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啟皓文化基金會發起并主辦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事物最初的樣子》(The Beginning of Things)近日在啟皓北京開幕。
此次作品展集中了三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以事物在線性時間中的狀態為切入點,分別詮釋人們在時間之下、如何聯系過去、當下和未來。作品展為北京啟皓文化基金會發起的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的一部分。觀念設計藝術家、策展人、設計文化學者池偉為此次作品展的學術顧問。
該計劃旨在通過主題展覽、講座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展示及對話活動,發掘和支持當代青年藝術家,并通過主題的設立和推動、線下的實體展覽,鼓勵藝術家與來自社區成員及更廣泛的公眾,開展充滿趣味性的實驗及深入探討。
此次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遴選的作品中黃釗的《風》呈現一個凝固的瞬間,既是放大某一個時間點,也是破壞了一個動態的秩序。馮福朋的《哈嘍》巧妙地固化了孩童咿呀之語,記錄一個過去發生的事情。呂明岳的《新器物系列》用剛硬的大理石的塑形,指向了一個可能發生的變化。
《事物最初的樣子》展覽將在啟皓北京人文社區的中庭進行為期2個月的展示。
《事物最初的樣子》The Beginning of Things
“如今,我們再也不知如何將過去、當下和未來聯系到一起。”——[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Francois Hartog
在我們第一期展覽《之間》的策劃過程中,我們談到了在眼前的大停頓中,人對自己、他人及世界的關系的思考。“大停頓”作為一個模糊的意象,隱約出現在整體的構思之中。而這一期,我們想強化這個意象。
在遴選的作品中,黃釗的《風》是對此最直接的翻譯。凝固的瞬間,既是放大某一個時間點,也是破壞了一個動態的秩序。馮福朋的《哈嘍》巧妙地固化了孩童咿呀之語,記錄一個過去發生的事情。呂明岳的《新器物系列》用剛硬的大理石的塑形,指向了一個可能發生的變化。
藝術家們悄悄地在某一個時間節點,按下了暫停鍵。他們藉由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在時間秩序上的事物狀態,既是紀念場,也是啟蒙的土壤。因此,我們想在這一期的展覽中,強化“大停頓”的意象,但卻把這個停頓視為下一段時間的起點,為未來的我們,保留事物最初的樣子。
“新史學”領軍人物阿赫托戈一直強調,人類群體有三個需要,需要一段過去,需要對當下有所作為,需要對未來有所展望。而我們的困境,是如何避免三個范疇中任何一個處于主導地位。藝術家就像歷史學家一樣,穿梭往返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撿拾不同的瞬間,以此啟發我們的思考。
關于參展藝術家及作品

黃釗 畢業于中央圣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現任北京服裝學院雕塑系講師。

《風》 100cm×80cm×40cm 不銹鋼-外框烤漆 2019

作品采用不銹鋼,使用氧化和拋光手法制作。以有形表現無形,展現兩種力中間的一個平衡狀態。

馮福朋
201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20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導師為于凡。2018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學業獎學金。

《哈嘍》 樟木 水彩 60cm x 50cm x 80cm 2020


“作品根據我的兒子哈嘍咿呀學語的聲音想象來進行創作,創作出具有童趣色彩和玩具趣味的雕塑形象,力求做出嬰兒聲音的形狀,以一個父親和成人的視角去審視兒童聲音的抽象性和自由的狀態。”

呂明岳
現居北京,本科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六工作室,研究中國傳統造型,后保送至實驗藝術學院邱志杰教授攻讀研究生學位在讀。

《新器物No.1》 15cmx35cmx35cm 大理石 2020

《新器物No.3》 12cmx30cmx30cm 2020

《新器物No.4》 50cmx20cmx20cm 大理石 2020

收縮與拉伸的定格,整體造型借鑒中國傳統器物,將內部物體形體間的擠壓與外部彈性曲面的對抗固定下來,頂出的部分拋光與收縮部分從質感上拉開,轉換成大理石后形成了凝聚力量同時具有造型美感的“新器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