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崇正2020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丨2021年1月5-6日
拍賣時間丨2021年1月6日(晚)-1月7日
展拍地點丨廣州東方賓館會展中心(廣州市流花路120號)
支持現場競投、電話委托競投、崇正在線網絡同步拍
詳情請詢:020-83344380、83394856
電話委托:13929579713
網拍客服:18819155972

“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
這話出自《周禮·考工記》。所謂的智者,指的是有創造能力的人,他們是王公、士大夫,這些人負責提出概念性的建議,而所謂“巧者”,指的是有執行能力的工匠、商賈,他們來負責把概念轉化成現實。《考工記》認為,世間的美物佳器,都離不開智者的各盡其職及與百工的共同努力。而清代官窯在康雍乾三代取得的曠世成就,正正符合了《考工記》所提出的原則。掌握至高權力而胸懷古今的帝王,學識淵博而敬業勤懇的臣子,再加上景德鎮的美材良工,廣闊的海外市場,共同創造了清代瓷器制造業的奇跡。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云龍三現圖瓶

根據檔案文獻的記載,我們可以獲悉清代官窯的制造,有皇帝的參與構思,造辦處的設計畫樣,督陶官的把關指導,還有景德鎮工匠們精心制作。而官窯實物之中,最能代表這四者結合的瓷器,則非乾隆年間這尊青花釉里紅穿云龍紋瓶莫屬。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698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云龍三現圖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書款
H:26cm
本品高2厘米,撇口長頸,腹如橄欖,圈足下署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書款。瓶身滿繪以點陣構成的云紋,營造出一派氤氳濕潤的氣氛。翻騰于云海中的銅紅釉龍紋,神情兇猛,二目圓睜,細看還用了青花點睛,龍身出沒云際,肢體矯健,麟羽豐滿,五爪鋒利。其構圖最特別之處,是龍身的大部分為云霧遮蔽,只露出部分身軀,制造出若隱若現的神秘效果。這種欲蓋彌彰的表現手法,與傳統的云龍紋相比,可謂別出心裁,另有一番趣味。

1698 局部
云龍紋是在明清官窯的常見圖案。明代以來,其一般式樣是龍畫全身,云火紋周遭繚繞,雖偶有云紋遮擋龍身,也只限于局部。而且傳統的云紋大多是勾廓朵云,明代流行壬字云,清代則多見露白祥云。直到順治朝,才在民窯青花看到一些例外,即云紋使用分水渲染的寫意手法表達,并開始較大面積地遮蔽龍身,這類突破傳統的紋飾,被稱為穿云龍或“云龍三現”。康熙、雍正官窯中,穿云龍紋是愈來愈多見,而大多出現在青花釉里紅或青花紅彩瓷器之上。像故宮博物院藏的康熙青花海水紅彩龍紋碗,或是上海博物館藏雍正青花釉里紅海水龍紋天球瓶,都是當時的官窯名品。所繪青花云紋,皆是官樣的勾廓朵云。這類云龍紋的構圖本不稀奇,而是更側重于炫耀那個時代復燒改良明代青花釉里紅技術取得的成功。到了乾隆年間,官窯青花釉里紅云龍紋又有了新的發展。正如該瓶所示,云紋采用了全新的表現手法,龍紋則比起康雍同一題材更顯得神秘莫測,也更具藝術氣息。

