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炳仁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
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研發顧問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西泠印社社員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專業委員會理事
中國文物學會大運河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國際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熔銅藝術創始人
庚彩工藝發明者
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
國際銅業協會終身顧問
臺灣高雄大學客座教授
杭州人,1944年生,無黨派人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府銅藝”第四代傳承人。雷峰塔、靈隱銅殿、G20杭州峰會主會場等上百件標志性銅建筑讓他成為“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他創立熔銅藝術,開創了“熔現實主義”新流派,他的諸多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人民大會堂、文化和旅游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等眾多機構收藏。為繼承、發展銅文化,他還建造了一座全銅的建筑——江南銅屋,被稱為“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作為具備開創視野的國家匠人和藝術家,朱炳仁一直將“讓銅回家”作為追求的信念,讓銅文化重回人們生活。他遵循“以銅立業、以書立世”,其詩、書、畫、印、銅綜合才藝,在國內外有很高的評價,是一位從大國工匠中走出來的文化巨匠。

云影千峰靜
走進中國銅壁畫創始人——朱炳仁
他,是銅藝術領域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傳承人,他為中國創建了雷峰塔、峨眉山金頂、G20杭州峰會主會場等百余座銅建筑裝飾,也用巨幅彩色銅雕壁畫和獨創的熔銅藝術開啟了中國銅壁畫的藝術高峰。他,就是朱炳仁。
在現代經典建筑裝飾中,不掛上一幅大型銅壁畫,總好像缺少了藝術重器。2016年,G20杭州峰會場館里一下就新添了朱炳仁創作的《遙望》等六幅銅壁畫,最大的寬度達15米,這些銅壁畫成為G20峰會會場一道盡顯杭式韻味的絕美風景。
可是你知道嗎?歷史上卻沒有銅壁畫。真的嗎?故宮博物院180萬件文物里有嗎?沒有!國家博物館里61萬件藏品中有嗎?也沒有。那么中國第一幅銅壁畫藏在哪呢?它在普陀山南海觀音大殿里。

普陀山觀音銅雕壁畫
1995年,朱炳仁受邀為佛教圣地普陀寺制作第一幅銅壁畫。整幅壁畫一百零八平方米,外面用弧形玻璃嚴密地圍了起來。當朱炳仁在觀音法圖面前放下手中雕刻工具的那一刻,九十高齡的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方丈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制作現場,細細察看足足兩個小時未開一句口。正當人們忐忑不安時,妙善卻轉過頭來對跟在他身后的朱炳仁感嘆又有力地道出四個字:有價值啊!從此,這四字真言宣告了佛教廟宇的第一幅銅壁畫誕生。

江南銅屋
1999年,大雁塔住持增勤法師決定請朱炳仁為大雁塔特制巨幅銅雕壁畫——《唐玄奘求法圖》。在朱炳仁銅雕誕生之前的世界畫廊中,人們幾乎沒有見到過一幅多彩的銅壁畫。朱炳仁從《唐玄奘求法圖》中,仿佛看到了銅與生命和精氣、氧氣的綜合中,已不單單只是原始單一的深古綠的氧化色了。

唐玄奘求法圖
于是,朱炳仁第一次采用了紫金刻銅技藝,把銅分成不同的成色,分出多種色相,表現出多種層次,令畫面呈現出超凡的視覺感受和令人震撼的沖擊力。當這幅多彩光澤的銅雕工藝史詩般地展現于西安大雁塔的唐玄奘紀念館時,有人在細讀這一百零八平方米也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銅刻壁畫時,卻發現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有一枚數平方厘米的印章上篆刻著“朱炳仁”三個字。這是大雁塔這個文化藝術殿堂中所有的藝術作品中唯一出現的一位藝術家的名字。因為在增勤法師看來:這個名字與他的藝術一樣不朽。

