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崇正2020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丨2021年1月5-6日
拍賣時間丨2021年1月6日(16:30)-1月7日
展拍地點丨廣州東方賓館會展中心(廣州市流花路120號)
支持現場競投、電話委托競投、崇正在線網絡同步拍
詳情請詢:020-83344380、83394856
電話委托:13929579713
網拍客服:18819155972

這是一個深藏古韻的專場,大類包括書畫、金石,參以少量稿本和印譜。上至唐代和北宋寫經外,晚明至民國及至近現代書畫、金石精品,林林總總,明清兩代名家書畫最是“有嚼頭”,大抵可窺見滄趣樓主人興趣所在。
因內容龐博,藏珠蘊玉,本號擬分兩期推送此中精品,此為一,敬請期待后續推送。
773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北宋雷峰塔藏“陀羅尼經卷”
水墨紙本
手卷
7.5×211 cm
775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董其昌 真行草書合冊
水墨紙本
冊頁十開題跋三開
題25.5×38 cm.×3;字25×38 cm.×10
說明:文物商店舊藏,有標簽。
藏家:張瑋(1882-1968),字效彬,號敔園,河南固始人。早年留學英國,歸國后任北洋政府駐俄羅斯總領事。后專事文物研究和收藏。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葛世振 行書詩卷
水墨花綾本
手卷
26×235 cm
注:上款之“次嵒”或為鄭為光,安徽歙縣人,字次巖,一作次嚴,號晦中。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授翰林庶吉士,歷官廣東道監察御史。
說明:舊題“明葛狀元行草詩卷”有誤。葛世振為明崇禎十三年榜眼。
780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王鐸 臨張旭書
水墨綾本
立軸
163×50 cm
說明:宋小濂舊藏并題簽。宋小濂 (1860-1926),字友梅,吉林省雙陽人。中國近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工詩善書,被喻為“吉林三杰”之一。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宋旭 風云際會
設色紙本
立軸
181×93 cm
說明:文物商店舊藏
著錄:1.徐邦達《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P100,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郭味蕖《知魚堂書畫錄》(見《郭味蕖藝術文集上紀念郭味蕖先生誕辰100周年》,第405-406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出版)。
3.郭味蕖《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P190,人民美術出版社,1958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82年3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按:石門山人宋旭為有明一代宗師沈周之學生,善畫山水,兼善人物,萬歷年間畫名重于海內。其風格,山頭樹木,皆蒼勁古拙,巨幅大幛,最有氣勢。是幅《風云際會》,寫風雨突至之情景,全幅暴雨若電,貫穿山樹,期間之各色人物,屋中之人與屋外之人,描摹纖毫畢現:撐傘者、騎行者、持物奔走者、牽馬者、小店應接者,將暴雨方至時之動態展現畫面。中國畫山水向為靜態居多,如宋旭此作老筆紛披,奔雷若驚,具有霹靂氣魄者,極為少見,是畫作于明代萬歷乙巳,為萬歷三十三年(1605),宋旭八十一歲,是其晚年的精品之作。
784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薛素素 蘭竹雙清
