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個簃年譜》出版,海量篆刻精品呈現
日期:2021-01-20 12:59:14 來源:書法報
書法
>《王個簃年譜》出版,海量篆刻精品呈現
他是吳昌碩晚年的親授弟子
29歲時來到上海
向吳昌碩習藝問道
并在吳家擔任了家庭教師
為昌碩孫兒授業

王個簃(1897—1988),江蘇海門三星鎮人。幼年喪父,其母含辛茹苦將其撫養成人。祖父、父親皆愛好書畫,收藏甚多,王個簃遂受之熏陶,為后來走上書畫藝術之道奠定基礎。
王個簃不忘恩師之囑,潛心于藝術教育和創作。1928年,任上海新華藝術大學教授;1930 年,協助吳東邁等人創建昌明藝術專科學校,任國畫系主任;1935年后,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系主任,教授花卉、金石并兼任東吳大學教授 ;建國初期,在上海文史館任職,并與賴少其等人創建華東美術家協會 ;1956年,在周恩來、陳毅的親切關懷下,與吳湖帆、傅抱石、潘天壽、賀天健等積極籌建上海中國畫院。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任副院長。并先后擔任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五屆委員,上海市政協第六屆委員,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第一副院長、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交通大學美術顧問等職。
王個簃早期人物畫作
《個簃印集》(吳昌碩題詩)

王個簃潤格(吳昌碩訂)

與吳昌碩在西泠印社

吳昌碩為王個簃題聯
(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
1921年,王個簃創辦了南通第一個篆刻組織“篆刻研究會”。在上海先后籌辦或加入我國早期的書畫團體組織,如“上海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百川書畫會” “海上題襟館”“秋英會”“寒之友”“蜜蜂畫社”“古畫展覽會”等。曾擔任第一屆美術展覽會籌備委員、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審查委員、中日現代繪畫展覽會籌備委員、上海科技界藝術作品展覽評選委員、吳昌碩紀念室籌備委員等,以推動中國書畫藝術的研究與發展。王個簃曾三渡東瀛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與王一亭、張大千一起,作為中國書畫代表團成員訪問日本 ;1963年,與潘天壽等參加中國書法代表團再訪日本;1985年,第三次出訪日本,并訪問了新加坡等國家。其作品亦遠赴日本、新加坡、德國、瑞典、奧地利、荷蘭、意大利、菲律賓和瑞士等國家展出。晚年,王個簃仍筆耕不止,勇于創新,時有佳作,先后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上海美術展覽館、浙江展覽館、江蘇省美術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日本書藝院等地舉辦個展,享有盛譽,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傳播和中外藝術家的友誼作出貢獻。
與王一亭、張大千等訪問日本
(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
其繪畫,融吳派藝術精髓,復以造化為師,深入生活,風格別具。晚年縱橫揮寫,突破吳門格局,使海派藝術更上層樓。其書法,師石鼓籀筆,遒勁雄健,富金石氣,在不經意間,出神入化。篆刻乃直追秦漢,方寸之間,神雄氣韻,無不稱意。詩似樂府民歌,有香山之風。又擅長古琴,頗饒韻味。王個簃一貫認真從藝,辛勤育人,晚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追求人品和畫品的統一。積極參與書畫賑災、籌建紀念室等活動,不僅把長期積累的藝術經驗奉獻給了社會,而且也向人民奉獻了他自己收藏的許多珍貴文物。曾把數以百計的古代繪畫、吳昌碩先生書畫精品、手稿及自己的代表作捐獻給上海中國畫院、西泠印社、中國美術館、蘇州博物館等,為我國博物館、美術館建設作出了貢獻。
王個簃夫婦

上海中國畫院成立合影

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大會

在南京藝術學院

“西湖旅社”七言聯
1978年王個簃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
《唐孫過庭書譜墨跡》
及《吳昌碩篆刻選集》題字

