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高研班班主任林沛銳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高研班班主任林沛銳表示,由于疫情的關系,讓我們經歷了艱難的一年,大家都深有體會,但是這一年來我們也沒有停下腳步,甚至是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呆在家里畫畫。從這次的展覽來看,還是創作了許多不錯的作品,由衷地祝愿大家新的一年繼續集中精力,再創佳作。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高研班班長張永利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畫高研班班長張永利說道:“我是從第一屆跟到現在的老學員,跟著許老師這一路走過來,我感到個人的進步非常明顯。正如老師所講的,大家應該在寫生、傳統臨摹方面多用心,包括對書法的加強,把書法和繪畫的精髓融合起來,我將繼續堅持與努力。”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陳水興在開幕式上講話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陳水興表示,他是許老師的第一個博士生,能夠一直跟著許老師學習,是他莫大的榮幸。畢業不代表結束,這段時間里,他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觸頗深。許欽松對藝術的思考與探索都深深地滋養著學生們,讓他們不斷地成長。

嘉賓觀展現場
此次展覽展出了中國國家畫院許欽松山水工作室學員新作共計80余幅,他們的創作縱貫古今、融匯新學,繼承傳統與創新思想并重。因此,參展作品的創作風格也不盡相同,卻都氣象純正、自成面貌、獨樹一幟,皆有高雅品味和學術追求。從畫面上能夠反映出他們對于中國山水畫藝術之當代意味的理解和探索,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凝聚了這一年來在中國山水畫藝術探索之路上的感與悟。
據悉,此次展覽展出至2月28日。


許欽松 江西萍鄉蘆溪武功山金項下山之棧道寫生 38cm×45cm

陳良宗 龍脊之春 34cm×45cm

林沛銳 抱琴訪友 16cm×26cm

張永利 太行暮色 41cm×41cm

陳思米 程陽八寨 28cm×28cm

陳水興 黃河邊上 45.5cm×69cm

許洪林 廣西融水瑤族自治縣九寶山寫生 44cm×44cm

郭楚開 靈山寫生 34.5cm×44cm

徐龍 晨歸 69cm×46cm

李春陽 山水寫生 34.5cm×50cm

崔占海 崇山泉幽 180cm×97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