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佳在線第31期 | 西洋銀器專場
日期:2020-12-21 10:50:58 來源:中貿圣佳
拍賣
>圣佳在線第31期 | 西洋銀器專場

西洋銀器專場
線上預展
12/18—12/20
線上拍賣
12/21 21:30逐件結拍
尺寸:約21X8.5CM(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法國圣路易水晶酒具,經典法式豪華水晶酒具,造型優雅唯美,使用讓人驚嘆的切割工藝,使水晶如鉆石般絢爛多彩,整體邊沿采用手工描金工藝,描繪繁復唯美的古典裝飾圖案,兼具美觀與實用性,奢華大氣。圣路易(Saint-Louis)水晶自1586年誕生以來,便以其相傳了四百多年的獨特手工藝和優雅奢華的設計風格成為永恒的文化遺產。他有著登峰造極的切割技術(如鉆石切割、珠形切割、窄葉切割、星形切割等等),盡情揮灑調色板一般的多色疊色水晶,藝術大師般的精美裝飾工藝。Saint-Louis 圣路易水晶在全世界已享有盛名,是上流社會宮殿,城堡,餐廳等場所常見之物。尺寸:約19×6CM(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經典法式豪華水晶酒杯,造型優雅唯美,使用讓人驚嘆的切割工藝,使水晶如鉆石般絢爛多彩,整體邊沿采用手工描金工藝,描繪繁復唯美的古典裝飾圖案,兼具美觀與實用性,奢華大氣。圣路易(Saint-Louis)水晶自1586年誕生以來,便以其相傳了四百多年的獨特手工藝和優雅奢華的設計風格成為永恒的文化遺產。他有著登峰造極的切割技術(如鉆石切割、珠形切割、窄葉切割、星形切割等等),盡情揮灑調色板一般的多色疊色水晶,藝術大師般的精美裝飾工藝。Saint-Louis 圣路易水晶在全世界已享有盛名,是上流社會宮殿,城堡,餐廳等場所常見之物。鑒賞:曾幾何時稱霸歐洲,比黃金更貴重的稀有梅森瓷器,三百年來至今一直穩坐歐洲皇家瓷器收藏的第一品牌, Meissen,中文譯名梅森。開始的瓷器作品僅供皇室貴族玩賞,為此,梅森搜羅歐洲最有名望的藝術匠師來設計創作佳。有些作品經過2、3年的蘊釀、設計、修圖、上色燒制等等一系列高難度過程才能成為供賞作品面世,每件作品都是嚴選的出類拔萃的優秀制瓷工匠、畫師,以超智慧的手工繪制創作而成,被視為珍稀作品,因此,是一般富裕普通家庭所望塵莫及之貴重瓷器。第二次大戰后,Meissen的收藏階層得到了普及,現今被歐洲上層社會以及日本韓國亞洲等國家的有識階層視為“白金收藏品”,認為只有 Meissen才是最有保值功能的瓷器。Meissen的珍貴藏品,可作室內高級藝術瓷器作品擺設裝飾。此款百年歷史的手工作品,歷久彌新,瓷胎厚重,重金描繪,高難度技巧工序制作,線條玲瓏清晰,紋樣有條有序,金彩描畫特顯華貴之感。尺寸:約24.5×13CM(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一件超華麗典雅的空間裝飾利器,散發著十分濃郁的古典宮廷氛圍,精湛的雕刻,雕刻渦卷紋、莨菪葉飾,耐人尋味,值得收藏。尺寸:約30.5X21.5X13CM(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細木鑲嵌工藝最早源自于古希臘,最初是在木器上以不同的材料進行嵌飾,后來在羅馬帝國時期銷聲匿跡,但在中世紀時期,又于意大利復興重生。而細木鑲嵌工藝于17及18世紀達至頂峰,當時路易十四及十五世時期的美藝風格方興未艾,法國的家具工藝師André-Charles Boulle更是當中的領軍人物。用深淺褐色木材作精細的鑲嵌,兩種鑲嵌形式的共同特點就是紋樣繁密、色彩高雅和技藝高超,往往是鑲嵌紋樣與底水平高,毫無凸凹、粗疏之感。尺寸:約35X14CM,約1099g(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19世紀法國帝政風格大型純銀茶壺,帝政風格(Empire style),又譯“帝國風格”,是拿破侖帝國的官方藝術風格。帝政風格非常強調帝權象征。于1804年登上皇帝寶座的拿破侖一心想效仿古羅馬帝國的模式建立起統一的歐洲,帝政風格就是這一觀念的產物,隨著拿破侖的軍事征服,也被帶到歐美各地,并獲得了面貌各異的發展。帝政風格在意大利持續的時間比其他地區更持久,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這種風格易于聯系起古羅馬帝國。