《王個簃隨想錄》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2年
王個簃一生著作頗豐,出版有《霜荼閣詩集》《霜荼閣詩稿》《王個簃詩稿全集》《王個簃書法集》《個簃畫集》《王個簃畫集》《中國名家繪畫——王個簃》《中國歷代畫家佳作品鑒·王個簃》《衝風斗雪見精神》《個誃印恉》《個簃印集》《王個簃篆刻集》以及《王個簃隨想錄》等。南通市人民政府為弘揚王個簃的藝術成就,于1989年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收藏了大量的王個簃書畫篆刻精品,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藝術遺產。
王個簃年譜
魏武 姚沐 編著
定價:188.00元
本書以紀年方式編排,由王個簃行狀事略、自民國時期直至晚年所有藝事活動的引證文獻、詩書畫印等創作作品的著錄、附錄四部分組成,重新梳理了藝術家之間的相互連帶關系、書畫團體組織的成因、沒落,切實反應藝術家個人心理變化、思想動態及藝術發展脈絡,全面厘清其早、中、晚各期的藝術創作軌跡、風格演變、歷史地位、時代背景等,特別是與文藝界之交游情況。尤為重要者,本譜對譜主之家世狀況、政治活動、文化交流、藝術創作諸方面,作了迄今最詳實完整的記錄,從而奠定譜主在近現代美術史中的地位。同時,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和海派藝術之研究,或將提供可靠的佐證文獻資料。
自鴉片戰爭以后,彼時各地書畫家相繼匯聚滬上,使得這座城市逐步成為中國文化藝術中心,亦發展為近代中國書畫藝術無可替代之重鎮。在此時代背景下,諸多書畫大家及藝苑名流承襲了傳統文人雅集之風,書畫團體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出,為他們提供了切磋技藝、共相研討的藝術平臺。
年輕有為、抱負遠大的王個簃即為其中重要一員,他毅然棄職赴滬,藉由在藝壇巨擘吳昌碩府上擔任其孫西席之機緣,投師缶廬之門,并在恩師的悉心教誨及耳濡目染之下,馳騁耕耘、矻矻終日,矢志苦學且不教一日閑過,同時并與眾多藝文名士和書畫家密切交游往還,促使他在承繼吳昌碩藝術精髓及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勇于創新、風格凸顯、日新月異、老而彌堅,逐漸確定了在近現代書畫領域的卓特地位。
譜主自民國十三年(1924 年,時年二十八歲)起直至 1988 年(時年九十二歲)去世,其間就地域范疇而論,主要活躍在上海藝壇,其它活動區域,諸如在北京、杭州、蘇州等地亦有交游見聞。因其時間跨度長遠、交游廣闊,故編撰此年譜是一項材料繁瑣而任務巨大之工程。何況歷年以來,書畫界及學術界對譜主的研究多浮于表面,未有深入的系統性論述,且研究尚不夠嚴謹、多有訛誤 ;再者,迄今為止,我們尚未發現譜主日記等相關的文獻資料,這也為年譜的編寫帶來了極大困難。
受限于此,我們首先以曹用平先生所撰《王個簃大事年表簡編》為原始軸線 ;然后,在《王個簃八十年隨想錄》和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藏譜主所著《霜荼閣詩》稿本八冊之近千首詩作中,逐一披閱梳理并細加考證闡釋,作出合理推斷 ;其他則分別采自譜主金石書畫作品及其師友詩文集、傳記、年譜、日記、書札、題跋,兼及早期的地方文獻、期刊、報紙、作品集、工具書等,最終,譜主一生行止與人文事跡清晰可見。



本年譜中,譜主生平軌跡以《王個簃隨想錄》《霜荼閣詩稿全集》為主要線索。為了搜集更多詳實的資料,去年12月,我和魏武館長先后奔赴譜主生前活動最多的地方——上海中國畫院和杭州西泠印社。在上海中國畫院查閱了院藏王個簃珍貴檔案,并順道至王個簃入室弟子曹用平寓所,接受家屬所捐珍貴文獻。在杭州西泠印社印學圖書館,查閱了《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長編》《西泠印社九十年》《西泠印社百年圖史》等大量資料。在編寫過程中,為核實譜主生前重要事件的相關資訊,我們前往南通市圖書館古籍部等部門查閱《申報》《時報》。
魏武,1959年7月生,江蘇省南通市人。現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南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姚沐,1990年生,江蘇南通人。南通市個簃藝術館辦公室主任、專職書法家。2017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書法系,獲碩士學位,師承著名書法家徐利明教授。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吳昌碩藝術研究會理事,南通市崇川區青年書協副秘書長。
書影
《王個簃年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