水墨紙本
立軸
64.5×26.5 cm
說明:此作于1924年2月25日發表于《金石書畫》注明為順德胡氏有所思齋藏。據簽條“宋荔裳題、有所思齋藏”可知,畫面“安雅堂珍賞”為宋琬手筆。宋琬(1614-1673),山東萊陽人,清初著名詩人,著有《安雅堂集》。
出版:《金石書畫》第十六期第三版,中華民國念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按:有明一代,奇人異士尤多,巾幗亦然,不讓須眉。活躍于萬歷期間的名妓薛素素即其一也。素素原籍蘇州,隨母流寓嘉興、南京。其人不僅精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更會騎馬射彈,時人稱之為“十能才女”。
素素才技過人,名動公卿,她為后人所艷傳的即其強大的朋友圈。幾乎當時有名的文人學者都與之有交集,如沈德符、胡應麟、李日華、王穉登等,其中沈、王與之有過感情糾葛,又如董其昌為之寫字、錢謙益為之作小傳,宜乎其艷名流播千古也。
素素山水蘭竹,落筆而成,兼擅白描人物、草蟲花鳥,除了其天資聰穎,據傳曾得董其昌指點。其傳世作品,蘭竹人物俱有,如故宮博物院藏有其《蘭石松梅圖》等,南京博物院藏有《吹簫仕女圖》等。是幅《蘭竹雙清》畫作,竹主蘭輔,清逸秀發之姿,雖數百年而不減,可以想見其人之風致,先后有安雅堂、清代榮郡王南韻齋及戴培之等人鑒藏,足見世代寶愛之情。
785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趙之璧 山水
水墨絹本
立軸
95×40 cm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唐寅 修竹茅亭圖
設色紙本/設色絹本
立軸
唐寅96×34.5 cm;顧沄112×42 cm;顧麟士135×39 cm
注:吳大澂舊藏,吳湖帆、褚德彝等題跋。本標的附顧澐、顧麟士臨唐寅《修竹茅亭圖》兩幀。
說明:1.本作品來源自紐約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第19號拍品,1995月9月。
2.上海博物館編《吳湖帆書畫鑒藏特集》P30,編號167有唐寅《茅屋蒲團圖軸》,藏地為“遼寧省博物館”,然查遼博藏件為王文治題跋。吳湖帆收藏題跋者,或即此件。
詩文著錄:1.《故宮博物院藏歷代繪畫題詩存》P176,山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
2.《唐伯虎詩文全集》P58—59,華藝出版社,1995年。
3.《唐伯虎題畫詩?唐伯虎年譜》P6,蘇州文史第25輯,1998年。

唐寅《修竹茅亭圖》(左)
與顧澐、顧麟士臨唐寅《修竹茅亭圖》兩幀
按:唐寅《修竹茅亭圖》繪峰石如云,下有茅屋,屋角飛瀑直下,石橋當門,流水環曲。侍童捧書行于橋上,有高士抱膝坐蒲團觀書,其旁修竹高聳,有凌云之致。圖上題詩(詩載《唐伯虎詩文全集》卷三):“虛亭林木里,傍水著闌干。試展蒲團坐,葉聲生早寒。”
裱邊吳湖帆題跋:“六如修竹茅亭圖,生平得意筆也。余所見不只一本,各盡景物,無不神妙。或規宋人法度,或襲元人逸韻。此幀純守東村師法,自有書卷氣味,非尋常庸史可及。壬申花朝題于梅景書屋,吳湖帆。”
這段題跋里明確指出吳湖帆見過不只一本《修竹茅亭圖》,“各盡景物,無不神妙”。其實唐寅的復本畫現象并不少見,如臺北故宮藏《山水》與《草堂話舊圖》,這兩幅畫的構圖幾乎完全相同。江兆申先生以其作為畫家與鑒賞家的經驗論述到:“畫家應酬多的時候,并不難在落筆,而難在選題與構想,所以常常會使弄小狡獪”。唐寅在當時以才子名滿天下,求畫者必接踵而至,忙不過來的時候,采用同一稿稍作改動也在情理之中。正因為《修竹茅亭圖》是唐寅“生平得意筆”,所以反復創作,這種觀點恰與吳湖帆不謀而合。
此外,吳湖帆論及此作筆墨,“純守東村師法,自有書卷氣味”。“東村”指的是唐寅的老師周臣,用筆徑直有力,山石多學馬、夏用側鋒斧劈。《修竹茅亭圖》中山石、陂陀多以小斧劈皴兼施披麻皴,筆墨明顯要蘊藉的多。相傳有人曾問周臣,為什么他的畫反遜色于他的學生唐寅,周臣答曰:“只少唐生數千卷書”。吳湖帆此處引用這一典故,說明他認為《修竹茅亭圖》足可證此觀點。與周臣相比,唐寅取景扼要,竹林為免閉塞,全用云氣隔開,使人有胸襟曠朗之感。用筆秀而不枯、纖而不弱,雜以皴染,生動有致。
