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洋遺珍——歐洲老油畫專場(二)
精選拍品



LOT 782701
讓-巴蒂斯特·格勒茲(1725-1805)
《女童畫像》
布面油畫
帶框 : 64 × 55 cm
畫心 : 40 × 31.5 cm
RMB 12,000 - 15,000
這幅畫描繪了一位女童的?側面半身肖像。一只成年人的手搭在她的左肩。這幅肖像是畫家為另一更加重要的巨制而作的預備練習。同時,這幅作品向我們真實反映了十九世紀初法式藝術手法。通過集中于兒童面部的著力描繪,我們可以想象到藝術家在面對這天使般的注視時,所發出的贊嘆。兒童畫像通常是由他們的父母定制的,這類畫像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非常流行。它們被視作愛與關懷的表達,并將童年留作永久紀念。如果作品重點刻畫的是孩子的面龐,藝術家還會畫上一只成年人的手,極可能是孩子母親的手,以此來表現母女之間神圣的紐帶。



LOT 782702
揚·范登·霍克(1611-1651)
《彌達斯的判決》
1640年
布面油畫
帶框 : 78 × 104 cm
畫心 : 67 × 93 cm
RMB 12,000 - 15,000
作品描繪了彌達斯的判決,重現了老生常談的主題,即阿波羅與森林之神馬爾敘阿斯進行音樂比賽并要求彌達斯來判決誰是最優秀的音樂家。在前景的右側坐著彌達斯,頂著他那雙被阿波羅因自己而輸了比賽所以懲罰給他的驢耳朵。
揚·范登·霍克是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學生。1635年,揚·范登·霍克因與父親共同完成了斐迪南三世的凱旋門上的裝潢而揚名。從他的繪畫作品中,我們仍能清晰的看到魯本斯的影子。
這幅作品是畫室根據現今收藏于倫敦國家美術館的一幅尺寸相似的版本(INV.2015.143.18)所作的復刻版。畫室通常會對同一主題的作品進行多次復刻以作留存或用于交付另一訂單。這幅十七世紀的畫作裝裱于原畫框中。



LOT 782703
吉恩·雷斯圖之子的畫室(1732-1797)
《第歐根尼向雕像求取施舍》
布面油畫
帶框 : 90 × 110 cm
畫心 : 70 × 91 cm
RMB 20,000 - 30,000
這幅震撼之作再現了讓·貝爾納1765年的繪畫作品,并于1767年在盧浮宮的藝術沙龍上展出。作品描繪了錫諾普著名哲學家兼犬儒學派代表人物第歐根尼生活中的一幕。從中我們看到第歐根尼向雕像伸出了求取施舍之姿的手。哲學家第歐根尼以行乞為生,為了使自己習慣于他時常遭遇的拒絕,他向無知無覺之物求取施舍,例如石頭和雕像。
趣聞軼事:一次,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來探訪他,第歐根尼躺在他的破桶里表示希望亞歷山大大帝能閃到一邊去,因為大帝擋住了他的陽光。一臉不快的亞歷山大問第歐根尼不怕他嗎,第歐根尼反問亞歷山大是好人還是壞人。亞歷山大當然說自己是好人,第歐根尼因此說好人沒有什么可怕的。
師從諾曼底裔的雷斯圖畫家家族,同時作為畫家讓·雷斯圖的兒子兼學生,讓·貝爾納于1758年通過一副以亞伯拉罕將以撒帶上山獻祭為題材的畫作獲得了羅馬大獎,之后的1761年至1765年留居意大利。該作品曾展于凡爾賽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盧浮宮。




LOT 782704
贈與讓·馬克·納蒂埃
《普魯士王后路易斯·烏利希之像,瑞典-芬蘭國王的妻子,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姐妹》
布面油畫
帶框 : 77 × 65 cm
畫心 : 64 × 53 cm
RMB 20,000 - 30,000
在這幅華麗的畫像中,普魯士皇后路易斯·烏利希以半身正面的形象現身。通過面貌及飾物所展現的細節,可以發現畫家的注意力集中于形體要素及王后的著裝。對面部的刻畫能使我們欣賞到這位著名王后精致純潔的臉龐,平滑光亮的肌膚,以觀其美貌,這在歐洲宮廷中非常流行。她身著的服飾強調了她的皇家身份,例如皇冠和用絲綢與花邊制成的極其奢華的裙子。脖頸上缺少珠寶可以看作是藝術家的選擇,更傾向于凸顯王后頸項,并強調一種自然的雍容華貴。



LOT 782705
法蘭西學校
《拿破侖在圣赫勒拿島》
約1830年
布面油畫
帶框 : 47 × 37 cm
畫心 : 40 × 30 cm
RMB 12,000 - 15,000
這幅作品描畫了在圣赫勒拿島流放的拿破侖一世,該小島位于南非的南部。他被刻畫成獨自立于汪洋之中的島上。他的流放緣于他在滑鐵盧戰役中敗給了英普聯軍,從1816年到1821年,直至拿破侖一世逝世。流放期間,拿破侖撰寫了《回憶錄》并在其中提到了他的中國籍伙伴。事實上,在他生命的最后那幾年里,有一位中國人一直陪伴他左右,為他完成了數件個人使用的家具。這是一副非常經典的畫作。拿破侖穿著軍服,面對自己所遭遇的英軍的不公待遇,傲岸不屈。他強硬的身姿打破了周圍近乎沙漠性的環境,強調了他絕不為困難所倒的決心和意志。



