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一念”金剛經篆刻藝術作品展在上海廿一美術館開幕。現場展出的379枚金剛經印章由顧兆紅女士的妙緣齋所藏,作為匯聚智慧力量的藝術展覽,擔負篆刻藝術結合傳統佛教文化創新創作使命,助力人們美好生活的愿景。

本次展覽展出韓天衡、劉江、朱關田、陳振濂、李剛田、童衍方、余正、劉一聞、孫慰祖等169位篆刻藝術家創作的379方篆刻作品。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都是廣受贊譽的業內名宿,他們的作品格調高古,氣韻典雅。

出席本次展覽的嘉賓有,原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彭戌蘭女士,原浦東新區政協副主席陳志龍先生,原浦東新區婦聯主席蔡競女士,西泠印社篆刻家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篆刻藝術家蔡毅強先生。

《金剛經》為大般若經之精華,喻金剛不壞,如金剛之力破諸妄欲,斷魔腕力、無堅不摧。《金剛經》也是大乘與小乘之間的橋梁,一代又一代供養人傾其所有、捐資造像,留給我們氣勢磅礴的文化奇觀和一心向佛的堅定信仰。本次展覽以此傳統佛教經典為主題創作,體現人和自然的擁抱與融合,傳承久遠且深邃的東方哲學,更提現了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是傳遞社會正能量,引領時代文化潮流,鼓勵人民群眾向善愛國的新時代精神。

西泠169家《金剛經》原拓手卷 27.5*600cm
展覽內容結合篆刻、書法、拓本三種具有關聯性又各自獨具匠心的藝術種類將其進行創新融合。篆刻集中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文字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也是文人墨客最為醉心于中的藝術門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篆刻是以文字藝術為主的印章藝術,是有著三千多年發展史的獨立藝術門類,傳統文藝“詩、書、畫、印”中“印”是中國文人最鐘愛之物,一方好“印”不僅是文人大家的隨身信物更是精神寄托,篆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的藝術魅力,是文房雅玩的不二之選。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以往的藝術展常給人一種曲高和寡的高冷感,本次展覽將展廳打造為沉浸式展覽陳列,以嶄新新視角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探討展覽陳列方式的新風格、新趨勢。正所謂“因緣殊勝、發心護持、廣結善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