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策劃 黃大有
策展人 項笠萍
學術支持 弘十四
藝術家 張平
開幕式 2020-11-27 15:00
展覽時間 2020-11-20 至 2021-01-20
地址 上海臨港新片區水蕓路418號藝術園2樓

張平,1971年生于中國新疆,現居住創作于上海。
1994年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
1995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院平面設計系;
2006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獲碩士學位;
2016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博士學位。
個展:
2005 化妝 張平個展,曼谷
2005 V.DELTA的單人房 張平個展,55畫廊,上海
2007 吸煙 張平個展,SCOPE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倫敦
2007 單行 張平個展,五五畫廊,上海
2011 火 張平個展,五五畫廊,上海
2013 負暄候月 大有/張平雙個展,上海
2014 天山海上 張平個展,新疆師范大學美術館,新疆
2014 海上天山 張平個展,昌吉美術館,新疆
2016 負暄候月 大有/張平雙個展,臨港當代美術館,上海
2019 醍醐 張平個展,Liang Project Co Space,上海

展覽前言:
臨港當代美術館策劃“詩意當代”系列展覽到2020年,已經是第四期了,伴隨著臨港新片區的建設發展和藝術渲染,臨港逐漸顯現出自身的人文魅力和溫度。
此次“2020詩意當代:《微光》——張平個展”共展出100幅左右的作品,這批作品的藝術語言成熟,具備鮮明的藝術風格,這也是藝術家整個藝術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作品。此次展出基于“詩意當代”的主題下,藝術家通過音樂、繪畫、多媒體相互融合,以自身獨特的視角敘述對生命的感悟。

《微光》系列作品誕生于臨港國際藝術園,良好的藝術生態環境才能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和作品,這也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城投、宸資文化和臨港當代美術館對臨港新片區城市建設中文化板塊的支持和投入,這種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舉措將會吸引更多的藝術人才。
—— 總策劃 黃大有

主題闡述:
此次展出的作品在“詩意當代”的主題下,藝術家通過音樂、詩歌、繪畫相互融合和跨界合作。
一般來說,生活用品的的生命周期,要比使用它的主人來的長,用過的家具或器物,日子久了總會斑斑駁駁,留下皺紋和粗糙,因為每用一次,就會有一次人的投影,一層一層的影子疊多了,也就沒了原先的光亮,好比記憶中的光線總比眼前暗,人也只有在微光和微觀的情況下,才能看清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舉目艷陽,一片茫然,日光之下,盡是不斷地重蹈覆轍,也只有在月光之下,重拾舊夢。

《微光》系列的作品,大都是張平工作室里的某張老沙發,一盞躲在角落里的燭臺燈罩,或是一把粘滿顏料的舊椅子,盛糕點的小盆子,慵懶的下午,和著睡意,朋友的來訪,侄女玩耍時候的投影,都是點點滴滴、稀疏平常,我覺得張平作品最大的優點是安靜,沒有聲音,似乎有什么難言之隱。
對張平來說,這么多年畫畫,創作、辦展覽,盡量做的就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遠方永遠夠不到,能夠得著的也就身邊這些人事物品,如果說物品和自己的生命一樣,本身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那一定是在等待著我們賦予某種東西,她不去畫它們,它們也就沒了往事,用憂郁的眼光,畫著不知憂郁的事物,也該是藝術家份內的事情。

能從憂郁中,落落大方地走出來的,都是藝術家,張平用她一生所有的百轉柔腸去感受微光,那是因為她心中尚存良知,有了良知,心中才有美的感知,有了美的感知,也就有了詩意。
我們身邊的那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替匆匆忙忙的我們留住了某一刻,某些不經意的微小事情,它們在那些物品上生根、駐足、淺唱。
—— 藝術家張平

張平的畫室是傳統文人書齋和現代藝術家工作室、會客室的結合,有長桌、方桌、條案、茶幾、舊矮柜、書架、美式沙發、歐式皮椅、舊式木椅、燈具、花瓶、假山石擺件、筆筒等若干,葵口盤、茶杯碗碟等許多,舊木質楹聯一對,復古唱片機一臺……在策展人項笠蘋看來,張平的新作“微光”系列正是對這些物品的寫生,可以看出她對中國古代文人雅趣的延續和發展。
近日,臨港當代美術館策劃的“詩意當代”系列展覽第四回推出了“微光——張平個展”共展出藝術家新作100余幅,這批作品的藝術語言成熟,具備鮮明的藝術風格,這也是藝術家整個藝術生涯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作品。

據總策劃人黃大有介紹,《微光》系列的作品,大都是張平工作室里的某張老沙發,一盞躲在角落里的燭臺燈罩,或是一把粘滿顏料的舊椅子,盛糕點的小盆子,慵懶的下午,和著睡意,朋友的來訪,侄女玩耍時候的投影,都是點點滴滴、稀疏平常。“我覺得張平作品最大的優點是安靜,沒有聲音,似乎有什么難言之隱...張平用她一生所有的百轉柔腸去感受微光,那是因為她心中尚存良知,有了良知,心中才有美的感知,有了美的感知,也就有了詩意。”

張平曾感慨畫中那張老舊的沙發,住著她這一世所有的記憶,前世今生的影子,都層層疊疊改變著沙發的色澤。“沙發上的那些印記,是我過掉的那些日子,我總是身不由己地來到一生中的那些時光,這些時光也越來越遠離我,沙發還在,時光中再也沒有時光。”
作為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弘十四認為,他在張平的《微光》系列作品中體會到了生命體與非生命之間界限的消融,也因此打破了藝術與生活的邊界。“《微光》系列作品,讓此在的物件成為時光里的事件,為我們行進中的每一刻都投向了光輝,喚起了記憶與覺知...讓我們的命運獲得了在世間的慰籍。”

作為臨港國際藝術園入駐藝術家,張平的《微光》系列作品誕生于臨港國際藝術園,也投射出藝術家在臨港新片區創作、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幕式上,上海宸資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穎女士表示,良好的藝術生態環境才能培養優秀的藝術人才和作品,這也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城投、宸資文化和臨港當代美術館對臨港新片區城市建設中文化板塊的支持和投入。“文化賦予了一座城市溫度和靈氣,激發人類的情感和共鳴。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在未來,臨港當代美術館都將秉持開放創新務實的精神,與更多的國內外藝術家,開展更多元、跟時代更融合的線上線下合作模式,為臨港打造國際化的文化名片。”

據介紹,此次展出基于“詩意當代”的主題下,藝術家還將通過音樂、繪畫、多媒體相互融合,以自身獨特的視角敘述對生命的感悟。
作品賞析:

打盹的小女孩 100x80cm 布面丙烯 2020年

燈光下的點心碟 之一 100x80cm,布面丙烯,2020年

微光 之四 179x144cm,布面丙烯,2020年

紅沙發 之二 180x140cm,布面丙烯,2020年

空沙發 300x120cm,布面丙烯,2020年

躺在沙發上的阿籽 300x120cm,布面丙烯,2020年

條案上的女孩 222x104cm,布面丙烯,2020年

閱讀 179x144cm 布面丙烯 2020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