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DDING 第24期丨2021,來自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問候
日期:2020-12-31 11:40:53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E-BIDDING 第24期丨2021,來自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問候
2021年1月1日,擁有83年歷史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將破天荒的首次在沒有現場觀眾的情況下舉行。屆時進行全球轉播的奧地利廣播公司ORF將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將來自世界各地報名觀眾的掌聲和畫面傳達到金色大廳,所以現場的音樂家和觀看直播的樂迷倒也不必擔心在一首快速波爾卡演畢聽不到熱烈的掌聲。
為了這場音樂會,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奏家已進行了多次核酸檢測,樂團主席丹尼爾·弗羅紹爾(Daniel Froschauer)說:“我們即將舉辦一場新年音樂會,為未來發出希望的象征。“
這也是明年將滿80歲的意大利指揮大師里卡爾多·穆蒂(Riccardo Muti)第六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993、1997、2000、2004、2018、2021),這位出生于那波利的樂壇“教父“無疑將給這些施特勞斯家族的舞曲帶來一股西西里式的熱情洋溢與歌唱性,這或許能幫我們稍許吹散一些過去一年的陰霾。1938年,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當時執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指揮家克萊門蒂·克勞斯(Clemens Krauss)是施特勞斯家族的擁躉,他在次年1939年12月31日舉辦了一場全部以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為曲目的除夕音樂會。
克勞斯和國家歌劇院的音樂家們以這種方式抵抗著戰爭對奧地利的異化,在這些浸透了羅曼史、歡愉和感傷的舞曲中召喚著對往昔升平歲月的記憶,以音樂這種最維也納的方式小心維護著岌岌可危的民族精神。1941年,音樂會被調整到了1月1日這一天,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54年克萊門特·克勞斯去世,博斯科夫斯基(Willi Boskovsky)開始成為了新年音樂會新的靈魂,作為維也納愛樂的首席,博斯科夫斯基恢復了小約翰·施特勞斯時代特有的指揮家一邊演奏小提琴一邊用琴弓指揮的傳統,讓觀眾感到新奇。1980-1986年美國指揮家洛林·馬澤爾(Lorin Maazel)接替了因病退出舞臺的博斯科夫斯基,選擇馬澤爾接棒的原因大概是在當時的著名指揮家中只有他能夠延續一邊拉小提琴一邊指揮的“新年彩蛋”傳統。然而自1987年開始,維也納愛樂做了一個絕妙的決定,每年輪流邀請一位當年樂季中最成功的指揮家榮譽執棒,由此開啟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嶄新時代。
這一年站上指揮臺的,是奧地利的驕傲、“歐洲音樂總指導“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卡拉揚的崇高威望和個人魅力都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為新時代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奠定了標桿。聽桀驁一生、叱咤風云的指揮帝王,垂暮之年回光返照,在傷春怨別的圓舞曲中回首那些泛著波光粼粼的青蔥歲月,實在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感動。正是這場音樂會,開啟了中國大陸轉播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先河,讓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成為了中國數代愛樂者領略古典音樂的”啟蒙讀物“。

1988和1991年兩度執棒新年音樂會的是意大利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2014),樂迷總是親切的稱呼這位謙遜內斂的大師“親愛的克勞迪奧“。阿巴多善于用他那“世上最美的左手”,從對聲音織體變化的精湛把握,刻畫出作品無限豐富的內在層次。阿巴多在卡拉揚去世后接手柏林愛樂,成為了音樂界新的“指揮帝王”。他不遺余力的提攜年輕音樂家,晚年戰勝癌癥,將貝多芬和馬勒的作品演繹出全新的境界,受到了樂迷經久不衰的崇敬和愛戴。

印度指揮家祖賓·梅塔(Zubin Mehta)是首位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亞裔指揮家,他先后五次執棒維新。梅塔擁有絕佳的節奏感和對音響關系的精準控制力,他還發覺了大量新的施特勞斯家族曲目,頗具創新意識。2007年演奏的“威尼斯狂歡節的回憶”,梅塔與維也納愛樂樂團成員之間的幽默互動也成為了維新歷史上的經典一幕。
1993/1997/2000/2004/2018/2021

今年是意大利指揮家里卡爾多·穆蒂第六次執棒維新,這也是維也納愛樂對這位自1971年起、已經親密合作整整半個世紀的指揮大師致敬的方式。穆蒂向來以瀟灑的舞臺風采著稱,年輕時的面相酷似影星阿爾·帕西諾,而今更是名家輩出的意大利指揮界碩果僅存的“教父”級人物。穆蒂總是能給音樂注入一股西西里式的熱情與歌唱性,在隨性與優雅之間張弛有度的塑造出音樂強烈的戲劇性格。不知道今年穆蒂大師又會帶給廣大樂迷什么樣的驚喜?

2002年,出生于中國沈陽的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站上了維新的指揮臺。小澤征爾棒下(這么說其實不確切,小澤整場都是徒手指揮)的維也納愛樂節奏浪漫而跌宕,精妙的音色簡直撲面而來。這場新年音樂會最為中國樂迷所津津樂道的一點,是在演奏《藍色多瑙河》前,樂隊樂手依次以不同的語言向觀眾致以新年問候,輪到樂隊首席的時候,樂隊首席出人意料的說了小澤征爾的母語日語,頓時全場觀眾都在哄笑中把目光聚焦在小澤身上,切看他如何應對,這時小澤緩緩轉過身面向觀眾,以非常標準的中文向大家說了句“新年好!“包括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小澤的老朋友吳祖強在內的許多中國樂迷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一幕時不禁為之動容。
拉脫維亞指揮家馬里斯·楊松斯(Mariss Jansons,1943-2019)也曾三度執棒維新,楊松斯尤為善于琢磨維也納愛樂的音色,使樂隊發出一種獨特的、浪漫抒情而又清新細膩的聲音,其棒下施特勞斯家族的作品無不散發著一種感傷又唯美的情懷。除了高超的藝術成就,楊松斯高尚熱忱的人格,對待音樂的獻身精神,也贏得了所有音樂家和樂迷的愛戴和尊重。

兩度執棒維新的以色列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不只因為他和天才女大提琴家杰科琳娜·杜普雷之間的愛恨糾葛而著名,他還是舉世聞名的鋼琴家、無畏的社會活動家。近年巴倫博伊姆致力于以音樂的力量彌合當代文化生活中造成的社會分歧,他成立由以色列、巴勒斯坦和中東各國青年樂手組成的“東西合集管弦樂團”,在創造音樂的過程中讓來自不同族裔、陣營的年輕人彼此傾聽、理解與共存。這些辛苦卓絕的努力,讓巴倫博伊姆卓越的藝術更散發出了人道主義的光輝。

古斯塔夫·杜達梅爾 親筆簽名《門德爾松第三交響曲》黑膠大碟2017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執棒者,也是第一位拉美裔指揮家委內瑞拉人古斯塔夫·杜達梅爾(Gustavo Dudamel)。杜達梅爾擁有拉美人特有的炙熱激情,以及對音色與節奏的天才掌握,在他棒下,圓舞曲和波爾卡似乎褪下了往日的矜持,化身熱烈而摩登的桑巴。以杜達梅爾為代表的新一代音樂家的崛起,為維也納傳統注入了嶄新的血液,也昭示著未來的無限可能。在劫后余生的2021年元旦,經歷了焦慮和苦難,里卡爾多·穆蒂大師和維也納愛樂又會帶給我們什么樣的詮釋與感動?又一場新年音樂會,或許既是句點和答案,也是安慰與希望。一覺醒來,音樂聲中世界依然美好如初。
線下預展:嘉德藝術中心3層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