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手段的介入不僅是鄉村文化振興的有效展示,同時能通過學術性的挖掘、傳承文化,凸顯其獨特性,用個性化的鄉村文化實現鄉村文化和產業的振興。”在今年的云南兩會上,云南省政協委員、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陳流提出,希望能尋找并開辟更多具有保護和開發價值的美麗鄉村,通過政府牽線、引導校企合作,進行現場寫生、藝術展覽、多維度論壇、藝術家入駐、寫生基地建設等多種方式開展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喚醒人們的鄉土記憶,助力鄉村振興。
這份建議是陳流在多次深入鄉村進行藝術實踐后的思考。
青瓦房、土基墻,三房兩耳一照壁,在滇池湖畔的一個古漁村——烏龍村里,至今還保留著百余座近百年的昆明“一顆印”式傳統院落建筑。去年九月,陳流通過政企合作的烏龍村保護性開發項目入駐到烏龍村,以現場寫生的方式對村落現狀和開發過程進行藝術敘事。

陳流在烏龍村創作的水彩寫生《烏龍古漁村》。(陳流攝)
“烏龍村的開發不是一般性的鄉村旅游開發改造,而是在進行古村落保護的同時,原汁原味地還原其村落建筑和鄉村風貌。”陳流介紹,通過邀請傳統建筑工匠按照傳統建筑工藝對民居進行保護性修繕,保留其土基墻、青瓦房的基本村落風格,同時使用青石板鋪地、種植蘇丹草營造稻田景觀等方式,烏龍村還原了原有的鄉村風貌,村子原本的文化價值被極大地保留,其村落本身特點也得到凸顯。后期烏龍村還將以名家工作室入駐、寫生基地建設、主題性展覽展示等多種方式促進鄉村文化保護和傳承。
此前,陳流還參與了“繪云南—紅河韻”“彌勒東風韻”等多個藝術助力鄉村振興項目。在這些項目中,陳流等文化藝術工作者們通過梳理、研究當地民族特色、民間元素、自然景觀與人文活態,利用舉辦文化藝術展等多元藝術形式,激活了當地文化活態,促進當地在文化與產業方面的創新。

陳流在烏龍村實地寫生現場。(陳流攝)
在一系列深入鄉村的藝術實踐中陳流發現,云南很多文化旅游小鎮里的文化產品還停留在旅游商業工藝品階段,同質化嚴重,獨特性不突出。“在麗江能買到的工藝品,在香格里拉甚至西雙版納同樣能買到。”陳流認為,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介入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氣息的村落,進行有針對性地評估、研究,深入挖掘其文化后,能最大程度地凸顯其鄉村文化的獨特性。“當這種文化獨特性被確立后,必然能在同質化的旅游文化市場中脫穎而出,讓文化產業更具優勢和特色,吸引更多關注,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實現鄉村文化和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陳流說。
此外,他還建議,在立項的文化項目及產業中,政府應充分發揮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作用,針對鄉村發展中的各種矛盾進行協調,同時注重企業的主體地位,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向同行。
“希望高校能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藝術傳承與創新功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陳流同時表示,在進行藝術介入鄉村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時,藝術不僅應發揮實用藝術和藝術商品的廣泛性,產生實際的藝術消費,同時也要強調藝術創作和研究在學術引領上的高度,讓當地的文化藝術特色得以彰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