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禮器起源神秘,制于遠古,曾經深藏地底,或許因年月風霜而重見天日。高古重器不僅為裝飾品,更能代表古代歷史上技術和藝術的驕人成就。
高古青銅器反映由商周初期開始,古人在宗教及精神上的追求。由于年代久遠,每款青銅器的個別意義已不可追溯,但青銅器是藝術品和禮器兩種身份互動相連的實質符號,則無疑問。古人行祭祀之禮,追求和諧與秩序,青銅器是儀式的重心,象征天子權威,宣示其權位乃由天授。
商朝的鑄造技術創新發展,遠勝之前以錘擊打制作金屬器之法,故此成品更為先進,并可整批制作,新穎紋飾及器型亦因而衍生。高古青銅器,用于祭祀之禮,如拜祭先祖、以食物供奉、紀念重要事宜或其他儀式等。
禮器之上,器型、紋飾及銘文協調和諧完美,是最古老的敘事途徑,比文字出現更早。

商末 青銅鳳鳥蟬紋三足鼎
估價:280,000-350,000 港幣


鐘是青銅器時代祭祀儀式、宴會及貴族出行的重要部份,多數成組,每鐘大小不同。商代期間多數為三件組合,西周或以后則以五件或更多為一組,所奏音律,聯系天人。根據周禮,鐘僅限天子、諸侯及貴族所有,象征權位,乃貴族階級之間的贈禮,寓意吉祥。


戰國至秦青 銅虎鈕錞于
估價:50,000-70,000 港幣
本文簡述青銅禮器形制,有關紋飾之討論未能盡錄,但整體而言,平衡及對稱,均屬紋飾重點,絕大多數帶動物紋飾或抽象獸面圖案,后者或源自新石器時代玉器上所見之獸面紋飾。獸面紋多數以旋渦包圍眼窩,口或下頷以橫線代表,粗眉則以雙目上方直線刻劃,有時帶角。對稱成對,展示平衡和比例之美,并體現兩域和諧之二元論思想,使人聯想到藝術與儀式之間的互動相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