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鑒定的真偽問題一直以來是阻礙藝術品流通的一大障礙。面對心儀的佳作,卻每每望而卻步是大多數收藏家與愛好者常有的經歷。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成熟與穩健,作品的來源與出版信息不僅成為鑒定的重要參考,更是藝術品未來增值的重要憑證。

永以為真--近現代出版書畫專場
24日00:00-25日21:00
上海匡時2021年網絡拍賣,針對市場需求與專場品質,精心構筑“永以為真——近現代出版書畫專場“,甄選近現代精品20件。名家跨越地域,從南至于北,涵蓋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溥儒,黃胄,啟功等市場上一線名家。另有任伯年,吳昌碩,吳湖帆,陸抑非等符合上海本地特色海派名手。

潘天壽(1897-1971) 行書自作詩
紙本立軸 1961年作
釋文:釋文:風起煙霏林翠開,暮色半山回。疏燈獨照歸鴻急,長似瀟湘夜雨來。暮下脫帆、秋二字。
款識:耐生仁弟屬書,辛丑初春,壽末是草。
鈐印:潘天壽、不雕
出版:《潘天壽先生畫論課講座記錄稿關于構圖問題》P40,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1966年。
說明:北京匡時2014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暢懷——中國書法夜場Lot.1226。
103×38cm
潘天壽《行書詩》出版于其生前教學講座從稿,真偽毋庸置疑。任伯年《雪中送炭》不僅題材稀見,更為香港拍賣早年釋出,出版于權威刊物《名家翰墨》,吳湖帆《秋山隱居》歷經《吳湖帆畫集》,《吳湖帆年譜》,《吳湖帆扇面選》等個人作品集四次之多,為吳氏代表之佳作,其余張大千,陸儼少,程十發皆為出版精良之佳作,敬請期待。

任伯年(1840-1895) 雪中送炭
紙本鏡心 1886年作
款識:光緒丙戌仲秋吉日,山陰任頤伯年。
鈐印:頤印
出版:《名家翰墨》第28期,任伯年人物畫特輯P29-30,香港翰墨軒1992年5月。
99×42cm

齊白石(1864-1957) 月圓人壽
紙本鏡心 1932年作
題識:月長圓,石長壽,樹木長青。壬申秋八月,齊璜。
鈐印:阿芝
出版:《齊白石繪畫選萃》P16,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10月。
尺寸:43×44cm

黃賓虹(1865-1955) 雙松
紙本立軸 1938年作
題識:戊寅冬日,公穆先生七十雙壽。黃予向畫。
鈐印:黃賓虹、片石居
出版:《冰上鴻飛--黃賓虹書畫集》P12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7月。
尺寸:64×39cm

陸儼少(1909-1993) 激流勇進
紙本鏡心 1983年作
款識:癸亥陸儼少寫于上海。
鈐印:儼少、宛若、穆如館
出版:1.《怎樣畫水》P17,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
2.《中國書畫》p47.中國書畫雜志社.2005年。
30.5×41.5cm


吳湖帆(1894-1968)劉未林(1867-1933)秋山隱居·行書
設色紙本成扇 1930年作
畫款:仿張夕庵秋山隱居圖意。庚午夏日,蔭田先生雅正,吳湖帆。
書款:輕陰十日暮春前,和氣朝來雨沛然。河潤定應連上國,云來端合自中天。烽零帶濕閑幽障,麥垅分青入廢田。共識使君霖雨手,調元消息在今年。遺山喜雨。蔭田仁兄正字,庚午五月劉未林。
印鑒:吳萬 未林
出版:1.《吳湖帆扇面選》第11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
2.《吳湖帆畫集》(上卷)第20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6年。
3.<楊仁雅集—名家成扇作品集》P第84 、85頁,榮寶齋出版社,2020年。
著錄:《吳湖帆年譜》第88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7.7
尺寸:19×51cm

溥儒(1896-1963) 杜甫詩意
紙本成扇
款識:江山在巴蜀,棟宇自齊梁。心畬題杜句。心畬畫。
鈐印:心畬玉壺 兔云如髻
出版:《王孫逸韻-溥心畬作品集》第44頁。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2018.11
展覽:“王孫逸韻·溥心畬作品展”,榮寶齋多功能廳,2018年11月24日-29日。
18×50cm

禾空間--佛教藝術專場
24日00:00-25日22:00
寬泛的收藏領域中,佛教藝術品于歷朝歷代而言,都是一抹絢爛,她富有文化內涵,美學特征,更兼容精神屬性,其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舉凡寺塔、石窟、佛畫、藏經、版刻、金石文物、供器,佛教文學(變文、寶卷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此次上海匡時——禾空間佛教藝術專場,精選21件拍品,力爭為廣大藝術品愛好者帶來一場福慧雙增的佛教藝術饕餮盛宴。

明 釋迦摩尼
高:8cm
釋迦牟尼,意為“一切義成就者”,佛教創始人。成佛后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整像以銅胎雕制。軀體渾厚,身披法衣,結全跏趺坐雙手執禪定印于腹前。面相祥和,頭頂螺髪寶珠,面龐方圓豐頤,寬額高鼻,雙眉細長,雙目微閉俯視,嘴角含笑,兩大耳貼面下垂,神態莊重慈祥。衣紋采用寫實手法,有較強質感。整像體量龐大,比例勻稱,動態舒展,線條流暢,值得珍之。

明代 觀音
高34
銅
觀音立姿,身微側轉,面若滿月,發如細絲,發髻高挽,目光微垂,慈祥端莊。上身披巾,胸佩蓮花式瓔珞,衣褶貼體,身著廣袖通肩大衣,雙手交疊,下著長裙曳地,腳踏鯉魚海水如意蓮座,置于蓮花海浪之間,其衣裳下擺向右邊角翻卷,若迎風飄拂狀,神情嫻雅平靜,安詳自若,似低垂凝思,又似在俯瞰關注著蕓蕓眾生,巧妙地表現了觀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庇護眾生的精神和氣質,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觀音造型優美,刀法深刻銳利,衣紋流轉自然,好似臨風飄拂,且所塑顏容端麗,神韻灑脫,富有強烈的藝術魅力。


清中晚期 天象耳龍紋蓮瓣熏爐
口徑:12.5cm
銅
此熏爐以銅為胎,簋式,有蓋,天象耳,弧腹,圈足。爐蓋鏨刻蓮瓣紋,爐身雕琢云龍紋,蓮瓣紐轉盤旋,翻騰于祥云霧雨之中,時隱時現。云飾琢刻層次分明而現立體之勢,圓轉飄蕩,迭迭交錯,相互纏繞,隨龍身走勢附于左右,起伏跌宕,正取“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意。龍身雕刻細致入微,須發鱗角清晰可見,造型孔武有力,彰顯神武威儀之態。
蓋、身所雕神龍之身,鎏金色澤,金氣燦然,與古雅沉郁之傳統銅色視覺對比強烈,于雅正中現華貴之貌,二者相得益彰,精妙至極,神形俱妙。整體畫面層次錯落,仿佛具有一股漩渦般的強烈動勢,富于韻律,引人入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