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末,20歲的黃蕙英從上海只身去到香港,自幼對藝術感興趣的她日后成為了一名時裝設計師,不久即成為叱咤風云的時裝界女強人,并擁有了自己的品牌 “潘朵拉”(Pandora Fashion)與上百人的生產工廠。出于工作需要,黃蕙英頻繁到訪巴黎、倫敦等歐洲時尚之都,而當地的藝術博物館與藝術品博覽會則成為秀場之外,她的最愛之地。
“我的古代中國書畫收藏之旅始于1968年?!?nbsp;黃蕙英憶述道。而她憑借慧眼與獨辟蹊徑的收藏之道,當歐美拍場上中國瓷器和古典字畫收到追捧時,將眼光聚集于犀牛角雕塑以及宮廷畫作上。這件出自北京皇極殿的十八世紀士兵肖像畫《克什克巴圖魯伍克什爾圖》,便是黃蕙英于佳士得拍場上覓得的。

“這幅立軸上拍時我十分興奮。這是一幅描繪八旗士兵的立軸,為北京皇極殿所藏一百幅兵士立軸圖之一,描繪三等侍衛克什克巴圖魯伍克什爾圖,他是一位英雄勇士,畫作題詞表明他后背中鉛彈,至今無法取出。” 黃蕙英對這幅來自北京皇極殿的十八世紀士兵肖像畫的喜愛溢于言表。
“我曾經為自己的品牌Pandora Fashion設計時裝,我很喜歡這位士兵的制服。從帽頂裝飾可見其為三等侍衛,頂戴花翎則是乾隆皇帝的賞賜。他的面孔也很招人喜歡,是個英俊的男子。”
此作并未附有畫家款識,沒有人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黃蕙英請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聶崇正幫忙研習史料,發現畫中人物面部由當時服侍皇帝的波希米亞耶穌教士艾啟蒙(Ignatius Sichelbart)所繪,而另一位中國宮廷畫師金廷標則完成其余部分。這些發現此前無人知曉。
我每一天都仔細欣賞家中珍藏的藝術珍寶;它們彷佛是我的家人一樣。
—— 黃蕙英
“這幅畫作曾出現在歐立德教授(Mark Elliott)的著作《滿洲之道》(The Manchu Way)封面上,此后便引發眾人追捧,并出現在多個不同展覽中?!?黃蕙英說,“我喜歡將藏品出借予博物館——并從中得到極大慰藉。弗利爾·塞克勒美術館(Freer-Sackler Gallery)、諾頓藝術博物館(Norton Museum)和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都曾經展出過我的藏品?!?/span>
黃蕙英說:“我每一天都仔細欣賞家中珍藏的藝術珍寶;它們彷佛是我的家人一樣。我有一些沒有興趣愛好的朋友,我對他們說:學習欣賞藝術,就永遠不會感到沉悶無聊?!?/span>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