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書畫藝術源遠流長,古代書畫特有的歷史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可。傳承至今,每一幅古代書畫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古代書畫稀缺的存世量也決定了古代書畫必然在今后的藝術品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以書畫為知己,集古今之大觀,2020北京榮寶拍賣秋季拍賣會中國古代書畫專場推出七十件作品,今選粹一二,以饗藏家。


809
劉原起(明) 延年益壽
水墨絹本 立軸 1604年作
款識:萬歷甲辰冬十月為劉小岡索壽,少菴趙君六十。吳郡劉原起。
鈐印:劉氏振之、原起
144.5×61 cm. 約7.9平尺
RMB: 250,000-350,000
作者簡介:
劉原起,明代畫家。初名祚,以字行,更字子正。師從著名畫家錢谷,繪畫風格厚潤雋秀、工整細膩。晚明時畫名甚著,是當時吳門派的代表人物。工詩,畫山水,頗肖其神。亦善花卉。泰昌元年(1620)與陳古白在華陽洞天合作蘭石圖,崇禎四年(1631)作蕉石讀書圖、溪樓觀瀑圖,均藏故宮博物院。


847
李流芳(1575-1629)云山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620年作
款識:庚申冬夜仿高尚書云山圖意。李流芳。
鈐印:李流芳印、長蘅
鑒藏印:六照堂收藏印、潤州戴氏倍萬樓鑒真、息園主人鑒賞圖書、吳平齋審定真跡、婁東畢沅鑒藏。
題簽:壬申菊有黃華之月歸安平齋吳云拜觀。鈐印:吳云私印、平齋。
說明:北京文物公司舊藏。
102×34.5 cm. 約3.2平尺
RMB: 150,000-200,000
作者簡介:
李流芳(1575-1629),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僑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詩人、書畫家,詩、書、畫、印皆擅。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格清新自然,與唐時升、婁堅、程嘉燧合稱”嘉定四 先生”;書法輕松舒暢,剛健婀娜,得蘇東坡筆意;他和松江畫派班頭董其昌,以及陳繼儒、楊文聰、王時敏、王鑒、程嘉燧、張學曾、卞文瑜、邵彌等合為“畫中九友”;在篆刻界,他與歸昌世、王志堅合稱“三才子”。在我國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位對后人有影響的文人藝術家,現代著名畫家黃賓虹就非常推崇他的人品和畫品。
鑒藏人簡介:
畢沅,字纕蘅,小字秋帆,自號靈巖山人,江南鎮洋縣(今江蘇省太倉市)人。清代著名學者。師從沈德潛,喜歡金石地理之學。考中舉人,授內閣中書,遷軍機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歷任侍讀學士、太子左庶子,實授甘肅鞏秦階道臺、安肅道道臺、陜西按察使、陜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湖廣總督。
戴植(清)清道光時期書畫家、藏書家、書畫收藏家。字培之,號芝農,一號成芬,別署誠庵、芝道人、聽驪館主人、培萬樓主人、翰墨軒主人等,江蘇丹徒人。
吳云,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號退樓主人。浙江歸安(今湖州)人,一作安徽歙縣人。齋堂號有兩罍軒、二百蘭亭齋、敦罍齋、金石壽世之居。咸豐間總理江北大營營務及籌軍餉,擢蘇州知府。收藏鼎彝、碑帖、名畫、古印、宋元書籍甚富,精鑒別與考據。工書法,得力於顏真卿、何紹基。偏愛王羲之《蘭亭序》,藏拓本達二百數,顏其齋曰「二百蘭亭齋」。亦能畫,偶作山水、花鳥,隨意點染,脫盡恒蹊。工刻印,澤古功深,用刀、布局均得古趣。同治時寓居上海,與海上名家周閑等合作,鬻藝為生。


810
佚 名(明) 桃花水鴨
設色絹本 立軸
139×67 cm. 約8.4平尺
RMB: 150,000-200,000


848
黃慎(1687-1768) 春溪獨釣圖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一臥清波老釣徒,故人夜雨憶三吳。大江東去成天塹,處處春山叫鷓鴣。癭瓢。
鈐印:黃慎、癭瓢
138×70.5 cm. 約8.8平尺
RMB: 250,000-300,000


