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個行業的發展都不能依靠歷史的經驗主義去推行,藝術市場更是在沉默的堅守良久后,意外的收獲了一輪又一輪的熱潮。華藝國際這家中國老牌拍賣行,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奠基者之一,上個月在北京才結拍交出了震撼的首拍之作,時隔一個多月后又穩扎穩打逐鹿2020秋拍市場。
2020北京華藝秋拍中,現當代藝術專場共40余件拍品。無論是從拍品的數量還是總價值方面,都可以看出華藝國際在現當代部分的投入穩扎穩打。梳理一下拍品質量與板塊方面,也堪稱下了一步非常穩的棋。華藝國際現當代以拍場人氣王常玉、周春芽領銜,第一步放出的是江湖地位隱秘而顯赫的王濟遠作品專題,其后佐以李鐵夫、詹建俊、羅中立等一系列上世紀的現當代經典作品,國際板塊又有喬治·德·基里科、羅伯特·勞森伯格這樣的西方大師級壓場,加上青年藝術家板塊的精品,可以說沒有一點浪費的招式。
領銜人氣王
常玉、周春芽

Lot 8016
常 玉
《紅底黃菊》
1940 年代
油畫纖維板,59.5 × 39.8cm
來源:
1.法國私人收藏(家屬直接購于畫家本人)
2.法國重要私人收藏
3.佳士得香港2015年秋季拍賣Lot 0007
出版:
1《鄉關何處:常玉的繪畫藝術》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1 p.121
2《常玉油畫全集》衣淑凡著 財團法人國巨文教基金會 2001 p.223
3《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衣淑凡著 藝術家出版社 2011 p.129
估價:RMB 50,000,000 - 80,000,000

《紅底黃菊》局部

《紅底黃菊》局部
常玉將中國傳統書畫中常見的梅、荷、竹、菊等題材,與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相結合,以抒發他的生命價值觀與美學思考。無論是線條表達、空間構成、色彩運用,他都兼采中西形式,作品在透露出東方哲思的同時,又與現代美學相呼應,揭示了藝術家對東方與西方藝術的深刻理解。

《紅底黃菊》局部
在《紅底黃菊》中,他刻意把色彩元素減至最低。在大膽鋪設的紅色背景之下,用疏密有致的線條勾勒出桌面、玻璃花瓶和幾簇菊花,皆以淡黃色描繪,這種單色的處理散發出簡樸之氣,同時讓常玉特別關注的線條得到更大的發揮。在保留書法線條與寫意筆觸的同時,此件作品中也可見他對于抽象形式與構圖的運用能力。

LOT 8038
周春芽
《站著的TT》
2008
布面油畫,220 × 320cm
展覽:周春芽“綠狗”主題個展,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雅加達,印度尼西亞,2008。
出版:《綠狗·周春芽·》,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2008,p.88-89。
估價:RMB 5,500,000 - 7,500,000
“綠狗是一種象征,一種符號。綠色代表了安靜、浪漫和抒情,它預示著爆發前的一種寧靜。”
——周春芽
綠狗是周春芽的經典符號之一,而這幅《站著的TT》是第一次上拍。TT側身站立,有著雕塑般的立體感躍然紙上。這是同組作品中唯一站著的TT,更具動態,更顯“狼性”。它目視前方,目光銳利鑒定,耳朵高聳警惕,威嚴英姿下暗藏蓄勢待發的氣勢。雖舌頭猩紅,犬齒尖銳,卻不露兇相。干凈的背景下,強烈的互補顏色極具沖突性。TT身體上的毛發用綠、黑、白層層鋪墊,但畫家將毛發精細處理,紛繁筆觸下的毛發飛揚、交織,不覺色彩堆積的厚重。
旅美作品專題“彩墨裸女”
王濟遠
2020北京華藝秋季拍賣會現當代藝術部策劃“線之靈韻:王濟遠旅美作品專題”,推出10件王濟遠從1940年代到60年代獨具個人韻味的水墨及水彩作品,回顧他下半生旅美時期中西融合的創作面貌。專題中以線描女人體及水墨花卉作品為焦點,其中女人體最為耀眼奪目。