LOT 782706
雷蒙德·迪斯瓦爾克斯(1876-1961)
《瓦拉格姆戰役中騎在馬上的拿破侖》
布面油畫
帶框 : 64.5 × 73.5 cm
畫心 : 52 × 63.5 cm
RMB 20,000 - 30,000
這幅布面油畫描畫了瓦格拉姆戰役中騎在馬上的拿破侖正指揮著他的軍隊。該作品使我們沉浸在拿破侖一生中最偉大的軍事勝利之一中。事實上,作為一場由拿破侖領導的法國軍隊對抗奧地利大公領導的奧地利軍隊的戰斗,瓦格拉姆戰役于1809年7月6日取得勝利,為法國人爭取了決定性的贏面。拿破侖此時騎在馬上,在戰役中,立于幕僚之前。畫家要表現的拿破侖一世是一位真正的戰爭領袖,此處強調的是他的軍事功績。其實,在成為法國人的國王之前,拿破侖一世只是一名軍人。在登上法國君王之位前,正是歸功于他的軍事開拓和他的英雄之舉,拿破侖成為了法國軍隊的元首。此外,藝術家努力強調拿破侖一世處在戰場之中,因為拿破侖領導著自己的士兵們且與他們并肩戰斗,憑借著真正的戰爭領袖的身份而享譽盛名。



LOT 782707
加布里埃爾·費里爾 (1847-1914)
《農家生活場景》
布面油畫
帶框 : 58.5 × 45 cm
畫心 : 56 × 40 cm
RMB 15,000-25,000
加布里埃爾·費里爾的這幅畫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十九世紀法國鄉村生活的經典場面。事實上,我們可以從這幅畫中看到一對夫婦正懷抱著他們的孩子們。象征著家庭生活以及表現了父母對孩子們的愛。
師從巨匠伊西多爾·皮爾斯,加布里埃爾·費里爾于1872年憑借?大洪水場景?獲得了權威的羅馬大獎。1889年的世博會(即在埃菲爾鐵塔舉辦的那一屆)中,他奪得桂冠。同時,他還承繼了讓 ·里奧·杰羅姆在美院的教學職位。
十九世紀末的杰出藝術家加布里埃爾·費里爾在東方風格中脫穎而出并且被多個頂尖博物館收藏,例如奧賽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以及尚蒂伊博物館。



LOT 782708
仿皮埃爾·帕特爾風格(1604-1676)
《古代風景》
布面油畫
帶框 : 19 × 25 cm
畫心 : 15.5 × 21 cm
RMB 12,000-15,000
這幅由皮埃爾·帕特爾(1604-1676) 的親友所作的出色的紙上水彩畫向我們展現了浪漫注意景致,左邊還裝飾著古代遺跡。作品還表現了生活場景中的人物角色。這些景致是十八世紀因參與壯游而從事意大利風景創作的藝術家的典型之作。壯游是藝術家成為大師的必經之路,且需要在意大利度過許多年。
此幅作品與皮埃爾·帕特爾的作品如出一轍,他的作品曾于荷蘭國家博物館和盧浮宮博物館展出。



LOT 782709
阿道夫·讓·巴蒂斯特·貝約(1810-1871)
《營地,士兵棲息》
布面油畫
帶框 : 39 × 46 cm
畫心 : 20 × 26 cm
RMB 12,000-25,000
這幅畫呈現了休戰期間的軍事營地。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手拿杯子的軍人們正在接受一位女侍從的服務。從他們的制服和帽子來看,我們可以注意到這些人并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軍事指揮部的成員。一位女侍從的現身同樣強調了這一解釋。她提著一只沉重的籃子,里面裝滿了葡萄酒,背上還背著一只琵琶桶。她彎曲的腰身凸顯了她的困境-不得不在服務這些軍官的同時始終將酒帶在身上。這幅畫直接將我們帶入了軍營的日常生活之中, 常見于十八世紀。當然,這些人的神態以及那頂插著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的軍事帳篷可以說明這些軍隊已經駐留多日了。



《池塘邊的牛群》
畫心:30×22cm
這幅康斯坦·特羅榮的畫作描繪了一群牛在楓丹白露宮附近的一處經典法式鄉村風景中喝水的場景。我們從中看到被藝術家的寫生所捕捉的三只牛。這幅畫展現了法式鄉村的經典形象。
康斯坦·特羅榮先是卡米爾·羅克普蘭的學生,后于1830年邂逅了畫家保羅·休特,并與其攜手創作直至作品首次展出于1833年的巴黎沙龍之前。1845年,他住在巴黎的楓丹-圣-喬治路30號,他的畫室在羅什舒阿爾關圓環路1號,費爾南德馬戲團附近。
1846-1847年,他深入研究荷蘭黃金時代的風景畫家,諸如保盧斯·波特及阿爾伯特·庫普。特羅榮將家畜作為他的主要繪畫題材。他是一位令人信服的寫實主義天才畫家。1849年的藝術家沙龍之后他被授予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并終于開始接到一些訂單。和他巴比松畫派的朋友一樣,直到1855年,他才成名。特奧費爾·戈蒂埃力贊他質樸大方的風格。
1863年,他開始與畫家朱爾·迪普雷和路易·卡巴特前往貝里、利穆贊(克羅藏學院)以及布列塔尼旅行。他大量練習風景與動物的描繪。馬廳·萊昂斯·尚布里、歐仁·不丹以及法比尤斯·布萊斯特都曾在他的畫室工作。出于狂熱,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還在畫那些樹叢中的牛,而這些畫作無一留存。他被葬于巴黎的蒙馬特墓地。
康斯坦·特羅榮是巴比松畫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畫作收錄于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大收藏家們爭相收藏他的作品。我們這幅畫已被修復,狀態完好,裝裱于巴比松風格的畫框之中。

點擊上圖進入專場頁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