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代王大娘和董一沙在家門前(董希文攝)
2019年,王玉芳大娘長子王少最初通過董希文之女董一沙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方表達了家屬捐贈作品的心愿,并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交了捐贈意向書。其全文如下:
我母親王玉芳生于1910年,故于1991年,終年81歲,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曾在董希文教授家做過家政工作。順便為董希文先生看護他的小女兒一沙,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董希文先生為我母親作了一幅畫像,家母離世后,我們一直將此畫像作為先祖遺像供奉。我弟弟王少峰在前幾年離世,我現在年齡也有80有余,我們的后輩也無永久保存此畫像的能力,很擔心這一國寶級文物受到損毀,現在我們全家人想將此畫像無償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由國家長期保存,以確保董希文大師的遺作永存于世,僅此愿矣。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典藏部工作人員前往王少昆家中取作品并合影(右三為王少昆,右二為董一沙)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得知作品捐贈意向后十分重視,很快安排典藏部推進后續捐贈事宜。后因此捐贈項目趕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復,耽擱手續辦理多時。最終在2021年初,順利將作品接收并運送到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80年代,王大娘家中墻上掛此肖像(董一沙攝影)
如今董希文夫婦和王玉芳大娘都早已經去世多年,這幅肖像記錄了王大娘和董希文全家的友情,也見證了畫家董希文對一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兩年前王大娘的兒子,年事已高的王少昆多次跟董希文家人提起了他的愿望:為了能讓這幅珍貴的肖像畫永久保存下去,他決定代表大娘的后代將它捐獻給國家收藏。王少昆繼承了大娘豁達的秉性,他開明大義的精神令人感動。為了幫他完成這一心愿,董一沙建議他把這幅有特殊紀念意義的肖像捐贈給她父親曾任教多年的中央美術學院保藏,供廣大師生和美術愛好者們研究和觀賞。

2019年,王少昆與董一沙談捐贈事宜(家屬提供)
董一沙曾在回憶文章《父親董希文在大雅寶的歲月》中曾提到:
“我們家的王大娘很不平常,挺直的腰板瘦高個,雖然是小腳,可是愛聽戲會武術的她,在操持完一天的家務活后,常會在院子里練練踢腿、翻幾個筋斗。說話時倆眼一轉一轉地論斷是非。小時候我無數次地他聽她講穆桂英掛帥和蘇武牧羊的段子,所以驕傲地認為戲中的英雄就是我大娘這模樣的。大娘在我們家里的地位很高,父母、全家都很尊敬她。多年后,大娘要回家看孫子了,父親為她畫了一幅油畫肖像作為送別。‘十年浩劫’時,大娘特勇敢,回到院子里在造反派面前挺身而出替父親說話。再過了好多年,我和大娘的兩個兒子大哥二哥一道,按照大娘的囑咐把她的骨灰撒進了平靜的昆明湖”。
這件作品創作于董希文創作的高峰期,具有他人物肖像的代表風格,展現了董希文謙和、善良的為人,也反映了新中國美術為普通大眾造像的時代導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