846
劉鈺(1410-1472) 葑溪草堂十景
設色紙本 鏡心
款識:
1.風竹軒。吾軒自有竹,署月常寒聲。山靜無風時,滿林空翠生。劉玨。
2.蕉石亭。種蕉覆山石,幽意助遐敞。風院落夏陰,雨檐送秋響。迷鹿悟真夢,書葉豈虛獎。完庵劉玨。
3.釣磯。高士投竿處,臨清有釣磯。寒潮洗塵跡,春雨上苔衣。靜與鳥相狎,坐看云不歸。飛花有佳意,不為鱖魚肥。完庵劉玨。
4.思樂堂。百年行樂地,基構得聞孫。未覺風流遠,居然謦咳存。寒暉衰草色,春雨舊苔痕。手種雙槐樹,清陰已覆門。劉玨。
5.石假山。采石湖中央,為山湖上曲。云生窗里岫,竹覆階下谷。萬壑空蕩胸,九仞回在目。完庵劉玨。
6.荷池。綠冒小池平,涼云萬蓋傾。細香浮露氣,疎雨占秋聲。巢葉龜真戲,凌陰魚自驚。芙蓉濯新水,欲折已生。完庵劉玨。
7.水鑒樓。高樓凌萬象,正俯曲池端。畫棟浮晴藻,風簾寫急湍。秋容千丈碧,天影觀耕臺。筑臺臨野外,高處見耕耘。春暖一犂雨,秋成萬頃云。閑能歌歲稔,靜足念農勤。陶令非能稼,相看意自欣。劉玨。
8.留月峰。峰奇自成竅,似月非有心。月來尒何意,徘徊光與深。完庵劉玨。柏屏。古柏層宵立,寒屏捧露開。坐看青嶂合,時見綠云回。密干風霜注,重陰鸛鶴來。坐憐蒼翠好,持此謝寒梅。完庵劉玨。
9.柏屏。古柏層宵立,寒屏捧露開。坐看青嶂合,時見綠云回。密干風霜注,重陰鸛鶴來。坐憐蒼翠好,持此謝寒梅。完庵劉玨。
10.觀耕臺。筑臺臨野外,高處見耕耘。春暖一犂雨,秋成萬頃云。閑能歌歲稔,靜足念農勤。陶令非能稼,相看意自欣。劉玨。
鈐印:
劉玨(10次)、完庵(12次)、漢王孫(12次)
著錄:
1.四庫全書藝術類書--(明)張丑撰《清河書畫舫》第465頁《葑溪草堂十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2.《歷代著錄書目》第408頁《葑溪草堂十景》,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08出版。
3.《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第2103頁《葑溪草堂十景》,2012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6×56 cm.×10 約1.3平尺(每幅)
RMB: 300,000-500,000
作者簡介:
劉玨,〔明〕字廷美,號完庵,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正統三年(1438)舉人,官至山西按察僉事。老而嗜學不衰,為詩清麗可詠。書正,行出趙孟俯,山水出王蒙,行草學李邕,各極其妙。寫山水林谷泉深,石亂木秀,云生綿密,幽媚風流,藹然高者,攀鱗巨老,庶乎升堂,殊未入室耳。天順(1457-1464)間與杜瓊、徐有貞、馬愈、沈貞吉、恒吉并能寫山水,近世莫及。卒年六十三。


833
黃山壽(1855-1919) 人物十二屏
設色紙本 立軸
款識:
1.劉阮采藥。鶴溪外史,山樵。
2.吳剛伐桂。勖初。
3。麻姑晉酒。鶴溪外史,黃山壽寫。
4.老嫗解詩。山壽。
5.天孫錫福。津里草衣,黃山壽。
6.班姬續史。余見九龍山人有此本,戲撫其法,津里草衣,山壽。
7.寵錫杯羹。摹王鹿公筆法,山壽。
8.石崇斗富。臨元人法,勖初黃山壽。
9.瑤池祝壽。鶴溪外史,山樵。
10.謝傅怡情。津里草衣玉苔生,山壽。
11.伏女授經。勖初黃山壽。
12.梅妝點額。壬午秋九月上浣,黃山壽寫。
鈐印:黃氏勖初、山壽、 黃氏久盦、久盦、黃山壽印、勖初父
171.5×46.5 cm.×12 約7.2平尺(每幅)
RMB: 800,000-1,500,000


