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向群
吳蒙的山水畫,得造化之靈性,寫心中之意趣;澄懷觀道,苦心經營,漸臻佳境。
吳蒙執著繪事,精心求藝,深受徽文化人文底蘊和區域特色的浸染與滋養,以“師古人兼師造化”(黃賓虹語)為正途,筆耕不輟,將江南的文人風骨與心性筆墨融入當下情境,形成了具有個性面貌的山水語匯。他尤喜親近自然,重視對景寫生,其佳作大多源于自然的啟迪或親歷的靈感,有外師造化的靈動,亦有中得心源的感悟。
吳蒙以黃山系列為代表的山水畫創作,能夠在借古開今中找到自己的路徑,顯示了他具有深厚的傳統根基和明晰的時代追求。如《黃岳風骨》《雨遇崖石生五色》等作品,格調高雅,氣象正大,意境清遠。腕底的黃山松尤其令人稱道,得“勢”尚“質”,既狀競異爭秀的千姿百態,更現生機勃發的偉岸氣度。
吳蒙的寫生紀行作品,是行萬里路的探求結晶,顯示了他開拓的視野和寬闊的表達空間。不少在艱苦環境中完成的寫生作品,雖尺幅不大,卻能夠做到用筆靈動蒼茫,設墨灑脫澄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水墨品質。如《喜報春消息》《天池山嵐》等作品,均頗具小中見大的格局和魅力。
吳蒙善于總結,注重修為。瀏覽其簡明扼要的創作談就不難看出,他在藝術上是一個勤學苦練、融會貫通的實干家,他對家鄉的山川景物熟稔于心,他的寫生作品有扎實的傳統功底和淳厚的地域人文特征,取景不大,卻境闊韻濃。其《變奏》系列的可貴探索,在筆墨與色彩的純形式轉換方面舉重若輕,值得鼓勵和期待,同時期待他的藝術更加精進。因為,對于有追求的畫家來說,最好的永遠是下一幅。
(作者系解放軍出版社編審、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策展委員會副主任)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