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至五單元聚焦明清至民國時期山西地區的傳統銀飾,按功能分為頭飾、項飾、掛飾及手飾等四個部分。

銀鎏金花卉人物紋銀頭飾
明清時期,晉商崛起,隨著民間財富的積累,老百姓穿金戴銀的風氣逐漸流行。四股釵、“雙尖”大扁簪、宮鎖、蝴蝶鎖、葫蘆形銀件等非常流行,精細的“晉工”制作反映了山西人實用和扮美并重的審美取向。

點翠亭臺紋銀頭飾
最后一個單元展示了山西銀飾制作和裝飾工藝,鎏金、燒藍、點翠等工藝尤為出色。展示中穿插了許多珍貴的老照片,觀眾可直觀感受到當時民間佩銀、制銀之風,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山西當時的民風民俗和經濟發展。

燒藍蝴蝶形綁扣

穿戴銀飾的山西人
時至今日,銀飾并沒有退出人們的生活,“晉工”技藝也在一代代傳承中不斷創新,如2018年上海時裝周的模特就佩戴了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興東所做的現代金首飾,這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傳統手藝的傳承,更是對以劉興東為代表的傳統手藝人的一種無形的致敬。

2018年上海時裝周佩戴著山西“晉工”傳統技藝所做的金首飾的模特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到4月20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