熔銅裝置 稻可稻,非常稻
2006年,朱炳仁從常州天寧寶塔的大火歷煉、開示中創造的神奇的熔銅藝術。他將不同熔鑄條件下的熔塊重新配置,將銅液自由流動,用這種工藝使銅脫離模具的束縛。他說,“青銅時代以來,銅的鑄造都需要模具,這種‘無模可控熔鑄工藝’將銅徹底從模具里解放出來,給了銅自由”。2010年之后,朱炳仁還借鑒了五彩、琺瑯彩、粉彩的手法,在熔銅材質上創造出全新彩繪“庚彩”,讓古樸的銅更加流光溢彩。就此,他的熔銅藝術壁畫便一發而不可收。

熔銅裝置 地氣
2007年,朱炳仁的第一批熔銅作品問世,即被藝術界高度關注,第一幅熔銅藝術壁畫即《闕立》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作品僅0.5平方米的面積既有浮雕又有圓雕,既寫意又寫實,同時揉合了銅雕、國畫、書法及油畫多種技法。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研究》主編邵大箴說:“朱炳仁的熔銅壁畫真是意趣天成!高溫熔化的銅的自然紋理和朱炳仁的傳統銅藝術,再加上中國書法的點綴,運用油畫的邊框,就賦予這個工藝品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而在隨后的熔銅壁畫創作中,熔銅結晶體又如同生動、豐富、流暢的筆墨線條,深淺濃淡、層疊交錯。收藏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大堂主壁的巨幅銅雕壁畫《春和清妍》,高4.5米、寬8米,以中國傳統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用獨有的熔銅藝術鑄就了一片迎接春天的梅花。這也是朱炳仁大師繼曼谷中國文化中心熔銅作品《含熙》、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銅雕作品 “雷峰塔”后,作品第三次被海外文化機構收藏。

庚彩銅瓶
2017年,他的作品《宋畫迷宮》以歷史上數量最多的銅畫群,計五十八幅銅畫組合成一“迷宮”形態的裝置藝術在威尼斯雙年展上亮相。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展出的中國非遺朱炳仁藝術展上,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也曾是梵高母校的院長、策展人巴特·艾克曼斯表示,與其它東方藝術家不一樣的是,朱炳仁是根植東方融匯西方,從傳統走向當代的藝術家!這是巴特前所未有地以獨特的視角評論一位東方藝術家,朱炳仁的作品也是能夠“觸及歐洲人民心靈”的藝術!

跳舞的人
朱炳仁十大銅雕壁畫
1、《百花齊放》(藏于文化和旅游部)
國內大型壁畫以兒童畫為創作元素的壁畫是前所未有的。兒童藝術中不受約束、天馬行空的內容和元素也與“百花齊放”的社會文化主題不謀而合。
作品高3.2m,寬4m,由5幅縱畫組成,采用了“多彩疊層”這種全新的熔銅工藝創作,用油畫絢麗的色彩來表現百花怒放,繁復的疊層工藝則將作品分為四層立體,天空、森林、百花、小鳥互相呼應,充滿活力和當代性。

百花齊放
2、《春和清妍》(藏于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
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這個代表著兩國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堂主壁上,展示的正是朱炳仁所創作的巨幅熔銅壁畫《春和清妍》。
潑銅如墨的藝術手法,加上區域氧化著色,使作品的色彩猶如中國水墨畫。神奇絢麗的金屬光澤把“梅”迎雪吐蕊的形象寫意地表現出來,將“梅”的風采表現得大氣淋漓。

春和清妍
3、《含熙》(藏于曼谷中國文化中心)
2012年,溫總理和泰國總理英拉共同為曼谷中國文化中心揭幕,朱炳仁創作的巨幅庚彩藝術《含熙》正列其中。

含熙
4、《唐玄奘求法圖》(藏于西安大雁塔)
1999年,大雁塔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師請朱炳仁為大雁塔特制巨幅銅雕壁畫——《唐玄奘求法圖》。在朱炳仁銅雕誕生之前的世界畫廊中,人們幾乎沒有見到過一幅多彩的銅壁畫。
朱炳仁第一次采用了紫金來刻銅雕,所用的色澤僅為金、銀、銅三色,但其間之銅色,通過分層次、分區域氧化,局部保護鍍飾等專利發明技術,又以銅的光澤為主體,綜合了金銀的亮麗色彩。

玄奘求法圖
5、《遙望》《和韻》《火柿映波》《蒹葭泛月》(藏于G20杭州峰會各會場)
2016年,朱炳仁為G20杭州峰會會場共參與設計了多幅壁畫,其中有傳統技藝的傳承,也有創新的現代表達,精致的銅壁畫藝術盡顯光彩!

