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崇正2020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丨2021年1月5-6日
拍賣時間丨2021年1月6日(16:30)-1月7日
展拍地點丨廣州東方賓館會展中心(廣州市流花路120號)
支持現場競投、電話委托競投、崇正在線網絡同步拍
詳情請詢:020-83344380、83394856
電話委托:13929579713
網拍客服:18819155972
王濟遠 WANG JIYUAN
(1893-1975)
回望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王濟遠是位不可忽視的藝術家。作為中國早期洋畫運動的中堅力量和先進踐行者,王濟遠曾在上海美專西畫科任教12 年,培養了潘玉良、邱堤、潘思同、朱屺瞻等一批優秀的現代藝術家。在中國前衛美術運動最活躍的年代,他先后加入天馬會、藝苑繪畫研究所、決瀾社、摩社這些頗有影響力的藝術團體,與劉海粟、龐薰琹、江小鶼等人共同協力舉辦各類藝術活動,為現代藝術發聲。1940 年代遷居美國后,王濟遠創辦華美畫學院,向美國人傳授中國畫與書法,從為中國藝術家引進西畫技法,到向西方人士普及中國藝術,王濟遠始終在探索一種融貫中西的藝術理念。本次崇正2020 秋季拍賣會呈現王濟遠先生一組珍貴的水彩風景畫作品,重新回顧這一段遠走的藝術史。
投身前線的“戰士”,群體中的獨自思考者
王濟遠一直是“獨立之精神,獨立之藝術”的忠實踐行者,風起云涌時,他為中國藝術的新生命四處奔走,傾盡心力,而在面臨團體理念與個人理念沖突時,卻又果斷抽身,以捍衛各方的精神獨立。王濟遠的一生經歷了三次“出走”,他的藝術創作亦在這些堆疊的事件中迎來一次次轉折變化,逐步成型。
民國時期,畫壇百家爭鳴,社團林立,各界有識之士紛紛組成團體,為中國的未來謀求方向。1913 年,20 歲的王濟遠從江蘇來到上海,入讀剛創立不久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原名“上海圖畫美術院”),畢業后即留校任教,曾先后擔任教務長、副校長、代理校長等職。在校12 年,他一直是創辦人兼校長劉海粟最重要的幫手,“上海美專的新興事業和危機風波,王氏無不出現在第一線”,直到把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函授作坊”,辦成了名聞海內外的知名藝術學府。
在這期間,劉海粟、汪亞塵等人創立著名的西畫團體“天馬會”,團隊連續9 年每年舉辦一次西洋畫展,王濟遠亦盡心盡力,為一系列藝術活動出謀劃策。該團體很快引發了當時中國美術界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聲譽甚佳。然而在1926 年,王濟遠與上海美專的保守派發生藝術觀念上的沖突,一度導致學校停課。雖然劉海粟對他有十足信任,但出于學校發展的考慮,他還是提出了辭職。
事業危機引發藝術轉變,在動亂中打磨個人風格
這一段人生低潮反而促成了王濟遠藝術上的轉折,他趁著難得的閑暇期東渡日本、赴巴黎考察藝術并舉辦個人展覽。日本與西方美術的發展趨勢讓他大受啟發,回國后,王濟遠潛心研究藝術實踐,在作品中融合塞尚簡練而凝重的筆觸,著重體面構成,用色厚實,并在運筆中融入東方氣韻。與留學日本的關良、譚華牧、丁衍庸等人類似,王濟遠的創作中并不固定于某一畫種,而是在水墨畫、水彩和油畫等多種媒介之間不斷探索,從而形成了“不中不西”的作品風貌和方法意識。
1928 年, 重整旗鼓的王濟遠在與江小鶼共同租下的畫室中創立藝苑繪畫研究所,很快便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加入,當中不乏張大千、吳湖帆、汪亞塵等名家。蔡元培在其撰寫的《二十五年來中國之美育》一文中,著重介紹了藝苑繪畫研究所,認可了它在社會美育中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以及為現代美術運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1932 年,王濟遠加入由龐薰琹發起的決瀾社并成為三大理事之一,提出以“新藝術的決堤狂瀾之勢力,激蕩起傳統藝術的頹廢與沉寂,讓自由的空氣進來”。盡管作為社團中主持大局的人,已經年屆40 的王濟遠與年輕成員的觀念差異逐步顯現。面對這一局面,王濟遠再一次選擇獨自出走,把一手建立的決瀾社留給年輕藝術家們。
后來,在戰亂中奔赴舊金山的王濟遠,再沒有機會回到祖國,直到1975 年逝世于紐約,他在美國度過了長達34年的余生。在國內致力傳授西畫技法的王濟遠,到了美國卻把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花在中國畫和書法的傳播上。雖為異鄉客,王濟遠卻憑借著獨特的風格獲得了眼光挑剔的紐約上流階層的認可,成為美國最知名的華人藝術家之一。然而,正是這一歷史岔路口的抉擇,使王濟遠成為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懸置的一段,直到近幾年他的部分作品回流國內,才被學界重新提起。
在水彩畫中融匯中西,以筆觸寄托鄉愁
縱觀王濟遠的藝術創作,其中以水彩畫最為突出,1921年的《時報》曾報道:“王濟遠:在上海美專畢業。專作大幅水彩畫。喜胸前懸一大黑結,美專之學生受其影響者甚眾。“,他編撰的《水彩畫》教學課本,也為中國的水彩畫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次拍賣會呈現的一組王濟遠水彩風景畫,畫面中王濟遠顯然已經摸索出一種較為成熟的表現方式,畫面樸實淡泊,色彩處理有印象派的風格,筆觸則顯然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韻味。直白而苦澀的畫風、清冷的場景,表現出一種寂寥的心境,王濟遠的作品中融合了西方藝術的特點,同時在傳統中國繪畫的基礎上開拓新境,雖然始終著眼于日常的題材,卻總能在細節處見新意。
這組作品貫徹了王濟遠“水彩畫無中西風格之分”的理念,畫面清新自然,毫無雕琢之氣,在畫面上營造動人的生命氣息。此正如王濟遠所說:“從自然去發展個性,表出至美之情操。”




2.中日聯合美術展覽代表及職員合照,后排左四為王濟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