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鳥畫是廣受觀眾喜愛的題材之一。在中國文化的語境中,多種花鳥都帶有美好的寓意,畫家取材入畫,既可飾于家中欣賞,亦可饋贈他人,兩相宜。

溫永琛(1922–1995) 《富貴有余》,設色金箋 鏡框,57.6 x 98.3 cm.,1988年作,估價:港元 12,000 - 18,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宋儒周敦頤在名篇《愛蓮說》中寫道:“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開放時富麗堂皇,極盡雍容華貴之態,因而被稱作 “富貴花”。“魚” 音同“余”,寓意生活富足。溫永琛在《富貴有余》中,同時以牡丹和魚入畫,更以 “富貴有余” 作題,配合工致筆法及絢麗色彩,傳達無盡美好祝福。

趙少昂(1905–1998)、楊善深(1913–2004) 《水仙梅花》,設色紙本 鏡框,93 x 33 cm.,1946年作,估價:港元 20,000 - 3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梅花凌寒而開,堅忍不拔,同時躋身 “歲寒三友” 與 “四君子” 之列;水仙清新脫俗,通常于寒冬臘月綻放芬芳,被視為慶賀新年的年花。嶺南派大師趙少昂、楊善深于1946年冬至雅集,創作此幅畫作贈予粵劇名伶鄺山笑,蘊含對良友的真切祝福以及來年的美好期望。

溫永琛(1922–1995) 《終南進士像(引福歸堂)》,設色紙本 鏡框,87.3 x 51.6 cm.,1993年作,估價:港元 20,000 - 3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在人物畫中,畫家亦可借特定人物的性格,表達不同寓意。“鐘馗” 是中國傳統中信奉的神祗,具有鎮宅辟邪之力,因此常常被納入藝術作品中。本幅作品中,鐘馗的形象與五只蝙蝠同時出現,蝙蝠助其偵查妖邪,又因“蝠”與“福”同音,象征賜福,呼應 “引福歸堂” 的吉祥寓意。
書畫同源,書法千百年來一直是文人進學修德的必備課。相比繪畫,書法的創作過程往往更為迅速,內容更加直接明了,形式也更為多樣。如大家熟知的對聯,在宋代以后成為中國人過年的必備之物,由此而引申出的吉語書法更是多式多樣。
趙少昂所書《壽》及國學大師饒宗頤所作之《安康》,皆取紅紙作書,取意喜慶,內容明了,既可懸掛家中欣賞,又適合贈送親友共慶佳節。


趙少昂(1905–1998) 《書法 — 壽》,水墨灑金紅箋 立軸,46.5 x 31.2 cm.,估價:港元 10,000 - 2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饒宗頤(1917–2018) 《書法 — 安康》,水墨紅箋 立軸,65 x 65 cm.,2011年作,估價:港元 20,000 - 3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當代畫家延續千年來的水墨傳統,在形式、技法和概念上加以探索創新,反應出當下的文化語境。他們不拘一格,沖破藩籬,創作出更加多樣的藝術作品。

李純恩(1957年生) 《豪氣過新年》,設色紙本 鏡片,46.5 x 70.2 cm.,估價:港元 20,000 - 3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香港作家、藝術家李純恩生長于上海,曾任明報副刊編輯主任,亦為媒體主持人及專欄作家。李純恩將他獨創的當代藝術語匯帶入畫作,題材往往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食或趣事,表達了藝術家對生活的無限熱忱。《豪氣過新年》正應和華人新年傳統,風趣幽默中承載著對新年新氣象的愉快向往。

蔡瀾(1941年生) 《書法 — 日日是好日》,水墨灑金色箋 鏡框,69.7 x 35.4 cm.,估價:港元 8,000 - 1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春意千古不變,而每個時代的文人卻對此有不同的解讀。傳統文化如臍帶一般,在今人與古人間搭建起傳承的橋梁。此次拍賣中呈獻的當代文人書法作品,有蔡瀾對于生活的通達感悟 “日日是好日”;也有龔鵬程、鄧偉雄以古為今的詩詞情結。春雨與春風是一年生活的開端,愿風拂雨潤草木與心靈,開啟吉祥慶瑞的一年。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龔鵬程(1956年生) 《書法 — 最是一年春好處》,水墨灑金色箋 鏡框,22.5 x 80.6 cm.,估價:港元 8,000 - 10,000。此作即日至2月5日于 “香江春曉 — 中國書畫網上拍賣” 中呈獻
拍賣預展即日至2月5日于香港中環歷山大廈22樓佳士得藝廊舉行,由周一至周六早上10時開放至下午5:30。誠邀閣下蒞臨鑒賞精彩拍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