LOT 8003
王濟遠(1893-1975)
《躺臥女子》
1944
紙本水墨水彩,25 × 33cm
估價:RMB 50,000 - 80,000
“濟遠先生本就兼長油畫、水彩和中國水墨畫。自從抗戰初期赴美以后,更把國畫和西畫優點揉和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特的作風。因而蜚聲海外,深為美國朝野所重視。”
李仲生《濟遠先生的畫》

LOT 8001
王濟遠(1893-1975)
《側坐女子》
1944
紙本水墨水彩,33 × 25cm
估價:RMB 60,000 - 100,000
對不少人來說,王濟遠是個相對陌生的名字,然而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美國藝壇,很多人還未聞劉海粟、徐悲鴻,但早已知曉王濟遠。在中國的現代美術史上,王濟遠的名字其實非常響亮,他被視作中國早期洋畫運動的中堅力量,以及中國早期現代繪畫的踐行者。在六十余載的創作生涯中,王濟遠并不固定于某一畫種,而是在水墨畫、水彩和油畫等多種媒介之間呈現日常滑動,形成中西融合的新風貌。除了塞尚風格的風景繪畫,線描人體也是王濟遠具有代表性的創作。

LOT 8005
王濟遠(1893-1975)
《女人體》
1944
紙本水墨水彩,33 × 25cm
估價:RMB 60,000 - 100,000
在王濟遠創作的線描女人體中,我們看到了他和常玉的關系,不僅帶有中國畫線條的粗細變化,運筆輕松流暢又富有彈性,有意無意地強調大腿、弱化五官臉孔及手與足的表現,而相較常玉又更敏感晦澀。這種融合東西方精神的線描人體創作,是當時一眾畫家,包括藤田嗣治、常玉、龐薰琹及潘玉良等在巴黎得到啟示后的一個共性。
經典范式
名家精品

LOT 8014
李鐵夫 (1869-1952)
《鯧魚大白菜》
1946-1947
布面油畫,53 × 65cm
來源:趙昱家族舊藏
出版:《見證臺灣藝壇風云|畫廊協會二十周年》,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2012,p.153。
估價:RMB 1,600,000 - 3,000,000
與李鐵夫所敬者威廉·切斯注重魚類的量感、強調質感的畫法不同,李鐵夫擅長表現魚的質感之余,更偏愛于表現魚的鮮活。他曾對學生多次提到畫魚的“訣竅”,認為畫魚“不難于寫形、寫色,而難于寫實,寫出從水里撈出來般的新鮮感”。為了表現魚的鮮活的感覺,他必須快速地把“印象”記錄下來,或許這就是李鐵夫寫意逸筆的緣由之一。

LOT 8015
顏文樑 (1893-1988)
《楓橋夜泊》
布面油畫,44 × 61cm
說明:附李超鑒定保證書。
估價:RMB 1,400,000 - 1,800,000

LOT 8017
詹建俊 (b.1931)
《石林湖》
1980
布面油畫,54×78cm
來源:原藏家直接購于藝術家
出版:《中央美術學院四十年教師優秀作品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p.92。
估價:RMB 1,200,000 - 2,000,000

LOT 8037
尚揚 (b.1942)
《不斷掰開的玉米》
1986
布面油畫,90 × 88cm
展覽: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民生現代美術館開館展,民生美術館,上海,2010。
出版
1.《中國現代藝術史 1979-1989》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p.254;
2.《尚揚》,廣西美術出版社, 1994,p.31;
3.《尚揚——大風景的喟嘆》,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p.97;
4.《中國新藝術三十年》 ,Timezone 8, 2010,p.265;
5.《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歷程1979-2009》,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p.234。
估價:RMB 800,000 - 1,500,000

LOT 8035
羅中立 (b.1948)
《夕陽》
1992
布面油畫,91.1 × 116cm
展覽:1.羅中立個展,炎黃藝術館,臺灣,中國,1992;
2.羅中立個展,新光三越文化館,臺灣,中國,1992;
3.羅中立個展,布魯塞爾皇家歷史博物館,布魯塞爾,比利時,1995;
4.羅中立個展,悉尼蘇拉藝術中心,悉尼,澳大利亞,1996;
5.斯土力量—羅中立個展,山美術館,臺灣,中國,1998。
出版:《羅中立油畫集》,山藝術文教基金會,1993,p.70。
估價:RMB 1,500,000 - 2,000,000