吳湖帆特別欣賞唐寅,曾說:“六如居士畫,昔人論曰‘遠攻李唐、足任偏師’,而不知其疏宕處得力于夏禹玉甚深。又能以南宋之韻表北宋之骨,正所謂運百煉鋼若繞指柔者,發千古畫苑奇格,不獨與沈(周)、文(徵明)角勝一時也。”他曾經收藏鑒題過的唐寅畫作如今幾乎都是各大博物館的重要館藏,極少數為私人收藏。
與吳湖帆的題跋并重的是,畫上另一位金石考古學家、書畫鑒賞家——褚德彝的題跋。觀褚之題,談及此畫“用筆猶有元人逸致”,確為具眼之論。褚德彝并提到《修竹茅亭圖》“下角有愙齋藏印,足為是幅增重矣”。愙齋即吳大澂,晚清時期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文字學家和書畫家。他一生嗜好收藏,對各地所出之金石、書畫、印璽等古物的搜羅不遺余力,在晚清收藏界和學術界都有廣泛影響。吳湖帆在祖父過世后繼承了眾多家藏名跡,《修竹茅亭圖》為吳大澂舊藏,同屬祖孫遞藏之物,吳湖帆在題跋的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祖傳藏品的珍惜之情,此亦足可為藝林增添又一段翰墨佳話!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陳洪綬 賞梅圖
設色絹本
立軸
76×47 cm;詩堂16×47 cm
說明:蘇庚春題詩堂。吳灝(字子玉,號遲園)題邊跋。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朱本 秋山行色圖
設色紙本
引首:28×103 cm;畫心:28×108.5 cm;跋:28×134 cm
76×47 cm;詩堂16×47 cm
說明:上款之小池為董洵(1740-1809),字企泉,號小池,又號念巢。浙江山陰人,曾官通判,棄官后,落拓京師,賣印為生。與同時人余集、黃鉞、趙秉沖、羅聘等友善,為羅聘刻印獨多。
此卷畫作,為嘉慶戊午(1798)朱本應小池吟長出都南返而作,“屬作秋山曉發小景,爰拈云西老人意應之”。畫面上油壁驢車二、車夫數人,寒林漠漠,一派北方風味,二車之間一車夫正在向騎馬者通告,將整個畫面聯系起來,極具動感。這也是典型的清代行旅標配,是官宦攜帶家眷的寫實照,據后跋可知,乃是“白發奉老親”。翁方綱題詩云“茆店征輪影,林皋落葉聲”、“濟上還邗上,霜晨漸雪晨”,與畫作各盡其美,都透露出一種寒荒之感,讓觀者身臨其境,頓感北地旅人早發旅途的辛苦。
朱本字素人,為清代揚州畫家,故自署竹西,工山水人物,其題跋中的“拈云西老人意”,即指仿元代大畫家曹知白的畫風。上款小池吟長,即清代中期著名的篆刻家董洵(1740—1812后),字介泉,號小池,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董洵與蔣仁、黃易、奚岡、張燕昌等人,是清代篆刻浙派前期的代表人物,曾經官通判一類的小官,好游歷,這卷《秋山行色圖》正是表現他從京師出發的主題畫,題跋頗涉其交往和事跡,題引首者為永保,滿洲鑲紅旗人,大學士溫福之子,勒保之弟。以官學生考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遷侍讀。跋語中提到的瑤華道人,即愛新覺羅?弘旿(1743-1811),系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孫,愛新覺羅?胤秘第二子。弘旿能詩,工書畫,以三絕稱,跟隨宮廷畫家董邦達學畫,論者稱其“山水得董、黃之妙諦。”題跋中還有鐵保、翁方鋼等人的題詩。后跋中則有周厚轅、余集、李宗瀚、吳錫麒等人,均為當時有文名、書名的高級官員,于此可以看出董洵雖然官位不高,但他結交的都是當朝名家,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他在當時的篆刻名聲很大,傳說董洵給揚州畫派畫家羅聘刻了很多印,據李宗瀚的詩跋中提到“謂兩峰道人,時新歸揚州”,可見董洵的交游圈子。加上乾嘉時期講究金石的時代風氣,董洵能有這么多朋友的“加持”也就不奇怪了。是卷圖畫雖為董洵紀游,然通過其主題及創作陣容,可揭示出董洵這位篆刻大家的生平,亦有補于對其篆刻成就的研究。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僧六舟自署畫像 吳昌碩題贊
設色紙本
立軸
115×71.5 cm
注:匡仲英題簽 :六舟上人畫像吳昌碩題跋,仲英匡時署。
