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月的提升改造,洛陽倉窖博物館將于18日全面開館。屆時,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將重新對外開放。15日,記者分別兩處遺址,為您打探有啥變化和看點。

回洛倉遺址:面積廣闊,氣勢雄偉,直觀展示倉城布局
15日上午,記者首先來到位于睦鄰大道與邙嶺大道交叉口的回洛倉遺址。
走進大門,穿過管理區,就是地勢平坦、面積廣闊的遺址區。考古勘探結果顯示,該遺址總面積相當于5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現存遺址區雖然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也稱得上氣勢雄偉了。
遺址區展示有復原后的回洛倉城南北城墻和內部的十字形道路,并用一個個綠籬圈標記了已探明但未發掘的倉窖所在位置。據測算,整個倉城倉窖的數量在700座左右,現有綠籬圈標記了其中100多個。
在遺址區的中央,還有一處考古發掘現場,藍色大棚下展示著一座完整的倉窖。
展廳位于遺址區的西北部,內有4座發掘程度各有不同的倉窖遺址。其中兩座倉窖僅展示隋代地表,另外兩座倉窖,一座是半剖面展示,一座是完全展示。
記者注意到,提升改造后的回洛倉遺址新增了大量的講解牌,每到一處遺址點,參觀者都能通過講解牌了解詳細的考古和歷史資料。




含嘉倉遺址:環境優美、古色古香,一座倉窖內涵豐富
中午時分,記者又來到位于瀍河區春都東路60號的含嘉倉遺址。如今,這里已被打造成一座環境優美、古色古香的小院。
實際上,含嘉倉遺址并不小。考古勘探結果顯示,完整的含嘉倉城南北長725米,東西寬615米,總面積約為43萬平方米。倉城有城門四座,整個倉城分為生活管理區與糧窖區,其中糧窖區目前已探出糧窖287座。倉城的東南角是漕運碼頭,與瀍河、洛河相通。
不過,由于含嘉倉遺址之上分布著密集的住宅和道路,因此僅展示了一座內涵最豐富的倉窖——160號倉窖。該倉窖現存大半窖的黑色炭化谷子,還出土有一塊銘磚和少量灰瓦、陶器殘片、鐵器、銅錢和瓷器殘片等遺物,其中以銘磚最為重要。
銘磚在米粟入窖時刻成投入,米粟出窖后就作廢遺棄。銘磚刻寫的儲糧來源地點計有江南的蘇州、楚州、滁州和華北一帶的冀州、邢州、德州、淮州、滄州和魏州等。可見,含嘉倉的儲糧主要是當時華北地區運來的粗粟和江南地區運來的粗糙米。


未來,倉窖博物館既有“倉窖”也有“館”
實際上,世界文化遺產回洛倉遺址、含嘉倉遺址的保護展示才剛剛開始。
洛陽倉窖博物館館長聶曉雨介紹,在“十四五”期間,該館將擴大回洛倉遺址考古發掘區域,重點對倉城管理區進行發掘,客觀展現出隋唐時期倉儲管理建筑格局,倉窖布局、倉城形制等。
此外,該館還將選取保存較好的部分遺跡進行保護展示,充分展示回洛倉城的社會背景、倉儲制度,提供倉儲管理體驗活動等。
“未來,倉窖博物館將既有‘倉窖’也有‘館’。”聶曉雨說,該館將在遺址區周邊選址建設一座博物館,向廣大市民展示出土文物、舉辦公共考古、開展研學服務,更系統地展示倉窖文化和大運河文化。”聶曉雨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