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書協在書法布展上的新嘗試
日期:2021-01-20 12:53:48 來源:書法報
書法
>上海市書協在書法布展上的新嘗試

■潘善助
當下,書法的實用性日益減弱,書法的藝術性逐漸增強。展廳為其藝術性的表達提供了物理空間,但如何利用好展廳空間卻大有講究,抑或說展廳布置是門學問。


應該說,在展廳布置上,業界曾作出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比如,先策展,根據展廳空間特點再進行創作;比如,不同板塊作品的區域,以不同的顏色加以標識,等等。

上海市書協學習借鑒已有的先進經驗,在總結前幾年承辦全國第三屆冊頁展布展探索的基礎上,于2020年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時,進一步大膽地將古典家具、花道、民樂(洞簫)等傳統文化與書法作品的陳列結合在一起,效果之好,超出預期。因為有了古典家具的點綴,書法作品多了一分情境;因為有了花道的點睛,書法作品多了一分精神;因為有了洞簫的營造,書法作品多了一分意趣。作品、家具、花道、洞簫,和諧共生,相得益彰。書法作品的點線、字構與章法,雖然是靜態的,但全然“活起來”了。

當然,對于團體組織的規模比較大的展覽來說,先天就有先征稿再布展的不足。再加上作品的陳列,大多要考慮作者的因素。作品大多要按作者的地位資歷、年齡大小排列,或者按作者的姓氏筆畫排列,但不管何種情況,都很難達到理想的布展效果。因為作品的形制與大小參差不一,預設的展廳位置與要展示的作品之間是“規定性”地拉郎配。大作品遇上小空間,或小作品遇上大空間都會十分不協調。

今年的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上海市書協努力克服先有作品再布展的先天缺陷,請布展公司根據中華藝術宮的展廳空間特點,提出作品先后排序方案(既不按年齡,也不按姓氏筆畫),請家具公司根據展廳空間提出家具陳列方案(用宋式還是明式),請花道公司根據家具與作品,尤其是作品的紙張顏色、形制大小、風格面貌等提出插花方案與洞簫吹奏的曲目。

三種方案經策劃團隊集體討論、合成、調整,確定最終方案。布展學問多多,惟有不斷研究、總結,才能更上層樓。期待2021年上海市書協主辦的展覽能夠在展廳布置上學到更多、做得更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