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5日 A廳









▲2020西泠秋拍
圖錄號: 923 吳寬上款,李東陽、王鏊、趙寬、毛澂、陳璚等唱和,張純修補(bǔ)畫、翁方綱等跋?吳寬宅園玉延亭圖卷 水墨紙本 手卷 出版:1. 《書畫鑒定100講》P29,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著錄:2. 《半江趙先生文集》卷一,趙寬撰,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趙榆刻本。 3. 《朱臥庵藏書畫目》,朱之赤撰,清代寫本。 4. 《明史擬稿》卷一,吳寬趙寬條,尤侗撰,清康熙刻本 5. 《宸垣識略》,吳長元輯,清乾隆刻本。 6.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編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7. 《制義科鎖記》卷二,同鄉(xiāng)條,李調(diào)元撰,清乾隆四十三年雨村書屋刻本。 8. 《光緒順天府志京師志十三》坊巷上,周家楣、繆荃孫編纂,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9. 《京師坊巷志稿》卷上,清朱一新著,清光緒年間。 10. 《燕都叢考》p202,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11. 《中國園林史》p164,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 12. 《燕都覽古詩話》p136,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 《北京市志稿8宗教志名跡志》p513,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14. 《故宮博物院十年論文選1995-2004》p666,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15. 《歷代詞賦總匯明代卷第6冊》p3575,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 說明:吳寬上款。 李東陽題引首及跋。 趙寬、毛澂、陸容、施文顯、胡超、朱文、李杰、江瀾、王鏊、陳璚、周庚、翁方綱共十三人題跋。 朱之赤、張純修、彭冠生、謝佩真、龔玄稚舊藏。 裱內(nèi)存明末清初朱之赤裝裱。 按語:玉延亭為吳寬京師宅園中一景,曾為吳寬邀約文人舉行雅集的重要場所。玉延亭在成化中于亦樂園內(nèi)重構(gòu),時有沈周作玉延亭圖,至清代張純修時,惜圖已佚,只剩引首及眾人唱和。故張純修以沈周遺意作畫,補(bǔ)在引首。 本卷除張純修和翁方綱外,其余唱和均為吳寬上款,且唱和者與吳寬聯(lián)系密切,有其門生,親友和醫(yī)生。其中王鏊、李東陽是文人巨擘,陳璚為吳寬莫逆、趙寬為吳款弟子、毛澂為弘治六年狀元、陸容稱“婁東三鳳”,另有施文顯、胡超、李杰、江瀾、周庚、朱文甚至是吳寬的私人醫(yī)生的題跋。 本卷后有翁方綱長跋,據(jù)史料節(jié)錄出唱和丟失的部分。朱之赤、張純修、彭冠生、謝佩真、龔玄稚舊藏。畫心內(nèi)尚存明代裝裱,趙寬賦用拱花箋,陸容用蠟砑砑光箋,陳璚、周庚、趙寬等人用砑花箋,由朱之赤騎縫章可知,至少不晚于明末。 毛澂與趙寬的書法《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僅收一件,且《玉延亭賦》被收入《趙半江先生集》中置之卷一的首篇,本作對于趙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毛澂的《重修玉延亭記》也著錄在《毛文簡公集》中。卷后翁方綱仿吳寬手跡是我們目前能見到的翁方綱最早的書法之一。李東陽篆書尚存不多,各大博物館共計數(shù)件,就引首篆書“玉延亭”而言,從寫法上看,可能是當(dāng)時為了刻匾。 從翁方綱題跋可知,本卷曾作為一手材料由時任編修朱筠(竹君)錄入欽定《日下舊聞考》,指出《春明夢余錄》與朱彝尊原書將玉延亭、海月庵位置定為皇城之西為不實(shí)傳聞。此舉改寫了之后北京志史和建筑史中造園的考訂。因此不僅在藝術(shù)史,在園林史上也是重要事件。 畫心:120×24.5cm 引首:72×24cm 題跋:85.5×22cm 120×24.5cm 179×22.5cm 140×22cm 199×22.5cm 24.5×184cm 估價RMB: 6,000,000-9,000,000









《朱臥庵藏書畫目》,朱之赤撰,清代寫本。


毛澄為弘治六年(1493)癸丑狀元。
引首原款題為辛丑,后改為甲辰,可見毛澄此書最初于三年前之辛丑已寫成。
緊接李氏引首的是趙寬、毛澄的《玉延亭賦》及《重建玉延亭記》,講述了玉延亭初建和重修故事。隨后系清康熙年間書畫家、鑒藏家張純修所畫《玉延亭圖》。據(jù)張純修款識可知卷子前原有沈周所畫《玉延亭圖》,但沈畫因故失去。而實(shí)際上,沈周是否畫過《玉延亭圖》還有待商榷,在其之前的鑒藏家朱之赤著錄也未錄沈之畫。沈周的“有竹居”是吳寬、王鏊、陳璚、李杰等人還鄉(xiāng)時常去的地方,在沈周《有竹居圖卷》后,還有四人的題詩。但還未見詩文或信件表明吳寬請求沈周繪制過《玉延亭圖》。張純修所補(bǔ)繪的《玉延亭圖》倒是略近沈周《有竹莊中賞月》一圖。






《宸垣識略》,吳長元輯,清乾隆刻本。



《半江趙先生文集》卷一,趙寬撰,明嘉靖四十年 (1561 年 ) 趙榆刻本。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五,于敏中編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