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由北京畫院主辦的“黑白灰中飛出的彩虹——徐希藝術回顧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揭開帷幕。今年是徐希先生誕辰八十周年,此次展覽是他逝世后畫作的首次呈現(xiàn)。該展覽精選徐希先生自上世紀70年代起所創(chuàng)作的速寫、水墨畫等作品70余件,以“雨、雪、夜”為主題的藝術創(chuàng)作為切入點,向觀眾傳達出畫家的無限詩意、浪漫與情思,并力圖全面地勾勒出徐希先生的藝術發(fā)展脈絡,從而為當今中國畫創(chuàng)作提供借鑒與啟發(fā)。

觀眾在展覽現(xiàn)場參觀
眾多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媒體人參與了此次開幕式。專家、學者聚集于美術館一樓大廳,一邊談論著藝術、回顧著藝術家徐希的藝術人生,一邊細細欣賞著這些精彩畫作,現(xiàn)場充滿著熱鬧的氣息。

徐希肖像
藝術家徐希于1940年出生于成都,曾擔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編輯,后轉入該社創(chuàng)作室。徐希最初學版畫,后又學習中國畫和水彩畫,并涉及到速寫、油畫、連環(huán)畫、書法、篆刻等藝術門類,無所不通。學習期間,徐希不斷地前往鄉(xiāng)村田野,對景寫生,其筆下的江南水鄉(xiāng)最為生動,畫風清新雋永,富有濃厚的時代、地方及生活氣息。

徐希-《夜經明斯克》33×45cm-紙本設色--2004年
雨、雪、夜,本就是三個充滿詩意的名詞,從古至今為無數人所記載,承載著文人的情感。而在徐希的畫筆下,這三者又被賦予了新的意向表達,他依舊采用傳統(tǒng)水墨畫的“黑、白、灰”去表現(xiàn)、描繪那些眼見之景,以潑墨之勢讓這淡雅之色極盡變化,色彩之間點綴互補,構建成一個理想而圓成的藝術境界。

徐希-《江南喜雨圖》180×145cm-紙本設色-1998年
在此幅大尺寸的《江南喜雨圖》中,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量的黑與白,偶見粉色、黃色加以點綴。畫面展現(xiàn)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之雨景,潑墨之勢促成其畫之朦朧、飄渺、浪漫氣息。水上船只漂泊,岸上行者撐傘行走,似乎正去往遠方的青瓦白墻。這一雨景傳達出中國繪畫深邃詩意的審美意蘊。

徐希-《春雨中的紐約曼哈頓》145×180cm-紙本設色-1999年

徐希-《黃石公園深秋》-33×45cm-1990年
雪是純白色的,雪花落下的一剎那,似是消逝,但見到徐希所畫的雪景,竟非過多蕭瑟之感,而是一種安逸與靜謐。在《黃石公園深秋》中,一間蓋著厚厚白雪的小屋被深秋黃葉籠罩,飽含著美好與神秘。徐希以中國繪畫精神為創(chuàng)作根基,在中西融合的藝術道路中去釋放中國力量,將中國傳統(tǒng)畫意中的意境、神韻,注入到世界著名風景中,有著不一般的神奇效果,而其他作品如《西雅圖之秋》、《曼哈頓上城之晨》等也是如此。

徐希-《西雅圖之秋》33×45cm-紙本設色-1990年
夜色朦朧,歷來是畫家難以表現(xiàn)之景,但若代之以“月、燈、傘、城、雨”等具體意向為表現(xiàn)對象,便能突破“象征性表現(xiàn)的夜景”?!段餮艌D之秋》便是以“城、燈、車”等具體景物描繪夜色,在這張畫中,黑與白依舊存在,但也融入了大量暖色,營造出城市夜晚的安靜與溫暖,在這座西方都市的夜空中,散布著濃濃醉意。

徐希-《上海街頭》180×145cm-紙本設色-2006年

徐希-《紐約蘇荷之夜》34×45cm--紙本設色-2000年
徐希曾言:“我有意識地追求山水畫的風俗性,畫自己最有感受的雨景、夜景、雪景。在表現(xiàn)方法上強調黑白對比強烈的版畫感覺,運用潑墨時大量地吸收水彩技法并在宣紙上力求強化我對生活的感受?!被蛟S正是如此,這些純凈的畫面是徐希心境的表達,而這份純凈、對世界與生活的熱愛,如今的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張張畫紙一一窺見。無論是充滿東方情調的江南水鄉(xiāng)風貌抑或熱鬧繁囂的西方都市風景,這些大刀闊斧的筆觸營造出明朗的視覺效果,以抒情浪漫的語言表現(xiàn)靈動的詩意之美。

徐希-《間苗》15×20cm-紙本速寫-1972年

徐希-《布達拉宮》15×30cm-紙本速寫-1984年
盡管“江南細雨、北國瑞雪、朦朧夜色”是徐希十幾年反復描摹的對象,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但除此之外,該展還展示了徐希早年創(chuàng)作的炭筆速寫,如《間苗》、《布達拉宮》、《松花江畔》等,并且將其速寫作品與中國畫對比呈現(xiàn)。
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11月22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