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14年第一屆的《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作品展》到今年已經6年了。在《第三屆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作品展》舉辦之際,我們也把目光更多地轉向廣州美院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自身,對廣美陶瓷專業教學的回顧、梳理、研究更具戰略的意義。廣州美術學院陶瓷工作室成立于1963年,是中國最早建立陶藝專業的美術院校之一。高永堅先生、譚暢先生、胡博先生等前輩和無數廣美陶瓷人為陶藝專業的恢復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在陶瓷創作的各個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他們為廣美陶藝專業教學積累了豐厚的成果、集聚了寶貴資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8年陶藝專業是廣州美院第一批招收碩士研究生的專業之一。走過了數十年的風風雨雨,從中斷到2006年恢復陶藝專業本科招生,2012年廣美院系整合,強化師資隊伍的配置與課程建設,2018年廣州美院工藝美術學院成立,陶瓷藝術設計獲批教育部學科專業目錄。廣美陶藝專業逐步走上了規范的專業建設之路。明確了陶瓷專業人才培養的大方向,逐步形成了具有手工藝設計特性、空間環境特性、藝術實驗特性等豐富多元而又不失文脈的廣美陶藝專業特色。
今年的《第三屆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作品展》我們聘請了著名策展人樊林教授擔當本次展覽的策劃。一條線索以《詞語、創造與時間》作為競賽展的主題,關注高校新生代教師學生的創作成果。另一條線索以《關于陶瓷的十種好方式》作為廣美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歷史、現狀、未來的梳理脈絡,歸納總結我們過往教學的成果,充分展示現有廣美陶藝教師團隊的藝術創作實驗成果與魅力。在本次展覽中,我們也邀請了幾位在中國當代陶藝創作領域具有探索價值的藝術家一同參與《關于陶瓷的十種好方式》展覽,為我們的教學與創作提供前沿的參照。
一個專業系統的建立需要數代人努力付出。今天廣美陶藝面臨著重大機遇。一方面國家層面的文化戰略,陶瓷是建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藝術類別;另一方面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廣州美院佛山校區的設立,為廣美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廣美陶藝依托廣州美院豐厚的學術資源,依托并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與佛山建筑陶瓷產業資源優勢,目標就是要培養掌握專業技術技能,創意與現代設計思維,產品空間運用能力,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創意人才。
與《第三屆廣東省高校陶藝學院作品展》并行,我們也同時在佛山舉辦《關于藝術X產業的N種方式——高校藝術教育與陶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邀請中國各大藝術院校的專家教授、產業一線的設計師、企業家共襄盛舉。將高校和陶瓷行業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探討藝術教育與陶瓷產業融合的相關議題,從藝術教育、產業發展的各個角度探討藝術教育與建筑陶瓷的設計創新融合的可能,為未來的藝術教育對接產業提供更精準的目標。
我們希望高校展的一系列活動、呈現廣州美院在廣東及大灣區陶藝教學的示范作用。我們也希望通過此次契機聯合廣東各高校優質的陶藝教學資源,從師資與課程建設、教師培訓最基礎的部分開始,腳踏實地去實現、去帶動、去提高廣東高校的陶藝教學水平,建構廣東優良的陶藝文化生態,為區域乃至全國文化與產業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魏華
2020年11月26日
部分作品欣賞(不分先后)

雙鳳如意吉祥瓶(為人民大會堂廣東廳設計)
高永堅
陶瓷
126cm×55cm×43cm
1980年

石灣窯譚暢作人物頭像陶擺件
譚暢
30cm×12cm×38cm?
1987年

德化磚
魏華
德化瓷泥
尺寸可變

埃及艷后
戴耘
紅磚、水泥、鋼筋、角鐵
125cm×85cm×105cm
2012年

不器——亙
杜沁芬
德化泥、紙纖維、氧化銅
2018年

大悲咒-Ⅱ
陸斌
瓷、枕頭
60cm×60cm×20cm
2013—2018年

復活
徐陽
陶瓷
95cm×40cm×30cm
2018年

恒
岳立志
陶泥
43cm×16cm×19cm
2019年

曲線第六
李明姝
陶瓷
24cm×24cm×12cm
2015年

人工智能之詩
吳辰博
陶瓷、影像
20cm×15cm×250cm
2019年

《師傅》紀錄片
譚紅宇

陶瓷音響、陶瓷樂器及其延伸互動
周松
陶樂器、陶泥
尺寸不變
2020年

我們
蔡向紅
陶瓷綜合材料
45cm×38cm×105cm
2020年

習
梁凌
陶瓷
19cm×11cm×31cm
2019年

消息樹之死訊慢慢傳來之三
王琪
陶泥、瓷泥漿
32cm×54cm×30cm
2012年

新龍山系列
萬里雅
陶瓷
69cm×38cm×30cm
2019年

噓
金生花
陶瓷
40cm×25cm×40cm
2018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