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第24期網拍已經上線,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誠意推出三個二十世紀藝術板塊的版畫專場,以供藏家及愛好者遴選。其中包涵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大師趙無極、吳冠中的版畫專場,以及由21件精美浮世繪組成的日本浮世繪專場。三個專場之面貌體現了二十世紀東西藝術交融的碩果,且均以版畫為切入點,呈現了油墨于紙本之上的變幻之美,展現了這一藝術形式的多變魅力。
點墨逸趣—吳冠中版畫專場
形色光華—趙無極版畫專場
流光麗影—浮世繪版畫專場
在二十世紀的社會大變革背景下,東西文化間的交流碰撞結出了豐厚的藝術果實。吳冠中和趙無極兩位杭州國立藝專時期的同窗,都曾留學法國巴黎,將中國傳統文化修養與西方繪畫技巧相融合,達到新的藝術高度。浮世繪更是日本藝術與中國和西方藝術間交流的見證:其源頭可追溯到中國明代書籍版畫,后來又融合了清代姑蘇版年畫的技巧;在當時的歐洲社會引起“日本主義”熱潮的同時,又在構圖上受到西方繪畫的一定影響。德加、?奈、梵高、高更等西方印象派繪畫大師都曾臨摹浮世繪。
三個專場均以版畫切入,展現了這一藝術形式的獨特魅力。版畫在西方的歷史極為悠久,從14世紀開始的木版版畫、15世紀興起的凹版雕版版畫(Engraving)和凹版蝕刻版畫(Etching)、17世紀的網線銅版雕刻法(Mezzotint)、18世紀的凹版腐蝕制版法(Aquatint),到18世紀末出現的平板印刷術(Lithography)和20世紀的絲網版畫(Screen-printing)及油氈浮雕版畫(Linocut)。版畫的制作工藝不斷翻新,畫面效果極為豐富。下面選取了三個專場中的精彩拍品,以供一覽:
此專場所含10件版畫皆是由吳冠中親力指導、由專業版畫出版機構合力完成的精品。吳老對其版畫創作極為重視,針對選件、調色等工作親力親為、標準嚴格,更視此項工作為將藝術推向民間,實現其社會美育價值的重要路徑與契機,其意深遠。如此次上拍的Lot 12502 《中國城》,吳冠中先生甚至在原作的構圖基礎上進行了調整乃至新的創作,更彰顯其版畫藝術的獨特價值。

吳冠中版畫觀摩展,嘉德藝術中心,2020年10月15日-23日《吳冠中絲網版畫集》,P5及P17(非同一版數),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在制作《中國城》版畫的過程中,吳冠中是對原作構圖進行調整,新的作品形式與原作比較,同中有異,更加彰顯吳冠中版畫的價值。關于《中國城》,吳冠中曾賦詩:
白墻黑頂方門窗,百姓家家勤砌房。
密密麻麻如迷宮,方方正正似圍城。
莫道住戶雜,藏龍臥虎中國人。
——吳冠中著,《畫眼》,文匯出版社

展覽:吳冠中版畫觀摩展,嘉德藝術中心,2020年10月15日-23日《吳冠中絲網版畫集》,P15(非同一版數),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春曲》中,纖細飄逸的線條貫穿畫面,如柳絲、如曲譜,又宛如春風吹過百花,激活跳躍其間的靈動的彩點,奏響生命的音符。吳冠中筆下的線條柔韌舒展,不疾不徐,線與色的互動間是道不盡的韻律。

吳冠中版畫觀摩展,嘉德藝術中心,2020年10月15日-23日《吳冠中絲網版畫集》,P123(非同一版數),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燕飛魚躍》原作作于2006年,屬吳老晚年對繪畫形式的全新嘗試。他將中國漢字拉進畫面,令人驚異。畫面中,"燕飛魚躍"四字不僅展現出漢字結構帶有的形式韻律美,同時又成為繪畫藝術中的抽象形式之美。他打破書法結構和繪畫的空間形式,將筆畫的疏密融于背景中的色線之中。桃紅、柳綠等春之色彩布于畫面之中,一片生機盎然——或許這正是吳老晚年心境之寫照,在滄桑之年更顯自由天真,同時使傳統文化精神在流變中永遠充滿新意和活力。如今市場上流通的趙無極版畫,大多都有翔實的歐洲出版記錄、來源路徑清晰,因此流通性極好;又因為豐富的工藝種類(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等),給予藏家大量的選擇空間,一直是深受歡迎的藝術品消費品類。版畫創作與油畫創作一樣,同為趙無極藝術生涯中為之傾注大量心力、智力的核心工作。他的版畫作品一半冷靜一半熱烈、一半堅實一半恣意,東西美學相應相生,營造出色彩變幻、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畫面空間。
Lot 12511
趙無極《錦繡》
紙本絲網版畫 H.C版14/25
15×21 cm
簽名:H.C. 14/25(左下)無極ZAO(右下)
來源:巴黎拍賣會,2019年4月10日,lot 117
起拍價:RMB 1,000