茶壺整體純銀打造,體量巨大,造型威嚴挺拔,壺嘴的駿馬浮雕和底足的獅爪造型都象征著榮譽和征服,具有那一時期鮮明的時代旋律。尺寸:約27X16CM,約3076g(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 美國GORHAM純銀燭臺,在美國銀器的鼎盛時期,也就是大約在1850-1940,Gorham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白宮曾使用他們生產的銀器,這對純銀燭臺,通體純銀打造,并施以近乎無死角的手工浮雕工藝,玫瑰花及花鬘栩栩如生,令人驚嘆。整套器物造型亦十分典雅厚重,氣場十足。底部有Sterling silver銀標,該銀標是歷史上存在最久的且唯一在英國以及美國有法律條款明文規定的銀標準,依照法規,任何銀的成份低于92.5%的銀都不可以被冠以Sterling silver。尺寸:約26.8X10.5CM,約2538g(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法國19世紀銅鎏金天使燭臺,使用法國傳統鎏金技術,表面的黃金即使歷經百年歲月依舊金光閃閃,光彩照人。燭臺設計成天使手拿玫瑰花枝造型,不僅設計精巧,更傳達了圣潔的寓意,可謂別具匠心。小天使的造型小巧可愛,表情及細節處的表現生動傳神,花朵浮雕亦精細立體,栩栩如生,底座浮雕經典的阿肯瑟斯葉紋飾,整體制作工藝已達到頂級。銅鎏金技術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十六世紀后法國人把銅鎏金技術發揚到了極致,古銅器鎏金技術是將金與水銀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成金泥,再將金泥均勻地涂在銅器上,加熱之后,水銀揮發,露出金色,由于電氣化時代的影響,這種傳統鎏金技術在今日已幾乎失傳。尺寸:約32X17CM,約965g(以描述為準,圖片為部分標注)鑒賞:法國19世紀純銀水晶酒樽,整體造型典雅莊重。瓶口及瓶底使用純銀包裹,浮雕精美生動的古典裝飾紋飾,尤其把手處的卷草葉海浪紋飾,紋飾浮雕細節處豐富細膩,一覽無遺,結合其統一經典的器型風格,更顯華美端莊。瓶底處浮雕有摩羯座紋飾,瓶身水晶精致的線條,都具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特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級藝術品。鑒賞:倫敦19世紀代表性的純銀酒樽,造型端莊雅致,雋秀柔美,純手工暫刻裝飾花紋,獅子徽記意氣風發,收藏于府彰顯主人品位。鑒賞:19世紀30年代,查爾斯·L·蒂芙尼(Charles L. Tiffany)和約翰·B·楊(John B. Young)在紐約百老匯大街259號創建了蒂芙尼公司,剛開始它只是個售賣文具與精品的小店。雖然那時美國處于經濟衰退期,但這家小店以進口各種歐洲、印度及東方商品而獲得名聲和發展。1945年在蒂芙尼第一本商品目錄——藍皮書上看到零星一些私人銀器進口記錄。2年過后,商店移址,進一步擴大了銀器與珠寶的銷售,與此同時,蒂芙尼公司開始在美國制造的銀器上印上蒂芙尼的名字,這些銀器大多是由分散在紐約的銀匠所制作。1951年,蒂芙尼公司為了區分他們的銀制品與美國其它的銀制品,他們成為了第一個引用英國純銀標準(9.25)制作銀器的美國公司。隨后與美國制作盛器最好的銀匠約翰·C·摩爾(John C.Moore)聯手,制作專屬于蒂芙尼的銀器。如今蒂芙尼公司依然向前發展,其銀制扁平餐具卻早已頻繁出現在各大拍場中,縱觀拍品,時間大多集中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早期。這段時間也正是蒂芙尼公司開始在自己所生產的銀制餐具中打上藝術總監或是公司董事名字首字母的時期,這一傳統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取消。在這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里,蒂芙尼的銀制餐具伴隨著各種藝術風潮,自然也顯得千種身姿,萬縷風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