865
任伯年(1840-1895) 柳燕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891年作
款識:光緒辛卯,山陰任頤。
鈐印:伯年
出版:《銀座風韻·銀座美術館館藏作品集》第215頁,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年12月。
27×33 cm. 約0.8平尺
RMB: 150,000-170,000


840
康熙帝(1654-1722) 行書七言詩
水墨紙本 鏡心
釋文:
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霜威變綠樹,云氣落青岑。
水殿黃花合,山亭絳葉深。朱旗夾小徑,寶馬駐清潯。
苑吏收寒果,饔人膳野禽。承歡不覺暝,遙響素秋砧。
鈐印:康熙宸翰、敕幾清晏
158×61 cm. 約8.7平尺
RMB: 800,000-1,000,000


841
雍正帝(1678-1735) 行書臨帖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澄心堂紙一幅,闊狹與厚薄堅實皆類此,乃佳,工者不愿為,又恐不能為,試與厚直,可作,便人只求百幅。
款識:雍親王臨。
鈐印:雍親王寶、皇四子和碩雍親王章
111.5×67.5 cm. 約6.8平尺
RMB: 200,000-300,000


822
梁同書(1723-1815)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徵士高懷云在嶺,騷人秋思水周堂。
款識:癸酉夏五,山舟寫,時年九十一。
鈐印:山舟、梁同書印
128×28 cm.×2 約3.2平尺(每幅)
RMB: 50,000-80,000


824
何維樸(1842-1922)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目力還能及百里,心光自可滿諸天。
款識:頌年仁兄大人雅正。詩孫何維樸。
鈐印:何維樸印、詩孫
說明:文物商店舊藏。
169×45 cm.×2 約6.8平尺(每幅)
RMB: 30,000-50,000


816
魯琪光(1828-1898) 行書八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山谷盤紆云水流動,竹徑窈窕藤陰玲瓏。
款識:翰伯大人大兄正之。弟魯琪光。
鈐印:魯琪光、芝友
出版:鄭文彰、蔡長鐘:《汲古潤金》,第60頁,臺南縣政府,2003年。
164×39.5 cm.×2 約5.8平尺(每幅)
RMB: 無底價


820
李 健(1881-1956) 行楷十四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釋文:遷廈村來自廈派出鄞江流澤遠,服先疇敢忘先德基隆延佑翼謀長。
款識:臨川李健拜撰并書。
鈐印:李健之印、南存群島
198×24.5 cm.×2 約4.4平尺(每幅)
RMB: 無底價
作者簡介:
李健(1882-1956),字仲乾,號鶴然居士,別署鶴道人、老鶴。名所居曰鶴廬,或作□廬,又曰時惕廬。江西臨川人。為清道人李瑞清侄,亦其得意弟子也。幼習書法,十二歲學治印,兼事繪畫。李瑞清任南京兩江優級師范監督,提倡藝術教育,特設圖畫手工科。李健遵其叔命供讀圖畫手工科。畢業後曾官內閣中書。著有《中國書法史》、《書法通論》(亦名《書通》)。


831
潘齡皋(1867-1954) 行楷四條屏
水墨紙本 立軸 1943年作
釋文:云梵宇起中天,重巖響碧泉。虛堂清曉露,幽鶴靜鳴蟬。窗引螺峰翠,松含象嶺煙。空憐名勝地,塵世幾高眠。又《宿香巖峰》云:七嶺行初盡,千巖宿霧開。路回青嶂側,寺入白云隈。洞戶聞清籟,碑文暗綠苔。蓮花天際出,漸覺絕塵埃。《龍泉寺》。敬一主人性淡泊如枯禪老衲,工詩畫,精曲理,樂與文士游,常見仿云林畫,筆墨淡遠,雖士大夫無以踰
也。如登蓮花寺云:雨霽空山夕,尋幽入杳冥。云封千澗白,露濯萬峰青。皆佳句也。
款識:癸未秋日,芳圃仁兄大人屬正,潘齡皋。
鈐印:潘齡皋印、乙未翰林
125×29.5 cm.×4 約3.3平尺(每幅)
RMB: 80,000-10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