Lot 12515
趙無極《No.253》
1974年
紙本石版畫76/120
62×48 cm
簽名:76/120(左下)無極ZAO 74(右下)
出版:
1.《Zao Wou-ki: Les Estampes 1937-1974》,P140(非同一版數),YvesRivière著,巴黎Arts et Métiers Graphiques出版社,1975年出版
2.《ZaoWou-Ki: The Graphic Work, A Catalogue Raisonné 1937-1995》,P144(非同一版數),J?rgen ?gerup編著,哥本哈根Edition Heede & Moestrup出版社,1995年出版
起拍價:RMB 1,000

Lot 12517
趙無極《比爾蓋德》
1981年
紙本蝕刻銅版畫 E.A版
24×18 cm
簽名:E.A 無極ZAO(右下)
展覽:
Zao Wou-Ki estampes et livres illustrés,法國國家圖書館,巴黎,2008年6月3日—8月24日
出版:
1.《Zao Wou-Ki: estampes et livres illustrés》,圖版60(非同一版數),Céline Chicha及Marie Minssieux-Chamonard編著,法國國家圖書館,2008年出版
2.《ZaoWou-Ki: The Graphic Work, A Catalogue Raisonné 1937-1995》,P173(非同一版數),J?rgen ?gerup編著,哥本哈根Edition Heede & Moestrup出版社,1995年出版
起拍價:RMB 1,000
此幅版畫出自趙無極名為"比爾蓋德"的版畫系列。比爾蓋德(Beauregard)為法語人名,意為"美麗的凝視"。由于趙無極極少命名其抽象時期的作品,此詩意的題目讓這幅版畫顯得神秘而特殊。這是一幅蝕刻銅版畫,印于歷史悠久且著名的Vélind'Arches紙張之上。凹版腐蝕制版法(aquatint)營造出水彩般的柔和色域,充滿了詩情。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1-1867)流行于民間的木刻版畫,興起于17世紀末,以流暢的線條和鮮艷的色彩描繪日常生活、自然風光,或歌舞伎明星、花魁美人和春宮圖景。其包羅萬象又充滿人間煙火的題材,組成了一幅太平盛世下日本世俗文化的全景圖,在17至19世紀里大放異彩。歷史悠久、工藝考究的浮世繪,具有日本美學獨創性的特點,兼具美術史價值與裝飾趣味。

葛飾北齋長達70余年的作畫生涯在浮世繪畫師中無人可比,以風景畫舉世聞名。他將空間、陰影等西方繪畫元素融入浮世繪,并創造了漸變羽化等新的拓印技法。葛飾北齋年逾七旬時,花費5年時間,創作了一生中最精彩的風景版畫系列《富岳三十六景》,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以不同的位置、角度、季節、時間全方位地表現同一主題,于1831年發行后,大受好評。
此件《隅田川關屋里》為第13景。這是四十六景中第二次出現"紅富士"。且遠處艷麗的富士山不再是標準三角形,而是頂端有個代表火山口的小缺角。中景處左右各一朝內傾斜的青松,與之遙相輝映、組成三角構圖。移步前景,三組人馬由近至遠在同一畫面中呈現,凸顯馬匹疾跑的速度感的同時,增強了畫面的時空感。

歌川廣重是聲名遠揚的浮世繪風景畫大師,與葛飾北齋齊名。《名所江戶百景》系列是歌川廣重去世前最后的杰作,獨特的魅力使其在當時的銷售量即達到1—1.5萬部。相比于葛飾北齋生動活潑的風景畫,歌川廣重用秀麗的筆致及和諧的色彩,表達出籠罩于典雅而充滿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自然景象。因擅長多變的視角和奇特的構圖,歌川廣重被稱為"江戶攝影師"。
此次上拍的《夏之部大橋安宅驟雨》也是《名所江戶百景》系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梵高曾臨摹此幅浮世繪,創作了油畫《雨中的橋》。橋上的旅人被突然襲來的驟雨迫得倉皇四散,如織的密雨中,水面上一葉木筏悠然而下,帶有無盡的詩意。

|
文森特·梵
《雨中的橋》
1887年
阿姆斯特丹梵高美術館
|
|

歌川廣重是聲名遠揚的浮世繪大師。他的筆致柔和抒情,且因擅長多變的視角和奇特的構圖,被稱為"江戶攝影師"。此幅《外與內資八景 · 格子之雨夜 · 明信片之晴》即構圖獨特:作品的主畫面與右上角的圓形區域相呼應,同時呈現同一時刻室內與室外的場景。主畫面中的女子正將點燃的香煙遞給圓形畫面中裹黑色頭巾的男子。歌川廣重生動地描繪出了兩人正在交流的場景。畫面中的歌舞伎身著黑色和服,配以上面的金色花紋,華麗細致,帶有日本審美的典型元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