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 ↑ 進入專場


此乾隆白玉御制羊首花口洗體量頗大,握之惴惴于手,系取整塊完美無瑕之和闐白玉掏膛挖制而成,玉色潔白堪比新剝之荔枝,滑膩如羊脂,厚實致密,此種玉料大多來源于乾隆二十四年之后。其時乾隆皇帝最得意的“十全武功”之一的平準戰役取得勝利之后,出產和田美玉的新疆正式歸入清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和田玉玉貢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
水洗近橢圓形,中部掏膛,內壁光滑如鏡,一端以高浮雕之手法雕琢羊首,羊首額部扁圓,凸起一條鼻柱貫穿頭頂,雙角粗厚卷長,貼于耳后,嘴為一條陰刻細線,呈微笑上翹之弧度,頜下細密須發貼于脖頸處,雙眼稍呈菱形,眼尾出梢,精細雕琢以絲絲羽睫,頗為特別。除羊首較為形象寫實之外,主體外壁以頗具異域風情的花卉紋裝飾,此花紋源于蒙兀兒皇朝的痕都斯坦玉器紋飾。痕都斯坦玉器約于乾隆中葉時首度以進貢的珍品引進中國,并立即得到乾隆皇帝的垂青。不出數載,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造辦處的漢人工匠即已能依樣仿制進呈。本件拍品應系乾隆朝造辦處御制仿痕都斯坦玉器得典型代表。其特征是僅在紋樣上保留痕都斯坦玉器的風格,但是題材、制式無不體現了深厚的漢文化影響及乾隆朝工藝品雍容華貴的風格。
以羊為主題的玉器,亦有其深厚的文化淵源與吉祥寓意。此題材源于道教文化,羊與「祥」相通,在中國古代,「吉祥」多作「吉羊」。而羊字又通「陽」,「羊」于「蓮」上,寓意「連陽」、「連祥」,有萬物復蘇之吉祥寓意,意美韻祥。清宮舊藏中以羊為題材的文房用具中除了羊首洗外還有白玉羊首壺、羊首杯,可資比較。



此玉觥為整塊白玉雕就,玉質溫潤,器形及紋飾皆仿商周之際青銅器,古樸華美,蘊含裝飾趣味,是明清仿古玉的一個重要器形。玉觥略呈長筒形,口沿外雕一圈云雷紋,其下以繩紋分三遭,期間光素。器身一側爬行狀螭龍為柄,龍頭覆于口沿邊,龍身呈直線型附于觥身一側,龍脊略扭曲,四只龍爪和龍尾緊貼觥身,鬢毛須發均細細刻琢,矯健靈活??谘卣邢路匠鲽F形耳,口銜一活環。玉觥中部以雷紋為地,下雕變形海水紋,盡顯古拙之氣。
古觥為盛酒器,“兕牛角,可以飲者”(《說文?角部》);兕為犀,《左傳》中有“牛則有皮,犀兕尚多”之語;故觥也稱之“兕觥”,原指犀角制成的酒器,《詩》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和“我姑酌彼兕觥”等句,可知兕觥與青銅觥使用類同,其蓋亦多飾為獸頭形。清高宗御制詩中有《題和闐玉龍尾觥》,其詠:“土浸和闐玉,制為龍尾觥。水惟孕溫潤,天與賦精英。五氣無不備,一觥宛爾成。題詞率多矣,杜老笑應誠”?!肚∮莆奈镨b賞詩集》中,就有十五首贊美玉觥的詩篇,可見乾隆帝本人對它的追愛程度,以及尚雅習古之風。明清之際這一類玉器的造型豐富,雕工、紋飾復雜,宮廷造辦處琢制了很多此類仿古器物。在宮廷中多用于陳設,是宮廷中不為多見的觀賞玉器。
此器材質上乘,色澤均勻,溫潤質白,器壁薄厚均勻,雕工精湛,拋光細膩,仿古風格濃郁,小巧精致,古香古色,是清代宮廷仿古作品中的精彩之作。

此對白玉碗系取上等和田白玉琢制而成,玉質純凈無瑕,瑩然欲滴。器型碩大,微微侈口,平折沿,口沿平整光滑,斜收腹,底承圓形淺圈足,線條柔和,美不勝收。此對玉碗不僅玉質精良純美,且拋光細致,整體造型沈穩端莊,古樸典雅,使玉石的質感美與造型美完美結合,返璞歸真的純凈蘊含其中。
玉制品的使用在清宮向來被嚴加控制,其規范較瓷器、漆木器甚至金銀器的使用更為嚴格。如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規定的日常用品,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盞金臺”一副,而其它等級的人皆不配用玉器,顯示出玉質用器的尊貴地位。據清檔載,玉質器皿大多在正月初一皇帝的家宴上使用,以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初一的筵宴為例,儀式隆重,乾隆皇帝所用酒宴菜品四十品,均用五寸青白玉盤盛之?;实酆突首?、阿哥們一同進膳,他們是王朝的高級管理者,既是家之子,又是國之臣,所以在筵宴時乾隆皇帝用白玉質地的器具作為餐具,或許暗含了對皇子們的期許:希望他們比德于玉,做一個仁、義、智、勇、潔的君子。此段史實揭示了此對玉碗的高貴出身,實屬昔日宮廷之雅具,殊為難得。









Lot 542
清乾隆?紫檀嵌百寶御題詩掛屏

「杏花春館」款
106×72.5 cm
RMB: 1,200,000-1,500,000
杏花春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杏花春館在雍正時期被稱為杏花村,取唐朝詩人杜牧的詩歌《清明》中的意境建造,表達的是一種淳樸的田園情趣。
百寶嵌掛屏始于明代,工藝以精細稱世,故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曾贊:“其費心思工本,為一代之絕”,甚受皇室喜愛,成為明清宮廷重要的裝飾物品。清代宮廷室內陳設濃妍華麗,從裝飾角度來看,紫檀嵌百寶的畫框大氣厚重,能和室內陳設和諧統一。
本件掛屏以紫檀木為框,鑲嵌各種博古圖案,選用材質豐富,瓷、玉、瑪瑙、紫檀、螺鈿等應有盡有,紋飾風格多樣,有仿古的鼎、璧,寓意吉祥的“吉慶平安”,文雅的案頭陳設,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最別具匠心的是在此掛屏的中下方嵌入一紫檀座刻有御題詩的座屏,屏中套屏,有須彌納芥子之巧思。值得一提的是此座屏屬款“臣王際華敬書”,可認為是乾隆時期詞臣畫家王際華進獻給乾隆皇帝的禮物,彌足珍貴。





本品以古鼎為原型進行變形設計,器體宏碩,古雅大氣,器身四面出戟,下承象首三足,寓意「太平有象」。蓋部以鏤空紋飾為主,以通香味,貼綴三象首,昂首前望,與三足象首上下呼應,下沿以一圈月華紋乳丁裝飾,金光燦燦,蓋頂巧鏨鏤空如意云頭紋為飾,別致精細。全器以銅胎掐絲琺瑯圖案為裝飾,借鑒古銅器制饕餮與夔龍紋,以黃、綠、白、黑、紅、紫彩相互搭配填繪而成。其構圖精美,彩料妍麗,斑斕奪目,透出乾隆盛世絢麗吉慶之氣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