遙望

和韻
作品《遙望》,沒有雕梁畫棟的精細裝飾,也沒有大氣奢華的門面,它只選取江南水鄉徽派建筑的輪廓線,層次簡單清晰。
在西溪賓館接待大廳,陳列兩幅熔銅庚彩壁畫《蒹葭泛月》和《火柿映波》。蒹葭即為蘆葦,兩幅巨型壁畫長1.5米,高3米,選取了西溪最有代表的蘆葦、火柿為主體,整體風格渾樸意趣,韻味十足,設計與布局讓人眼前一亮。
壁畫采用熔銅庚彩技術設計,打破了傳統壁畫的藝術語匯,與室內外自然生態相得益彰,使接待大廳空間產生視覺焦點,令賓客賞心悅目。

蒹葭泛月

火柿映波
6、《千秋萬歲》(藏于人民大會堂浙江廳)
天圓地方,神鳥圖騰。收藏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浙江魂——千秋萬歲》以良渚文化玉琮文化為主題,展現對天地、自然、精神、物質的樸素理念。
壁畫下方是奔騰的錢江水,魚躍龍門之圖案,兩側為富貴牡丹,上側為云鶴游天,寓意錢江兒女從年年有余的小康,奔向共同富裕的大道,千秋萬歲,前程錦繡。

千秋萬歲
7、《竹報平安鑒青史》(藏于中央組織部大樓)
陳列在中央組織部大樓的長達20米的巨幅壁畫《竹報平安鑒青史》,是朱炳仁探索中國青銅文化精華與書畫藝術結合的新藝術形式。
《竹報平安鑒青史》不噴涂,以簡、竹子、青銅鏡、金文為元素,畫、字、銅色一體,突出“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達到了久藏不變、耐腐可觀的目的。

竹報平安鑒青史
8、《闕立》(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闕立》以其簡練明快、傳統而又時尚、對立而又統一的風格讓人眼睛一亮,作品僅0.5平方米的面積既有浮雕又有圓雕,既寫意又寫實,同時揉合了銅雕、國畫、書法及油畫多種技法。
在表現上,蓮荷的大寫意的枝葉與失臘精鑄的極為寫實的蓮蓬圓雕別具匠心地組成一幅挺拔闕立、獨具質感藝術作品,抽象與具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專家認為這幅作品在青銅雕刻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2007年2月11日首都文化藝術界專門舉行了朱炳仁熔銅壁掛作品《闕立》藝術研討會。與會藝術家們對朱炳仁的藝術成就和《闕立》作了高度評價。

闕立
9、《鶴鼎千秋》(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壁畫以青銅文化的經典之作鶴鼎為中心,藉鼎在古代視為立國之重器,作為“鼎盛千秋”的象征加以衍生。
洋溢著吉祥喜慶與環境空間相呼應,在條形乳釘板是刻蝕著楚系青銅紋樣,同時又不乏現代雕塑語言。溫馨的紅古銅色澤,給人以親近和愉悅。

《鶴鼎千秋》

金飯碗空了
10、《坤至柔而動也剛》(藏于北京大學)
朱炳仁和北京大學淵源頗深,《云彩》《鄉語》兩本詩集均在北大首發,他的銅裝置藝術作品《金飯碗空了》也被安置在北京大學的圖書館,銅雕藝術的精美與哲人般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吸引北大學子們來思考得與失。
下面這件則是他為北京大學創作的另一件壁畫作品《坤至柔而也動也剛》。

坤至柔而也動也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