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也從不拘泥于傳統,創新思路新穎大膽,他們也不會閉門做壺,關心社會熱點、國家大事,偶爾靈感突發,就會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數十年來,這對紫砂伉儷早已桃李滿天下,王小龍大師說:“紫砂壺總的來說,離不開泥料、造型、做工、燒成。希望從業藝人能夠留心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多學習觀察歷史留下的精彩的作品,用心去研究作品的內涵,韻律,體會其中奧義。多看、多想、多做,并且通過對泥料、工藝、工具的研究,去更好的掌握這門技藝。”

作者:王小龍 高麗君
作品名稱:紅豆紫杉壺
泥料:紫泥,朱泥,綠泥,段泥
容量:4500CC
創作時間:2008年
此作品是二位藝術家為70歲生日及帶徒授藝半個多世紀而創
2009年獲(第十屆廣州國際茶文化節“茶具文化創意獎”)金獎
2013年獲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就像曾經紫砂老藝人們對他們的悉心教導一樣,他們將畢生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學生,無論是工具制作、泥料、制壺……事無巨細,皆親自指導。作為紫砂新生代的馬品一、溫可嘉,也嚴格遵守師父的教導,工具、泥料這些細節,都要自己動手,每一件作品都要有溫度、有態度。

馬品一、溫可嘉有了新作品,也會拿去讓師傅師娘看看,提提意見,指導一番。
王小龍大師贊揚馬品一是一個敢于創新的年輕人,同時也鼓勵和督促他,“希望他能夠多向古人留下的作品學習,繼續保持鉆研精神,大膽突破,創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溫可嘉的《仿古如意》,致敬顧景舟大師的經典之作,師傅評價說:“溫可嘉進步很大,看得出他對作品的態度,多參考顧景舟先生的原作,學習前輩的優點,努力靠近,設法超越。”
王小龍大師對紫砂新青年們們也給予厚望,他說:“現在我看到一些年輕人的鉆研精神非常好,很努力。紫砂也需要這些年輕人去傳承,大家在一起應該加強交流,相互鞭策,互相幫助,這樣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漫漫紫砂路,數十年人生,夫妻二人一直相濡以沫,將全部心血灌注于紫砂。
曾有人問他們,中途是否因其中的艱辛而想過要放棄或者另謀他業,二人坦言,從未考慮過。在他們的生命中,紫砂就是他們的唯一,也給予他們無限靈感和熱情。


王小龍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百年王氏紫砂”傳承人
1940年出生于江蘇宜興川埠上袁村(現紫砂村)紫砂世家,自幼隨父學藝,1954年和父親一起加入湯渡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1955年師從著名老藝人朱可心。從事紫砂藝術數十年來,細心鉆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技藝精湛。所創作品造型端莊,工整俊秀,形神韻融會貫通,傳統文化氣息濃郁,既吸收各流派精華,又富有探索創新精神,多件作品獲得國家專利。傳藝授徒,先后培養弟子數百人。多件壺藝作品在全國性工藝美術作品展評中獲獎,并被多家博物館(院)收藏,在國內外工藝美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高麗君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百年王氏紫砂”傳承人
1940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陶藝世家,自幼隨祖母學藝。1954年隨父加入丁山陶業生產合作社。1955年考入紫砂工藝學習班,師從著名老藝人朱可心,并得名家蔣蓉和公爹王寅春教澤。20世紀90年代初,和丈夫王小龍一起在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建立王氏道藝軒紫砂工作室,創辦“貴土塑方圓”紫砂陶藝研究中心,從事專業創新。從藝數十年來,勤奮創作,形成了細膩逼真,清新自然,雍容大度,清雅靈秀的壺藝風格。勤奮育人,先后培養紫砂后繼人才數百人桃李滿業界,勤奮探索,潛心研究紫砂藝術,所創作品深得藏家、壺友青睞。

馬品一
獨立藝術家,陶藝家,1994年出生于宜興丁蜀。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曾獲江蘇省太極拳冠軍,2013年拜入王小龍、高麗君夫婦門下學習傳統紫砂制作工藝。且受西方藝術的影響,不斷探索紫砂的可能性,試圖以紫砂為語言表達自己的藝術觀念。代表作品《融》系列、《七賢》系列。2019年 作品《大彬提梁》被江蘇省文化館收藏。

溫可嘉
1988生于陶都宜興丁山古龍窯腳下。2011年從事紫砂藝術,拜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王小龍、高麗君為師。多年來勤學苦練,在師父、師娘悉心教導下,領悟到制壺的真意,作品深受師父、師娘的贊賞。曾先后與海派大師高式熊、龔展等合作,深受上海、香港等地收藏家的喜愛。年輕而富有朝氣,飽含著龍窯火一樣的熱情,沉浸在紫砂藝術創作的海洋里,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