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主體根植于江南地區傳統的吳越文化,鴉片戰爭之后,上海開埠,各國租界在此設立,上海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社會名流大量云集,加之商品經濟的催化,各方畫家也紛紛來此尋求發展。一時,西方文化、傳統文化、各地方文化均在此碰撞融合,成就了海納百川的海派書畫,也推動了整個中國書畫史向近代化邁進的步伐。
上??飼r秋拍集眾多海上名家之墨寶于一冊,全方位地呈現出海派藝術的典型風貌。宛若置身于國畫藝術的百花園中,名家之全、手法之新、意蘊之深,盡展海派諸家丹青之能事。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吳昌碩 山林幽聚圖
綾本立軸 1914年作
出 版:《錦上華彩 - 吳昌碩綾本書畫集》P46,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 年 7 月。
展 覽:“吳昌碩綾本書畫展”浙江省藝術品行業協會,浙江陶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2020 年 11 月。
151×41 cm
吳昌碩的繪畫將金石的筆法運用到繪畫筆法中,使繪畫的線條具有金石氣,畫面總洋溢著一股俊爽、雄強的活力,呈現出雄渾、古拙、奇肆的畫風,一種近乎自然之道的美。他曾經說“平生得力之處在于能以書之法作畫”,“直從書法演畫法,絕藝未敢談其余”,“以書作畫任意為,碎葉枯藤涂滿紙”。

上海匡時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吳昌碩 長松滌俗塵圖
綾本立軸 1913年作
出 版:《錦上華彩 - 吳昌碩綾本書畫集》P23,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0 年 7 月。
展 覽:“吳昌碩綾本書畫展”浙江省藝術品行業協會,浙江陶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2020 年 11 月。
說 明:是作綾本,為吳昌碩七十歲所繪。畫中石頭的造型不同于常見者,應為紗帽石,因造型方整頗似士大夫的烏紗帽而得名。缶翁有評日 :“紗帽石,徐青藤所不敢畫,苦鐵道人膽敢而為之,雖非形似,而神在個中?!?br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162.8×41.5 cm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吳昌碩 竹石圖
紙本立軸 1902年作
來 源:蘇富比香港,2006 年 4 月 7 日,
Lot303。
144×68 cm 約 8.8 平尺
RMB: 400,000-600,000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吳昌碩 依樣
紙本立軸
出 版:《 明 月 清 風 —— 天 衡 海 派 繪 畫 集 粹》
P33,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12 月。
110×47.5 cm
RMB: 650,000-850,000
陶冷月又擅畫瀑,特重伴瀑之石。他曾說瀑有瀑齡,歲短者,瀑下之石累累疊疊,歲古者,瀑下之石被水打磨,一片光潔。畫月景時,為強調光影效果,畫面多置山石巖崖,其質豐盈,極富立體感。月瀑映石,顧盼生輝,這也是陶氏瀑石圖遐邇于世之故。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陶冷月 冷月清波
紙本鏡心
出 版:《陶冷月年譜長編(下)》P740,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 年。
67×43 cm
RMB: 150,000-200,000
作為海派山水畫壇的翹楚,吳湖帆的山水畫融古開今。早在20世紀30年代后期,由于吳湖帆的家世和才華,他的聲望日漸高漲,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合稱“海上四大家”,又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與張大千則為“南吳北張”,他是南北畫壇公認的領袖人物。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吳湖帆 秋山蕭寺
紙本鏡心 1938年作
74.5×31.5 cm 約 2.1 平尺
RMB: 250,000-300,000
陸儼少繪畫畫重視用筆,突破了傳統派中鋒行筆多用筆尖的窠臼,筆尖、筆肚、筆根各部位靈活運用,線條沉穩深厚而富于變化。他最善于描繪云水蒼茫的江河湖海,其水或急流回漩而白浪滔天,或一瀉千里而浩渺無窮,其云蒸騰變幻,既輕靈又渾厚,別開自古未有之生面。這些景物皆用傳統的勾、皴、染、點技法畫成,卻拋棄了傳統對所謂“靜氣”的追求,用充滿動感、氣象萬千的山水,切合時代的脈搏,成為20世紀富有個性的山水畫大家。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陸儼少 仿趙松雪筆意
紙本立軸
45×34 cm
RMB: 400,000-600,000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陸儼少 立園寫生
紙本立軸 1961年作
備 注:文物商店、周穎南先生遞藏。
出 版:《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專題展特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 年 10 月。
33×45 cm
RMB: 400,000-600,000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是劉旦宅先生繪畫藝術的高峰,時先生精力體力筆力正盛,創作了大量藝術作品。此幅《稼軒清夏圖》真是創作于這段時間。由題款可知這件作品成于1985年,時值盛夏,作者避暑于黃海某島,閑讀宋人詞句,興之所至,遣興作此,筆揮墨就,畫中人物得見漢唐高士之韻,湖石取法可溯宋元,墨荷白鷺工寫兼備似追老蓮八大。

上海匡時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劉旦宅 稼軒清夏圖
紙本鏡心 1985年作
136.5×68 cm
RMB: 800,000-1,200,000
程十發藝術視野開闊,“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在人物,花鳥,山水畫方面獨樹一幟。他的畫早年受陳老蓮的影響,以至后來學習青藤、八大山人、石濤、新羅山人的筆意,通貫其中,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畫風。他的墨法筆法靈動活潑,色彩明艷,構成新穎,縱橫揮灑,渾厚古樸,生機盎然,整體充滿了大膽的夸張和高絕的想象力,氣韻生動,抒情而且浪漫,恍恍然如有神助一般。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程十發 放鶴圖
紙本立軸
75.5×68.5 cm
RMB: 150,000-200,000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程十發 戲曲人物
紙本鏡心 1979年作
68×101 cm 約 6.2 平尺
RMB: 150,000-200,000

上海匡時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程十發 吉祥圖
紙本鏡心 1983 年作
備 注:1.陳佩秋題簽條。
2.上款人白云起原籍平山縣人,1938年入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平山縣工作,1951年至1984年在廣東省從事公安工作。任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
130.5×66 cm
RMB: 400,000-500,000
據古籍《事物原會》記載,“和合神乃天臺山僧寒山與拾得也”,后雍正皇帝冊封二僧為“和圣”、“合圣”,相傳兩位高僧因情感融洽,故能保佑世人友誼長存,在繪畫作品中,多寓諧好吉利之意。
“和合二仙”是王震人物畫中的常見題材,是幅作于1925年,尺幅逾恒。畫面中二僧蓬頭笑面,著長袍,相對而立,一僧右手持荷花,左手捏紅蝠,一僧手捧圓盒,輕啟盒蓋,盒中滿載紅蝠。王氏以爽利恣肆的筆觸表現二僧身體輪廓和衣紋,而于頭發、面部、紅蝠則著意刻畫,奔放處見工整,精微處有氣魄。畫家以“紅蝠”喻“洪?!保岛稀按髿g喜”、“積福”之畫題。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王震 皆大歡喜
紙本立軸 1925年作
151×81 cm
RMB: 80,000-100,000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王震 松菊猶存
紙本立軸 1914年作
158.5×83.5 cm
RMB: 80,000-100,000

上??飼r2020秋拍 “中國書畫專場”
潘天壽、唐云、程十發、陸抑非? 四時梅花
紙本鏡心
備 注:1. 謝之光題跋。
2. 上款人“鄭崗”,原上海市衛生局局長。1957 年任中
共中央血防九人小組負責人。與海上畫家關系密切,收
藏頗豐。
49×34 cm×4
RMB: 350,000-50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