LOT 8033
曹力 (b.1954)
《喂馬》
1984
木板油畫,31 × 48cm
估價:RMB 60,000 - 80,000

LOT 8023
周長江 (b. 1950)
《紅》
1994
古銅幣、布面油畫
124.5 × 124.5cm × 4;161.5 × 125cm × 4 (八件一組)
來源:尤倫斯夫婦珍藏
展覽:卡丹藝術空間〈巴黎·北京〉,巴黎,法國,2002。
估價:RMB 400,000 - 600,000
大師壓陣
國際板塊

LOT 8052
喬治·德·基里科 (1888-1978)
《意大利廣場—夏日午后》
1971
布面油畫,50.3 × 40.4cm
來源:1.原藏家1970年代直接得自藝術家;
2.倫敦佳士得2003年2月4日拍賣會 LOT321。
出版:《喬治·德·基里科全集》,選擇出版社,意大利,1983,p.1151。
估價:RMB 1,500,000 - 2,000,000
藝術上的“形而上”一詞最早是由法國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內爾(Guillaume Apollinaire)于1914年為喬治·德·基里科量身定制,代指他城市景觀的神秘氣質。后來,他與卡羅·卡拉、喬治·莫蘭迪被并稱形而上學繪畫(Metaphysics Painting)的開創者,被公認為是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等20世紀繪畫藝術的先驅,直接影響了達利、馬格列特等一批西方現代藝術巨匠。

LOT 8051
羅伯特·勞森伯格 (1925-2008)
《養犬俱樂部(場景系列)》
2005
多層板上照片色料轉印及拼貼,213 × 303cm
展覽;1.場景2005-2006, Waddington畫廊,倫敦,英國,2006;
2.羅伯特·勞森伯格:三十年,林冠畫廊,北京,中國,2007。
出版:1.《場景2005-2006》,Waddington畫廊,2006,封面;
2.《羅伯特·勞森伯格:三十年》,林冠畫廊,2007,p.28&封面。
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
羅伯特·勞森伯格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作為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戰后美國先鋒藝術和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盛名一直持續到今天。在抽象表現主義壟斷藝術行業時,勞森伯格率先突破二維平面限制,創造出雕塑與繪畫的融合——“融合繪畫”(Combines),引領了波普藝術時代的到來。

LOT 8049
南寬 (1911-1990)
《內省》
1981
布面油畫,211 × 452cm
來源:1. 亞洲私人收藏
2. 香港佳士得2014年亞洲20世紀與當代藝術夜場拍賣 LOT73
3. 亞洲私人收藏
展覽:南寬回顧展,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韓國果川,1981年。
出版:《南寬回顧展》,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1981年,封面與內
頁p.229。
估價:RMB 1,800,000 - 2,500,000

LOT 8050
樸棲甫 (b.1931)
《描法No.060214》
2006
布面綜合材料、韓國紙,160 × 260cm
展覽:1.2006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大趨勢畫廊,北京,中國,2006 ;
2.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COEX首爾,首爾,韓國,2006。
估價:RMB 1,400,000 - 1,800,000

LOT 8048
MADSAKI (b.1974)
《女神游樂廳的吧臺II》
2016
布面丙烯、噴漆,113 × 170cm
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

LOT 8045
草間彌生 (b.1929)
《女人》
1978
鋼筆水彩紙本,24.2 × 27.2cm
估價:RMB 600,000 - 1,000,000
精彩力作
70后、80后藝術家

LOT 8030
秦琦(b. 1975)
《阿拉伯長袍》
2016
布面油畫,170 × 220cm
展覽:秦琦同名個展,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中國,2017。
估價:RMB 400,000 - 600,000
作為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秦琦的畫具有同時代藝術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達為核心,以自我經驗為出發點,建立起一種融合現實性、想象性及虛構性的視覺表現體系。秦琦的獨特不僅在于他多變的風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堅持并逐漸成熟的寓言性探索——逐漸放棄對現實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轉入對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進行捕捉。

LOT 8031
陳可(b.1978)
《和你在一起,永遠不孤獨No.2》
2005
布面油畫,100 × 100cm
估價:RMB 80,000 - 150,000

LOT 8025
冷廣敏 (b.1986)
《蛻變》
2013
布面丙烯、綜合材料,150 × 120cm
估價:RMB 100,000 - 150,000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