請將手機橫屏看圖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陳鴻壽 三清圖
設色紙本
手卷
24.5×130 cm
注:文物商店舊藏,有標簽。
藏者:李在銑(清)名候,字芝陔,一字子皆,號六畝道人,河北涿鹿人。曾為涿州知府。富收藏,精鑒賞。與翁同龢、寶熙友善。

806
- 左右滑動瀏覽長圖 -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慶寬 載濤航空
設色絹本
手卷
畫心33×64 cm;慶寬自題33×63 cm;后跋33×167 cm
著錄:1.《鐵嶺市志?人物志》科學普及出版社,1999年。
2.《鐵嶺歷史名人》鐵嶺市地方志辦公室編,1991年5月。
3.《銀州文史資料》第二輯,政協鐵嶺市銀州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6年。

按:清代宮廷畫家慶寬的《載濤航空圖》,關涉到晚清滅亡前宣統新政的舉措,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值得重視。
慶寬(1848—1927),一字筱珊,別號松月居士,正黃旗人,原籍鐵嶺。善繪畫,精鑒別,早年學習工筆,花卉、翎毛、草蟲,無一不精,早年受到醇親王奕譞賞識,供職于醇親王府,后供職于內務府,歷任內務府員外郎、堂郎中等職。慶寬在內務府時,奉旨繪制了大量宮廷歷史繪畫,如光緒大婚的典禮圖、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典禮圖,均由其奉旨繪制,為晚清研究宮廷禮儀、風俗的珍貴材料。光緒十二年,慶寬隨醇親王奕譞、李鴻章等人至天津巡閱,慶寬奉命繪制了海軍船塢、魚雷廠及航海巡閱圖,這是我國早期海軍軍事建設的珍貴圖像。
慶寬繪制軍事紀實圖不止這一次,且同樣與醇親王家有莫大淵源。1909年,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登極,年號宣統,載灃作為攝政王,任命自己的六弟載洵出任海軍大臣,七弟載濤出任陸軍大臣,準備進行一番軍事改革。載濤(1887—1970),即濤貝勒,還負責訓練皇室的禁衛軍。載濤為建立新型的禁衛軍隊伍,組建了16人的軍事考察團,于1910年2月開始前往日、美、英、法、德、意、奧、俄等八國進行環球陸軍考察。載濤一行受到了上述各國高規格的接待,而各個先進國家的軍事設備,令軍事考察團大開眼界,到達德國后,考察團觀摩了著名的克虜伯兵工廠的火炮試射,德皇還邀請世子載濤試乘飛艇氣球,這是當時轟動一時的大事。
20世紀初,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化,已經在西方各國蒸蒸日上,即如載濤考察團在歐洲的考察經過,在當時已經有照相機準確地拍下這一歷史留影。然而,對清帝國而言,詩以詠事、圖以紀功的傳統依然存在,記錄載濤試乘飛艇這一大事的,除了攝影技術,還有中國傳統繪畫,即宮廷畫家慶寬所繪的《載濤航空圖》。
江朝宗作為擁護清室的軍閥,作《詠濤貝勒在歐洲航空詩》,以示祝賀,首先想到請慶寬為之繪圖,以紀其盛況。畫中結合中西畫法,飛艇、飛機、建筑、中外將士,無不惟妙惟肖,又深具時代特色,這一畫卷,記載了航空軍事的重要歷史,展現了中國軍事現代化起步時與西方的交流和學習,而慶寬也運用他高超的繪畫手段,給宮廷繪畫這一形式注入了新的時代內容。除了慶寬的詩畫之外,還有江朝宗、吳炳湘、張廣建等軍閥題跋,屬于清末歷史繪畫的藝術珍品,對于研究軍事史與外交史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歷史價值。
在這趟環球軍事考察過程中,載濤軍事考察團接觸到的飛機、汽車、火炮等新型戰爭武器,令他們大開眼界。據慶寬的題跋云,載濤試乘之后,“旋購飛艇兩架以歸,即于南苑度地設校招生”,可見回到中國以后,載濤準備大施拳腳。據載,考察歸來,載濤出任軍咨大臣,可惜清祚不久,無法一展抱負,而慶寬所繪的這卷《載濤航空圖》,更顯出歷史深處的回聲,令人深思。
807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劉維善 靄園圖(樊增祥、陳曾佑等題)
設色紙本
手卷
畫45×161 cm;字45×298 cm
注:文物商店舊藏,有標簽。
808
