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千余年來,景德鎮制瓷業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手工制瓷工藝生產體系,創造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段歷史。而陶瓷泰斗王錫良便是出生在這個匠人匠心之地。
他自幼好學,在叔父王大凡的指導下,不僅全面掌握了陶瓷繪畫技藝,且秉承天賦,悟性很強,對陶瓷藝術的理解頗有見地。15歲便能獨立創作,瓷畫藝品出手不凡。1959年被景德鎮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術家”,1979年被輕工業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為景德鎮市首位獲此殊榮者,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他的藝術成就之于中國陶瓷就如同中國陶瓷之于世界一樣擲地有聲。
年少有為,國家非物質文化傳人
付建文,王錫良外孫,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文聯、景德鎮書畫院藝術設計室主任,1984年4月出生在景德鎮第一陶瓷世家,少年即已成名,1994年江西省電視臺為其做“少年畫家——付建文”專題報道,2009年12月2日《景德鎮日報》登載個人專題介紹。現在已成為王錫良重點培育接班人,多次代表王氏家族出席重大宣傳活動。

作為陶瓷界泰斗王錫良的第三代傳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優秀傳承人,付建文老師從小便在外公王錫良身邊長大,常去外公作畫的地方玩耍,有幸目睹了外公的一大批藝術作品,耳濡目染,如沐甘霖,為他的藝術修養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王錫良經常教導付建文,勤奮是藝術家成功的唯一捷徑。他常說,藝術應該符合大眾審美觀,人不論身處何種境遇都會對美的事物有所追求,陶瓷美術也應滿足人們對美的要求。王錫良從小家境貧寒,但他非常注重學習,用在讀書上的時間遠比畫瓷器的時間要多。“勤”與王錫良相伴了一生,對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仍十分留意,不斷從中汲取精華,引用各種藝術元素豐富自己的創作。

付建文深受熏陶聆聽教誨,至今仍謹記外公“陶人事業,首重精勤”的箴言,始終保持著謙遜的心態,低調地專研陶藝。他持之以恒的鉆研,加之天賦突出,現在已成為王錫良世家第三代傳人中的佼佼者,瓷都青年一代耀眼的新星。
傳承中創新風格,風格自成
付建文的藝術風格也秉承了王氏陶瓷世家的精髓,和王錫良藝術風格一脈相承。了解王錫良大師的都知道,他追求靜水流深的藝術效果,其用筆繁簡有度、設色清雅豐潤、構圖巧妙自然,講究的是大道至簡的藝術風格。一手教導長大的付建文更是將這種風格融會貫通在藝術和畫面結構上,呈現一種簡潔明朗的風格,體現了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藝術表現力。
既沿襲了王氏山水質直而厚、清新淡雅、簡約不繁瑣的風格,又融入了現代美學意識的繪畫技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作品色彩層次豐富、厚重,筆墨穩健、韻味濃厚,整體看來意境深遠,給人一種充滿詩意的高雅之感。

王錫良指導付建文的創作
王錫良大師點評:“付建文畫作水、墨、色、筆之調是為妙趣,用筆揮灑自如、氣韻貫通、氣勢磅礴。賦色之巧極水墨之高雅,雋逸和虛靈,觀之活色生香,卻不落艷俗,造詣高深,用功甚勤。”
國家官方公開認證,全球展覽屢獲國際大獎
付建文老師的作品從傳承中發展,從規范中舒展個性,不逾規矩,筆墨多變,法度嚴謹,形式多樣,豐富多姿,獨具一格,極具創意和新的生命力,影響深遠,流傳廣泛。依托王氏陶瓷世家底蘊,作為第三代傳人,付建文作品兼收王錫良老爺子風格,自成風格,成為景德鎮最具收藏價值與潛力的青年瓷藝家。
先后被政府評為江西省文化領域“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萬人才、“中國瓷器市場最具收藏價值青年藝術家”、“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是全國唯一連續兩次榮獲國家專利的中青年陶瓷藝術家。

曾參加全國,歐美,迪拜,新馬泰,韓國,港澳臺,各屆中國頂級工藝大師賽全球藝術展等展覽。在全國和國際工藝大賽中,數次獲得金、銀獎項。與徐悲鴻、李可染等頂級大師作品共同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院等文博機構。經多位資深專家認定,部分作品作為當代文物被中國陶瓷博物館收藏。

中華知名人物創新年鑒稱其作品“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上佳作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在藝術收藏界引起廣泛關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