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浮動月黃昏
疏影橫斜水清淺

——林逋《山園小梅》
自唐代以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以它冰清玉潔、傲雪凌霜、不與群芳爭妍的姿質,贏得了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畫家的歌詠。伴隨著詠梅詩的興起,“無聲之詩”的畫梅也繼之而起,梅花遂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

著錄:
2.《改定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徐邦達編,第157頁。
3.《虛齋名畫錄續錄》,《中國書畫全書》第12冊,第676-677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4月。
4.《中國歷代畫家人名辭典》,第690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12月。
5.《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第372頁,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出版。
說明:
2.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581-883,其中1、2、7、8、22、26、34、37號印取自本冊,59號款取自本冊。
3.此冊曾為龐萊臣(1864-1949)舊藏。
4.徐樹丕(清),字武子,號墻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書善八分。甲申(1644)后隱居不出。


金俊明梅花冊,十二幁,以梅花為主,或間古松,或輔嫩竹,繁花盛蕊,老干疏枝。筆墨蒼潤,氣格清雋。此冊與現藏上海博物館《梅花冊》及天津博物館《梅花》頁無論從畫法還是風格完全符合。冊首有徐樹丕隸書題“雪窖寒香”四字。徐樹丕(明末清初人),字武子,號墻東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書善八分。甲申(1644)后隱居不出。冊內有湜庵、周儀、沈載三人詩題。冊后有鄭敷教、李模、彭行先、歸莊、朱棟題跋。

金俊明 墨梅冊頁丨局部
此冊曾經金望喬收藏,鈐有“柘湖金氏觀瀾閣秘籍書畫”印。金望喬(?~1867后)清道光咸豐年間金山人,字黼廷,芾廷,號瘦仙,一作瀨仙。室名觀瀾閣,“雪鴻樓”。江蘇金山人,亦署柘湖(今屬上海)。金望喬乃工詩畫善八分書,博學好古,尤愛金石,精鑒別,鑒藏真偽,皆援據典籍為證。藏書甚富,所藏商、周、彝器百余種。后此冊為龐元濟所有,著錄于《虛齋名畫錄續錄》,書中龐元濟將此冊譽為“妙品”,誠哉斯言。外簽則由龐元濟的好友汪洵(?-1915)題寫。汪洵,字子淵,號淵若,原名學瀚,字淵若,陽湖(今江蘇常州)人。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進士,授編修。書法摹顏真卿,得其神骨,又參以他帖而變化之,工力甚深。兼精篆、隸,古樸,尤工小篆,少時喜刻印,非舊友不知,所用印皆自作。亦工花卉、草蟲,秀逸可愛,惟不輕動筆,鮮有知其能畫者。暮年鬻書滬上二十年。


說明:
2.楊逸(1864-1929)字東山,號魯石、無悶、盥雪翁等,上海人。工詩善書,于規摹石門頌最有心得。曾館于高邕家,能山水、松梅。與高邕、汪琨等發起豫園書畫慈善會,并舉辦書畫展及編印畫集等歷二十余年。1919年輯印成《海上墨林》。
朱瞻基此幅《暗香疏影圖》手卷正是繼承王冕繁花密枝的經意之作,畫面橫梅數枝,枝干左伸右展,繁花盈枝,茂密交錯。用勾瓣點蕊法畫的梅花,花朵正側堰仰,姿態萬千,枝長處疏,枝短處密,交枝處尤是花繁累累,疏密虛實安頓得頗有節奏韻律,滿幅珠玉迸發,清氣襲人。整個畫面豐富而明亮,極為清潤,表現出梅花迎寒怒放的豐神和風骨。欣賞他的梅花,雖是絢爛繽紛,卻毫無嫵媚之態,充滿著清貞孤傲的氣概。此構圖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干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有如湯叔雅所言“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