請將手機橫屏看圖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李孺 太常仙蝶圖
設色紙本
手卷
33×146 cm
著錄:1、《清末民初云煙錄》P60,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2、《蕙風詞話輯注》P516,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3、《臨浦樓論詩詞存稿》P33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4、《華學》第九、十輯(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P451,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6、《朱彊村年譜》P209,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6月。
810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吳昌碩、任伯年等六人 山齋清品
設色紙本
鏡片
121×49 cm
說明:廣州集雅齋舊藏
811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齊白石 達?摩、竹筍兩幀
設色紙本
鏡片
達27.5×19 cm;筍27×19 cm
說明:胡佩衡舊藏。
出版:1.《立言畫刊》,1938年,胡佩衡推薦立言畫刊發表。
2.《白石留韻—齊白石逝世50周年紀念》第211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
3.《齊白石繪畫集?中國著名書畫大師》第12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著錄:1《白石留韻-齊白石逝世50周年紀念》第209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2《齊白石繪畫集?中國著名書畫大師》第124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819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居廉 花卉草蟲冊
設色紙本
冊頁八開
25.5×25.5 cm.×8
說明:“東官莫氏”為莫伯驥藏印。著名藏書家“五十萬卷樓”主人。
826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袁克文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83×29 cm
830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羅振玉、狩野直喜 書法
水墨紙本/水墨綾本
鏡片
羅24×17 cm.×8;狩24×17 cm;22×12 cm;37×26 cm;紹27×24 cm
說明:附原裝木盒。
839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張伯駒 蘭石圖 行書
設色紙本
成扇
18×49 cm
885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田黃薄意陳寶琛用章
印文:滄趣樓
高4.5 cm.;長3.2 cm.;寬1.6 cm.;重54g
按:此長方形田黃印章,黃色嬌美奪目,晶瑩似凍,細膩溫潤。運用傳統的水墨意境和構圖,淺浮雕折枝梅花,濃黃處俏色為枝干,虬勁有力。刀法高超,于淺薄的石皮上展現多層透視的視覺景觀。雖為掌上雅玩,但花卉的清香幽雅洋溢四周,意味悠遠。此印印章為田黃石,約重54克,色澤淡雅柔順自然,肌理細密,富含霧狀橘囊紋綿密欲化,極具田石“細、結、潤、膩、溫、凝、”之六德,被列為田石的極品。印章簿意雕梅花圖,因材施藝,工巧天成。以小圓刀開睨,運刀疏密有致,刀筆生花有如神助,手法洗練純熟,刀過之處,神情畢肖,妙趣橫生,于清潤中見艷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