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大咖深度訪談節目《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王珮瑜(上)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當下中國京劇創新融合與爭議并存的新生代京劇演員王珮瑜。兩人暢聊京劇的獨秀與共榮之和,引發網友熱議。

在節目中,王珮瑜講述了自己這些年來對于京劇傳統藝術與現代娛樂產業之間關系的思考、新老粉絲票友的“和而不同”,以及對于京劇的程式化和角兒的個性化之間的調和等外界關注的話題。
王珮瑜在采訪中更是直面“只火了王珮瑜沒有火京劇”的爭議,表示:“各位到京劇劇場看看,底下什么陣仗,票房基本的情況,跟十五年前二十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不是王珮瑜一個人的功勞,但是在我們的戲曲行業的所有人的努力當中,我是一個非常堅固的螺絲釘。”
一、京劇梨園的規矩最講究一個“和”
作為新生代京劇演員,王珮瑜正是當下中國京劇的代表人物。
自接觸京劇起,她被冠以神童、「小孟小冬」的稱號。過去的近三十年里,王珮瑜學戲、唱戲,更致力于傳播。從表情包、學叫好,到綜藝、抖音短視頻,她用各種新的方式為傳統京劇發聲。

在跨界頻頻的同時,也引來不少爭議。面對不解,王珮瑜并不會惱怒,她在《中國和力》節目中表示,“這個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從小長起來,老師們、先生們、師父們,經常會講這個字,就是要和。哪怕你心里有不高興,我們可以私下溝通交流,但是不可以‘現開銷’。”
王珮瑜說,自己不管參加什么節目,都會有自己的一個原則和底線。“我自己對自己還是很了解的,我一定跟節目組說,請我去,我要說京劇的,因為我不是明星,我也不是一個普通的通告藝人,我是一個戲曲演員,我身上是有戲曲符號的,我到這個節目的目的,不是來秀個人,我身上是有使命的。”
二、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隨著王珮瑜的走紅“出圈”,如今她的演出門票 “一票難求”;而粉絲群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新的粉絲年齡小、對京劇了解不深,與另一群深諳門道的老票友仿若兩個世界。王珮瑜坦誠,現在來現場聽她戲的,“(年輕觀眾)大概在40%左右,他們有消費能力,拿你當偶像,你去哪兒演出,他追著你,然后演出的時候,帶著禮物,帶著燈牌。”
但她不認為這群粉絲是盲目追星的人。

“京劇的觀眾從古到今,粘性是很強的,他一旦喜歡戲,一旦喜歡這個角兒,砸鍋賣鐵他都會跟著你走,我印象特別深地是,2018年的時候,我就把這個昆曲的《陰罵曹》搬上舞臺,這個唱詞之多,里邊的歷史典故之復雜,我自己都是查字典一個一個去學。我在演出當天,你就看到前兩排觀眾,一手舉著燈牌,一手拿著小抄,一注一注地對,你唱到這個,他就對著,雖然他唱不了你那個調,但他要和著你的節拍,他跟你一起演,跟你同在,這樣的粉絲難道不是今天京劇劇場里面應該有的優質粉絲嗎?”
談及老票友與新粉絲的矛盾,王珮瑜覺得,“我們不可能取悅所有人,其實我身邊有很多看我戲的忠實觀眾和粉絲,都是跟了我十幾年的,他們也見證了我從行業里面的一個純粹的余派傳承者,一路走到今天,大家給我貼一個標簽符號,跨界的藝術家,其實我覺得他們也在成長,他們也在陪伴我。”
三、京劇是融合和跨界的鼻祖
京劇的傳承與融合歷經了一個漫長而繁復的過程。在王珮瑜看來,“你要說融合,跨界,那我們京劇界真的是鼻祖,沒有比它更會融合創新的了。”
這種堅守傳統文化傳承、并著力發揚的精神,和毛鋪酒在“和”文化理念的堅持如出一轍。毛鋪酒堅持以“和而不同,匠心毛鋪”的理念為品牌導向,擁抱現代創新之道,同時秉持產品品質之道。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漿,毛鋪正是以黃金配比融合了“濃、清、醬”三種地標原酒,又創新性的融合了草本精華,使毛鋪酒從制作過程到體驗都使人感受到和而不同,這也正是毛鋪努力傳播的健康飲酒的新理念和目標。

王珮瑜在傳承創新的道路上,也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方向。她認為,傳承余派不是單一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表達。“你掌握了那個原則宗旨以后,觀眾也會覺得,只要是好聽的符合你個人氣質的,它就是余派。”
即使在不遺余力地傳播和弘揚京劇文化,王珮瑜也不得不承認,京劇無法再像過去那般流行和大眾。“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我現在所有努力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我并沒有試圖讓京劇變成今天的流行藝術,我只是讓京劇這個非常好的藝術,讓大家認識,至于大眾認識以后,你要怎么去定位,與我無關,每個人心里都對京劇有自己的看法,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看法,京劇的起源到發展,到高潮,到后來集大成,成為國粹,國劇,一直到后來有一段時間的斷層,一直到今天成為小眾,其實在整個過程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
王珮瑜此次參與的《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是網易新聞與毛鋪共同打造的高端泛文化類訪談節目,由知名主持人楊瀾主持,對話文化、財經、科技、健康、教育等領域12 位行業翹楚,一起探尋中國和文化思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