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心經》書法賞析:瘦勁挺拔,書名為畫名所掩 | 崇正2020秋拍
日期:2020-12-18 10:11:12 來源:廣東崇正
拍賣
>陳洪綬《心經》書法賞析:瘦勁挺拔,書名為畫名所掩 | 崇正2020秋拍
廣東崇正2020年秋季拍賣會
預展時間丨2021年1月5-6日
拍賣時間丨2021年1月6日(晚)- 1月7日
展拍地點丨廣州東方賓館會展中心(廣州市流花路120號)
支持現場競投、電話委托競投、崇正在線網絡同步拍
詳情請詢:020-83344380、83394856
電話委托:13929579713
網拍客服:18819155972
這首《憶舊》詩,系書畫大家陳洪綬所作,結句“神宗皇帝太平年”曾經給予過治明清史的學者以極大的啟發,由此打開了明代不亡于崇禎而亡于萬歷的討論,蓋對于明清之際的人而言,全盛時期的明萬歷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詩文中寄托了無限的眷戀。陳洪綬這首詩乃其一也。陳洪綬,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凈名,晚號老遲、悔遲。生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9),到1620改元,陳洪綬的整個青春期都庇護于神宗皇帝的“清?!敝?。他生于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鎮,詩中提及的“楓溪梅雨山樓醉,竹塢茶香佛閣眠”也正是他在甲申明朝滅亡前家居最熟悉的生活場景。
崇禎八年乙亥(1635),陳洪綬38歲,據其年譜所載,是年仍鄉居楓溪,“四月初七日,趙公簡生日,集眾親友合錢觴于楓溪,并賦詩贈之”。他這年仲春所書的《心經》作品,也是寫于楓溪之畔。是冊《心經》三開三頁,前有陳洪綬繪男相觀音一幀,是典型的陳洪綬“奇駭高古”畫風。其跋語云:“玄奘法師《慈恩傳》云,師過流沙,見空中旌旗刀槊毳裹鬼形者數百千輩,倏忽變幻,遂誦法咒都小解,及默念《心經》,便解去也。時乙亥仲春紹山陳洪綬書于清泉閣。”
廣東崇正2020秋拍拍品
陳洪綬 觀音并心經書法冊頁三開六頁
水墨紙本
冊頁
陳:27×13cm×6;題跋:27×13cm×6
按,陳洪綬很早就接觸到佛教經典,20歲時讀《華嚴經》,“寢食皆廢”,22歲在杭州法華山翻閱佛經,49歲、明覆亡后第三年畫彌勒佛像等,并于是年剃發于紹興云門寺,號悔僧,并傳其55歲時“趺坐念佛號而卒” ,在在皆可證陳洪綬與佛教之淵源。另外,陳洪綬書寫《心經》這年,有很重要的一條信息,即“年初,病目二月”,再參證跋語中所言玄奘法師念《心經》驅散鬼物一事,極可證明他書寫佛經以祛除病魔的動機。前代有名書家,多喜書寫宗教經典作品,既為崇信,亦為流布,如柳公權、蘇東坡、趙孟頫、董其昌,陳洪綬亦不例外。是冊題跋中,對于明末及清代畫史上陳洪綬的特立獨行故事,抄錄甚多,如周亮工、朱彝尊、王漁洋等人的記載,周亮工13歲即與陳洪綬訂交,可以說是一生的朋友,收藏其作品極多。他們都著眼于陳洪綬作為明清易代之際的士大夫(祖父皆有功名),乃是“天下人物,未嘗不首推章侯也”(《讀畫錄》),“非孔子所稱狂簡者與?惜乎僅以畫傳也”(朱彝尊語),即首推其氣節與人格的高尚,其次才推重他驚世駭俗的畫作。他的人物畫,清代“高古樸偉,多以陳老蓮為宗”,“國初順康之際,陳派之畫風最盛”,“同光之世,則復多去仇而學陳,如山陰任氏,即其一例也”(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可以說影響深遠流長。在此畫學成就的盛名之下,陳洪綬的書法相比之下不免為之所掩,但探究明清之際的書法史,仍然繞不開他。有學者就指出,“陳洪綬的書法瘦勁挺拔,大概由于擅長繪畫的緣故,他的用筆不見尋常習書者所遵守的筆法規則,而遒勁生動之致,一如其畫。在結體上字形瘦長,筆畫舒展,疏密短長各隨其勢,毫無擺放造作之態”(劉恒《中國書法史 清代卷》),移諸這件《心經》作品,可謂的論。更主要的是,和陳洪綬的畫作一樣,我們從其書法中,可以感受到這位明末狂士的為人和性情。
是冊題跋者為周栻(1783—1861),字敬之,號小蓮,又號未庵。浙江諸暨人。嘉慶庚午科舉人,道光丙午科進士。即用知縣簽分直隸,歷任天津、南宮、玉田等縣知縣,兼治理冀州直隸州知州。為官有政聲。工書法,善畫蘆雁。
局部一

局部二

局部三

局部四

局部五

局部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