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寫蒼生戲摹人間——蔣兆和先生《兩個母親一條心》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
日期:2020-12-17 10:45:38 來源:北京榮寶
拍賣
>正寫蒼生戲摹人間——蔣兆和先生《兩個母親一條心》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
(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中路61號)
LOT.308 蔣兆和 (1904-1986) 兩個母親一條心款識:中朝兩國子弟兵并肩戰(zhàn)勝侵略軍,為了保衛(wèi)和平,故兩個母親一條心。一九五四年,兆和。1.《蔣兆和畫集》上卷P187,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第一印。2.《中國美術家作品叢書--蔣兆和》P150,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一印。3.《中國繪畫大師作品集--蔣兆和作品全集》下卷P16,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3月第一版第一印。4.《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蔣兆和》P152,人民美術出版社/臺北錦繡文化企業(yè)2007年。為慶祝抗美援朝勝利,《兩個母親一條心》宣傳海報于1954年6月印刷發(fā)行,尺寸為68x50cm。1.《蔣兆和研究》P102,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第一印。“《兩個母親一條心》是通過中朝兩位典型的母親,說明兩個弟兄國家牢不可破的友誼。她們歡愉的臉上為她們的兒女的比肩作戰(zhàn)感到驕傲……。---文懷沙1958年。”2.《蔣兆和研究》P107,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第一印。 “城市婦女《繡慰問袋》和中朝《兩個母親一條心》,《鴨綠江邊》和《走向和平》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保家衛(wèi)國,保衛(wèi)和平的決心和行動,表現(xiàn)了中朝友誼和軍民關系。這些創(chuàng)作,證明了畫家響應黨的號召,努力描寫工農兵,為政治服務的決心。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國的時代面貌,并在實際生活中鼓舞了群眾的生產熱情。……馮湘一1958年。”
——蔣兆和先生《兩個母親一條心》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意義上世紀五十年代對于中華大地來說,是黎明初醒、萬象更新的篇章,時光,已經(jīng)將舊日的灰色塵埃浣洗為五色斑斕的繁花,一切為人民服務的新中國之變革普照著960萬平方公里的每個角落,各行各業(yè)紛紛踏上了維新之路,其中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用我們最熟悉的方式,繪畫著新生。
如果說山水畫家用潑彩凝固了山河,那么蔣兆和先生則是以水墨定格了人間。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由衰落而復興、由探索而大發(fā)展,其中輾轉曲折,橫跨三朝卻又不過短短百年,個中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人拘泥于古、有人大破大立,他們從國破家亡、郁不得志轉而寄情于書畫的民國故人,蛻變?yōu)樾轮袊枧_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朵朵。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巨輪中,蔣兆和先生登頂中國人物畫,并為這個領域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遵從時代,是先生藝術生涯里的座右銘,暫且拋開其創(chuàng)作的古人系列不談,他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以現(xiàn)實主義為思想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完全脫離明清文人畫的“以境寫景”之格調而確立了鮮明的個人面貌。先生筆下的肖像,他們的彷徨與微笑是真實存在的、他們的眼神與容貌是時代特有的,人間情愫年年不同,翻云過去不可重來,蔣兆和先生曾在淪陷時憤寫《流民圖》以震日寇、也曾悲題《朱門酒肉臭》以警愚民、更在解放后塑造《豐收后的喜悅》《九蘭打夯》等以展現(xiàn)國泰民安。餓殍遍野和民康物阜都是他采取的資料,一幅場景濃縮一段人間。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初是通過作家魏巍的一篇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走入80后的集體記憶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理解了這一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初的大規(guī)模局部戰(zhàn)爭。朝鮮半島上的南北內戰(zhàn),因各種政治與軍事因素而導致中美蘇等多國先后卷入,最終釀成了國際征戰(zhàn),1950年的中國剛剛經(jīng)歷多年戰(zhàn)亂,百廢待興,卷入這場戰(zhàn)爭無疑將給國家和國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但是假如朝鮮領土被資本主義國家侵占,比鄰而居的中國將受到直接威脅,出兵支援朝鮮成了不得不邁出的一步,因為支援朝鮮就是保家衛(wèi)國。1950年,那是一個一呼百應的時代,舉國上下積極響應國家決策,火速整編志愿軍、火速奔赴沙場。蔣兆和先生作為現(xiàn)實主義紀實題材創(chuàng)作領軍人物,自然也承接了他的份內工作,幾年里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鴨綠江邊》(1950年作,作品已遺失)、《把學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1953年作,中國美術館藏)、《志愿軍戰(zhàn)士像》(1956年作,中央美院藏)、以及《兩個母親一條心》(1954年作,北京榮寶2020秋季藝術品拍賣會拍品)這幾幅時代意義極強的作品,并分別在戰(zhàn)前,戰(zhàn)時,戰(zhàn)后被印制成宣傳海報,張貼于朝鮮戰(zhàn)場的坑道和掩蔽所里、張貼于大后方的支援指揮中心、張貼于迎接志愿軍歸來的街道……。正值2020年是紀念抗美援朝戰(zhàn)爭70周年,這幅原為蕭瓊女士(蔣兆和夫人)珍藏的《兩個母親一條心》,作為四件抗美援朝名作中唯一一件能夠面向社會的作品,它是歷史的見證,更因歷史而存在,它能在70周年之際問世,其珍貴程度和深遠意義,實難以文字表達,卻為今年的秋季拍賣會平添了一份對先烈的敬意。作品右上方題有:“中朝兩國子弟兵,并肩戰(zhàn)勝侵略軍,為了保衛(wèi)和平故,兩個母親一條心。”記載歷史,遵從事實,先生筆下的蒼生無疑是正寫的。
《把學習成績告訴志愿軍叔叔》1953 中國美術館藏聊完大時代背景,我們再來看看先生當年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閱讀蔣兆和之子蔣代明先生即將出版的《蔣兆和傳》(暫定名),我們可以小見解放初期兆和先生的生活與工作狀態(tài),作為中央美院教員的他并沒有和大多數(shù)同仁一道住進大雅寶胡同,而是由夫人主導舉家遷入后泥灣胡同10號院,院內寬敞的帶有前后廊的三間大北房成了他們的新家,先生擁有了一間足足40平米的畫室。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得到了提高,創(chuàng)作欲望自然也大大的高漲起來,但是創(chuàng)作的心境并不是輕松愉悅的,畢竟這又是影響著全中國的戰(zhàn)爭時刻。人到中年的蔣兆和先生人在畫室心向前線,他曾多次向親友表示自己若不是四十多歲也要扛著槍桿子去打仗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生最終用自己的方式加入了戰(zhàn)場,他的作品代替他飛過了鴨綠江……畫面中的兩位母親緊握著彼此的雙手,嘴角掛著意味深長的微笑,但史實是殘酷的,62萬余中朝英雄兒女犧牲在捍衛(wèi)家園的硝煙里,又該有多少英雄母親在硝煙背后心碎的哀嚎?血淚是勝利的代價,抗爭是為了更好的明天,兆和先生選擇升華主題、戲摹人間,他將作品中的紅領巾少女比作未來的希望,將鐵骨錚錚化作幸福的童顏,將英雄不忘化作母親們祥和的笑臉。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現(xiàn)實主義真實存在卻又需要濃縮升華,那么究竟是正寫還是戲寫?這之間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更無判斷之必要。就以先生的眼睛去認識那些逝去的面孔吧!在巨輪中央,他曾放聲歌唱史詩,他曾縱情描繪人間。這就是我理解的蔣兆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