宋 陳容 九龍圖 局部

宋 陳容 九龍圖 局部
乾隆年間官窯青花釉里紅云龍紋出現的新變化,可以追溯到乾隆皇帝、督陶官唐英等多個源頭。首先,這類模仿水墨云龍紋的圖案,很明顯承襲自宋代陳容墨龍的畫法。在當時,能從宋畫中找到創作靈感,絕非等閑之輩。乾隆年間,宋代畫家陳容的巨制《九龍圖》進入內府,成為乾隆皇帝珍藏之品,并著錄《石渠寶笈》(今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皇帝曾親自于卷中題詩,一時名臣皆有附和,宮廷畫師金廷標亦曾奉旨臨仿。而榷理景德鎮陶務前后二十余年的唐英則成功將水墨云龍紋轉化成瓷器上的圖案。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云龍紋題詩筆筒
唐英在康熙朝入宮侍奉,曾在造辦處主管過畫樣設計。雍正乾隆兩朝以來,他為共同創制多種瓷器新品。唐英曾用墨彩在瓷器上表現水墨云龍紋圖案。胡惠春捐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的乾隆墨彩云龍筆筒,以及《天物館藏瓷》曾著錄的乾隆唐英制墨彩云龍紋題詩筆筒,身上所繪精彩的云龍三現素來被認定出自唐英手筆。圖案中,作者以墨彩仿效水墨渲染的效果,完全拋棄了傳統以朵云堆積象征云霧的呆板手法,繪畫出翻騰的云氣,濕潤朦朧,神秘莫測,一條吸霧呼風的神龍則隱約其中,顯露身軀十僅一二,給人以無盡遐想。而這一構圖很明顯受到了陳融墨龍的影響。唐英平日作畫,即甚喜繪墨龍,這在他詩集《陶人心語》中多有提及,如《偶畫墨龍并綴小詩》有句:“霖雨及千方”,“誰能測短長”,《燕麓索予畫龍并綴小詩》有句:“墨云硯雨生頭角”,以及《畫龍寄錢集齋通政》首句:“淋漓潑墨興孤清,離合形神寫寄情。”可知所畫皆是潑墨寫意的穿云龍。唐英這一熟練之作,由紙上搬到瓷面,亦很快運用在各類官窯瓷器當中,由景德鎮工匠利用精湛的技藝使墨彩云龍紋轉換成青花釉里紅的釉下彩,精彩重現,既能得水墨之意,又令人耳目一新。

1698 背部
這就是清代官窯與前代最大不同之處。器物圖案上體現出的不僅僅是帝王精益求精的獨特品味,而且能用以淵雅廣博的學識及利用其典藏的資源引導社會風氣,為各行業開創新的局面。至于善于揣摩圣心的督陶官,更是把水墨云龍成功轉化成瓷器圖案,最后由景德鎮匠人再次取舍模仿,采用當時業已成熟的青花釉里紅工藝,把墨龍轉化成完完全全可以不斷被生產的官窯產品。比起世界追捧唐英親筆墨彩穿云龍,或許乾隆官窯的青花釉里紅穿云龍更能完整體現清代官窯背后完整的文化結構。

1698 底款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蓮瓣口瓶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LOT 1699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纏枝牡丹紋蓮瓣口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三行篆書款
參閱:1.中國嘉德拍賣2002年秋季Lot.1230,成交價:1,166,000元
2.北京保利拍賣2015年秋季Lot.7380,成交價:9,430,000元
來源:法國私人藏家舊藏

本品特色在該瓶蓮蓬口,為乾隆官窯特色,傳世乾隆蓮蓬口瓶,或獨孔,或作多孔。2015年,北京拍賣會拍出一只以943萬成交的清嘉慶粉青釉模印纏枝花卉蓮蓬口瓶,即開有七孔。而花瓶用蓮蓬、蓮瓣作為裝飾,歷史悠久,唐代越窯、宋代定窯、龍泉窯都有類似的瓶口裝飾,本次秋拍另一件明代龍泉青釉福壽獸耳銜環瓶(Lot 1763),瓶口即作浮雕蓮瓣裝飾。


縱覽拍賣市場記錄,蓮蓬口瓶本為罕見器型,而所見者多為青花纏枝蓮裝飾。拍品以青花釉里紅工藝所成,紅蝠紋繪畫洗凈,紅蓮以三種形態呈現,而且主畫面的紅蓮繪畫飽滿立體,具有乾隆早期官窯特色,可參見乾隆唐英督陶時期洋彩纏枝蓮紋。乾隆晚期及嘉慶、道光的纏枝蓮逐漸流于圖案化,呆板平面,上述943萬成交的清嘉慶粉青釉模印纏枝花卉蓮蓬口瓶,及2002年北京拍賣會以116萬成交的一支乾隆青花蓮蓬口瓶,纏枝蓮紋皆遜于本品,互相參較,高下立見,故本品堪為官窯雋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