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支持的“2020中美纖維藝術與科技創新交流展線上展”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國費城藝術大學共同策劃、主辦。在本次展覽中,共推出中美兩國各20件具有學科交叉性、技術創新性的作品。展覽網址:https://fibertechart.ad.tsinghua.edu.cn/。同名線上國際研討會將于12月5日北京時間9:00-12:00通過騰訊會議舉行。

Lia Cook, Su Series Installation ,2016, 32 pieces 16 “ x 14” each, Cotton and Rayon, Photo Creditby Lia Coo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由于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本次展覽及研討會采用線上形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將在自主開發的線上2.5D虛擬展廳平臺上舉辦線上展覽。展覽期間,雙方通過騰訊會議平臺舉辦線上“纖維藝術與科技論壇”,屆時將邀請中美當代具有影響力的6位纖維藝術家主旨演講,同時邀請全國各大藝術院校師生參與。

岳嵩,《生態·信息·生長》,2017,750cm *450cm,光導纖維、不銹鋼,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創新對以材料為基礎、工藝為手段的當代工藝美術已經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李薇教授的作品《風聲》將光導纖維與水紗面料巧妙結合,使萬千光點隨音樂律動;本次展覽中方策展人岳嵩的作品《生態·信息·生長》是為中國科技館展廳所創作的以光導纖維為主體的作品,光導纖維在豐富創作語言的同時,也在探討科技因素與原生態相互交織而形成的矛盾中的和諧發展。

李薇,風聲,2015,210cm*360cm*10cm,真絲綃、水紗、光導纖維,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李慧、楊懿童、莊夏芬,共存,2020,155 x95 x65cm x2,3D打印、PLA,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中方藝術家李慧的《共存》在探索運用新技術拓展纖維藝術特質的新嘗試。3D打印筆因其不依賴建模軟件而獲得更廣泛的操控性為藝術創作過程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任光輝、陶肖明,瞳,2010-2020,尺寸可變,光導纖維、鐳射織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今天的纖維藝術創作不再局限于傳統材料與工藝,已逐漸成為一門綜合性、多元性與交叉性的藝術學科。展覽的美方學術主持Lia Cook女士的“Su”系列裝置中的圖像與大腦中的結構神經連接有關,通過數據可視化的方式表達情緒反應;中方藝術家任光輝在光纖材料的基礎之上,和香港理工大學的陶肖明合作,利用激光鐳射技術進行制作,不僅提升了纖維藝術作品的視覺美感,也增強了了整件作品的交互式體驗感。中方藝術家楊靜女士采用新科技纖維材料變色線構成每以瞬間微妙、多彩、獨特的作品,讓整個展品可反復、可循環、可互動。

楊靜、李娜,Yes or No,2019,50cm*50cm*8cm,熱敏、光敏變色線,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科技創新的應用,也作為一種手段為纖維藝術的創作、研究、教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平臺。美方藝術家Rowland Ricketts描述了這樣一種現實概念,即構成整體的每個對象或是瞬間,比如染色的布料,植物,以及期間所產生的聲音,都可以理解為關系不斷變化中的組成部分。它表明了相對于事物的整體變化,這種變化本身就是持續時間維度上變化的一部分。

林樂成、李廣忠、林月紅,《光之亭》2020,竹子、金屬、LED 線,1200cm×600cm×600cm

郭耀先,萬象,2019-2020,1280cm*1200cm*300cm,UV噴繪彩帶、數控馬達,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中方藝術家郭耀先在打破傳統纖維藝術材料與工藝的同時,以科技手段構建疊加縱橫交錯的抽象藝術語境;本次展覽中方學術主持林樂成教授的《光之亭》展現出作者和他的朋友們對藝術手段融合、駕馭的能力,對當地自然與人文特色的提煉與精準表達,并與聽澗水面的自然倒影相映生輝,引發無限藝術遐想,成為地域標志性文化藝術作品。本次展覽的精神亦是如此,探討中美纖維藝術發展的歷史、人文屬性,彰顯時代精神。

Rowland Ricketts,Mobile Section ,2016,variable,Dried indigo plants, indigodyed hemp,interactivesound,Photo Credit by Rowland Ricketts,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本次展覽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自主研發的云端展廳舉行,是一次全新的突破,這也成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一個新嘗試。線上展覽搭建了中美學術交流的新平臺,消除了時空的距離,深入探討科技技術如何改變和塑造擁有古老編織傳統的纖維藝術,領略藝術與科技交織共生的美好景象。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2020年12月24日。
展覽網址:https://fibertechart.ad.tsinghua.edu.cn/

掃碼在線觀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