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文章里的大家小品
日期:2021-01-28 09:30:00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筆墨文章里的大家小品
“筆墨文章里的大家小品”專場囊括桂馥、姚元之、鐵保、翁同龢、楊守敬、梁啟超、李濟深、周學熙、周叔弢、溥儒、啟功、趙樸初、臺靜農、劉海粟、吳冠中等大家翰墨46件,或為與親友書信,或為題跋書序,或為吟詩作畫,亦或是題贈書籍,方寸之間盡顯筆墨情趣。
所謂“大家小品”,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是也。精小而妙,悅然于心。蠅頭小條,亦可力透紙背;寥寥數字,足以成就一段佳話;盈尺之間,便能呈現最虔誠的內心世界。筆墨文章里的大家小品,可供細味翰墨書香,鐵畫銀鉤,偷得浮生半日閑。

鐵保(1752-1824),字冶亭,號梅庵。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歷官翰林院侍講學士、內閣學士、漕運總督、兩江總督等。以文章與書法馳名朝野,與成親王永瑆、劉墉、翁方綱合稱為"清朝四大書家"。釋文:揚州添設營伍一事,弟又再四籌思。該處向設游擊一員,兵止六七百名。而此次轉添參將,兵□□,未免子大于母,且覺太新樣。倘意外仰蒙審詰,或部中議駁,好事不成未免可惜。弟意莫若再增設游擊一員、兵六百名,亦足以資彈壓,而經費又可從減,似為易行。茲特將原稿略為刪改,祈酌定發下。附折具奏也。鐵保頓首。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江蘇常熟人。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清咸豐六年(1856)進士,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后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后追謚文恭。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何曼盦(?-2001),名子忠,字曼盦,廣東番禺人。香港著名收藏家,有靈璧山房,曾出版畫冊多種。

陳運彰(1905-1955),原名陳彰,字君漠,一字蒙安、蒙庵、蒙父,號華西,祖籍廣東潮陽,生長于上海。早年從周頤研究詞學,為其入室弟子。工詩文,擅書畫,精篆刻,富收藏,其中藏碑帖極多,考訂題跋,頗為精詳。歷任上海通志館特約采訪、潮州修志局委員,之江文理學院、太炎文學院及圣約翰大學教授等職。釋文:餐櫻廡隨筆。此亦為東方襍志所撰稿,亦當如前例整比之。先生尚自謂若得余晷,取已刻未刻諸筆記稿重為釐訂,援徐興公筆精之名,命之曰蕙風筆精。曩嘗與又韓議共繼遺志,因迻寫此數帙。歲月不居,從無成就,可愧也。辛卯十月初五日覆檢題記,運彰。

此件為李濟深致傅作義函1通1頁,高度評價傅作義在抗戰時所作貢獻,并言"前次晤敘又是六年了,時局走的太快,整個國家內外形勢都改變了許多,要說的話均讬彭澤湘兄當面誠達"。抗戰勝利后李濟深呼吁"停止內戰,廢除黨內獨裁",為了盡快實現國家統一,早日結束戰爭,李濟深認為當務之急是爭取國民黨內部實力派投身到革命陣營中來。他曾派人給國民黨內傅作義、閻錫山、白崇禧、李宗仁等實力派人物遞交親筆信,敦促他們認清形勢,改變立場。平津戰役進行時,李濟深又派彭澤湘進入北平做時任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的工作,此函或寫就于此時。
釋文:紹良姪如晤:前復一書想已收到,不知淑英處已聯系否。佛教文化館我無物可獻,只有憨山大師自書詩一軸,不知堪入藏否。郵票公司近出新目頗全,不知所載文革票能得幾種,望一探之。伯鼎恐不久于人世,閣帖考不知在北京出版有可能否。不多及,祝雙好。叔弢白,五月廿四日。信封:北京東四五條流水東巷26號周紹良同志收,天津周緘。

妙善法師為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也是普陀山重興之祖,他于1996年發起并主持修建的普陀山南海觀音是普陀山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海南三亞之觀音則于1999年在南山寺開工,由吳立民、胡建寧等佛教、文化、雕塑、繪畫名家創作,歷時六載,于2005年竣工,時任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為其題名為“南山海上觀音"。此件為妙善、趙樸初二人關于三亞南山寺觀音命名的信函,包括:1、妙善法師致趙樸初函1通2頁,言“傳統上稱普陀山就為南海補怛洛迦”、“現在海南又建一座南海觀音,這在海內外廣大信徒心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請求樸老您是否可以通融一下,以佛教的整體傳統因素為重,及海內外廣大信徒的虔敬心為要,是否可以將海南‘南海觀音’改為‘海南觀音’或其他名稱”。2、趙樸初致吳立民函1通1頁附吳立民撰文的《南山寺緣起碑》1頁,信中轉述妙善法師將“海南島之觀音另立稱號”的建議,商議可否稱為“南山寺前大海觀音”,或簡稱“南山觀音”、“海南觀音”。

劉海粟一生十上黃山,寫極黃岳之壯觀,窮盡造化之奇偉,成為美術史上的壯舉,與黃山的情緣稱為他藝術人生的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此件為1980年7月劉海粟七上黃山時所作詩稿2頁,內收《題蓮花峰特寫》、《滿庭芳?七上黃山》、《一九八0年七月廿六日云谷寺作油畫<(><<)>云谷晴翠>歸途口占》、《七月廿日寫百丈泉》、《七月廿四日從桃溪別墅畫樓眺天都峰蓮花峰》、《始信峰畫松林》、《古松歌》等。

1991年春吳冠中夫人朱碧琴因腦血栓入院治療,三個月后康復出院。此件即為朱碧琴出院之際吳冠中致醫院醫護人員感謝信。釋文:感謝信。我老伴朱碧琴患腦血栓,來院治療三個月,已基本康復,今日帶著感激的心情出院。這個小小醫院最初給我們的印象是環境幽靜,最后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醫務人員工作精心,廉潔奉公,作風正派。我們永遠忘不了曹起龍大夫、宋院長、焦主任、李護士長、姫大夫、謝大夫、梁化驗員及所有接觸到的工作人員,感謝你們認真、細心的醫護,挽救了多少人的健康!一九九一年六月,吳冠中。


此件為溥儒、甘乃光、梁寒操、鈕永建、周伯敏等各界名流題贈夏正祺墨跡集錦。夏正祺于1943年在重慶進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工作,由議事單位基層干事做起,歷任編審、專門委員、總干事等。1985年接任秘書處副主任,1991年退休,之后連續獲聘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其雅好翰墨,與政要名流、書畫名家交往甚密。

展覽:“龍坡遺珍——臺靜農作品及藏品展”,北京杏壇美術館,2015年9月28日-10月10日。

此件系1948年酈承銓游臺灣時為臺靜農所作墨菊圖,1963年莊嚴于臺靜農處見此畫作,遂寫題跋以懷舊友。酈承銓少年時受教于近代江蘇文化代表人物王伯沆,后經王伯沆之介,轉益多師,從柳詒徵治史學,向吳梅問詞章,復又追隨肖俊賢學山水,向梁公約學花卉,與臺靜農、唐圭璋、常任俠、朱家濟、莊嚴等師友輩常相過從。

林直勉(1888-1934),原名培光,字紹軒,晚號魯直,廣東東莞人。同盟會元老。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毀家報國,先后參與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歷任孫中山秘書、國民黨美洲總支部部長、粵漢鐵路督辦等職。擅書法,尤精漢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