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C展覽預告丨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即將揭幕
日期:2020-12-16 10:06:01 來源:中國嘉德
拍賣
>GAC展覽預告丨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即將揭幕
法器類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藏品中的一個重要門類,這些法器大多深藏宮中,極少展出,因而不為外界所知。嘉德藝術中心與故宮博物院聯袂推出“妙寶莊嚴——故宮博物院藏法器展”,所選110余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時期的藝術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宮廷的最高工藝水平。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養、莊嚴道場等。故宮博物院藏有豐富的法器類文物,尤以藏傳佛教法器居多,這些文物對于認識和了解清宮廷的物質文化、皇室的宗教信仰有著重要的意義。宮廷所用法器門類眾多,工藝精湛,用材廣泛,有金、銀、銅、鐵、玉、瓷、竹、木、骨、象牙、琺瑯、琉璃、寶石、珍珠、珊瑚等各種材質,其中不乏珍貴稀有之物,以彰顯皇家用器的獨特與尊貴。本展覽從故宮博物院藏上萬件法器文物中精選各門類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的藏傳佛教法器一百余件,大致按功用分類展示,以期公眾對清宮藏傳佛教法器有更全面、更系統的了解。

本單元主要展示修持佛法、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法器,包括金剛鈴、金剛杵、嘎巴拉碗、嘎巴拉鼓、嘎巴拉念珠、腿骨號、喀章嘎、骷髏棒、金剛橛、鉞刀等。清宮中有許多佛堂,大多是乾隆時期建造,其中很多是密宗佛堂,如雨花閣、梵華樓、梵宗樓、養心殿西暖閣佛堂等。本部分所選法器多為密宗修行所用法器,因大多存于庫房,已不在原佛堂陳設,其用途和使用場所便難以知悉。從檔案記載可知,清代宮廷佛堂的建造和內部陳設的設計,主要是乾隆在三世章嘉國師的指導下完成的,結構上為適應宮廷的需要而有所改造和完善,從而形成清宮特有的藏傳佛教思想體系。章嘉國師精通藏傳佛教經典,所以宮內相關法器嚴格遵循藏傳佛教經典和儀軌而配備和使用,其制作也主要借鑒和承襲西藏法器特點,并結合宮廷技藝,在制作環節上有著嚴格的規定。
本單元主要展示舉行法事活動、佛教儀式以及修持佛法時供養諸佛的法器。各類供器用來供養諸佛,使用于不同的場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涵義。清代宮廷諸多佛堂內陳設著大量供器,種類豐富,工藝精湛,用材考究,裝飾奢華,體現著宮廷特有的審美意趣。最常見的當屬五供、七珍(七政寶)、八寶(八吉祥),每處佛堂都有陳設。這些供器作為藏傳佛教的特殊象征符號,因其吉祥寓意,逐漸作為一種裝飾應用到宗教用品以及世俗生活中,如在建筑、器物、衣物、家具、繪畫上,經常能看到很多八吉祥、八瑞物、五妙欲等紋飾。
清乾隆 乾隆款青花礬紅彩云龍紋五供(一香爐、二燭臺、二花瓶)
本單元主要展示用于禮佛敬佛、祈禱許愿類的法器,包括法衣、法冠、五佛冠、噶烏盒、瑪尼輪、佛缽、佛塔等。佛堂內除了修持佛法、供養諸佛所用法器,還有很多禮敬諸佛,以及祈禱諸佛護佑的法器,這部分法器和前兩個單元相結合,共同展示了相對完整的藏傳佛教法器體系。清乾隆 白色緞繡綴象牙珠瓔珞法衣
裙長98cm,腰寬80 cm,下擺寬108cm
云肩縱120 cm,橫94cm
袖長59 cm,袖口寬13cm
藏傳佛教法器種類繁多,神圣威嚴,不同種類的法器在形制、質地、顏色、用途上各不相同,其象征意義又極其復雜,如果不深諳各教派經典和儀軌,很難對其所包含的佛教義理、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場合做準確的解讀。《清宮造辦處活計檔》《清宮陳設檔》等文獻記載了很多法器的制作細節和相關供奉規制,以及不同的法器在各佛堂的陳設位置,這為研究宮廷藏傳佛教法器提供了詳實的參考資料。通過本展覽,希望大眾能夠對清宮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以及其使用的各類法器有所認識和了解。

主辦丨故宮博物院、嘉德藝術中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