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時期的張光宇,約1938年在香港
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12燃。
為紀念張光宇先生誕辰120周年,由嘉德藝術中心主辦、張光宇藝術文獻中心支持、吳洪亮策展的“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12燃”和相關系列活動即將于12月23日與觀眾見面,特別推出12個主題燃點共享張光宇的藝術世界。

“光宇下午茶“現場
2020年11月13日,首次“光宇下午茶”作為本次展覽的序曲以及新聞發布會在王府井大街1號璞瑄酒店舉行。下午茶期間,嘉德藝術中心總經理寇勤、展覽的支持單位代表張光宇藝術文獻中心理事長李大鈞、張光宇先生家屬張臨春、策展人吳洪亮及工作團隊共同為在場媒體講述張光宇和他的藝術故事,并對此次展覽的相關內容與媒體進行了分享和劇透。

從左往右:李大鈞、張臨春、寇勤、吳洪亮
張光宇(1900年8月25日—1965年5月4日),江蘇無錫人。他是中國現代視覺、城市文化、大眾傳播的先行者;是中國漫畫、中國動漫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張光宇的藝術實踐遍及繪畫、漫畫、平面設計、空間設計、舞臺美術、電影美術、壁畫、動漫制作、出版、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他參與創辦或編輯的《世界畫報》《影戲雜志》《時代漫畫》《抗日畫報》《裝飾》等許多中國近現代有重要影響的報刊雜志;他關注民族文化,曾搜集整理七十余首民間情歌并為之作圖;他出版的《近代工藝美術》是中國第一本具有全球視野的現代設計的書籍;他為經典動畫《大鬧天宮》創造的動畫形象影響了幾代中國人,被譽為“美猴王”之父;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等國家核心形象的主要設計者之一。

1927年11月,張光宇在上海第八屆天馬會美術展覽會留念

1935-1936年,張光宇在上海留影
在策展人吳洪亮看來,藝術家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造型師。從這個角度講,20世紀,中國有了張光宇是中國的大幸。而張光宇只活了65歲,他過早的離開是中國的大不幸。他如果再活30年,象齊白石那樣長壽,可能會受很多苦,但或許能給我們一個長相不太一樣的中國。“我們今天紀念這位前輩,是要思考如何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以及每一個人造型。尤其在全球化雖然受阻,但無可阻擋的今天,如何呈現出中國的樣貌,研究張光宇與張光宇們,的確是至關重要的。”

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
“為了前方”是張光宇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前線做文藝宣傳舉起的標語。抗戰期間的張光宇,在香港辦雜志、畫漫畫,組織漫畫協會,舉辦現代漫畫展,展覽《把憤怒寄托在槍桿上》等作品,以漫畫為武器開展抗日和反對汪精衛投降派的活動。雖歷經“湘桂大撤退”等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仍筆耕不輟,于1945年在重慶完成長篇諷刺漫畫《西游漫記》。

西游漫記第六回,26×26cm,1945年
張光宇那一代人當年為“前方”所做的努力正是今日中國的基礎,是那時“前方”可期望的“未來”。張光宇的創作正是中國早期現代城市文化的形象化呈現。他持之以恒地在整理傳統、理解當下的過程中進行本土化表達的探索,甚至對今天與未來的中國視覺形象的塑造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未來不是抽象的,未來一樣是無數人的衣食住行、理想與愛戀、斗爭與戲虐,是由非常具體的故事與形象構成的。張光宇時代的霓虹燈、漫畫、電影、廣播、雜志,就像今天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站在張光宇的未來,我們可以暢想自己這個時代的未來。120歲的張光宇在今天一定也是個時尚達人。

張光宇設計臺燈 《近代工藝美術》 1932年

張光宇先生設計的臺燈(復制)
張光宇先生涉足的領域非常豐富,而且每一個皆是一個令人驚艷的燃點。通常的陳述不足以呈現他的精彩。于是展覽以他具體的藝術實踐為線索,分為“世界?生生”“48個表情”“情感?須知”“家居?東西”“民間情歌”“潑克?諷刺”“大地?星島”“西游漫記”“解放?建設”“神筆馬良”“大鬧天宮”“衣食住行”12個版塊,多維度地展現張光宇一生極其豐富而多樣的成就。

寇勤和吳洪亮合影
為了本次展覽的精彩呈現,嘉德藝術中心及張光宇藝術文獻中心付出了諸多努力。張大羽先生、張良國先生、張宜秋女士、張臨春先生也將其對父親藝術創作的整理研究成果予以貢獻。策展工作由擔任第58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策展人的吳洪亮及其團隊策劃。展覽將用最傳統的機械方式與數字技術、霓虹燈與LED等方式的PK,建構懷舊與最新科技交織的氛圍,借助光、聲、風、電、視錯覺的交互調動觀眾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全方位的感官,通過網絡中虛擬環境與現實空間的互動,呈現一個張光宇描繪的衣食住行、理想與愛戀的樂園。
在三個月的展期內,除了延續“光宇下午茶”之外,還將推出不同領域專家學者“大咖”來到現場,主持“光宇沙龍”,開展公共教育活動的“光宇教室”等系列活動。展期內的元旦、春節、元宵節等諸多節慶節點,都會根據張光宇的創作推出特別策劃的活動,同時展覽期間也將推出基于張光宇創造的諸多理念及形象推出豐富而多彩的衍生品。據悉,展覽將延續至2021年3月14日。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為了前方——張光宇藝術的12燃
英文名稱:For the Future: Twelve Highlights of Zhang Guangyu‘s Art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23日(周三)-2021年3月14日(周日)
展覽地點:嘉德藝術中心一層C廳、D廳
策展人:吳洪亮
主辦單位:嘉德藝術中心
支持單位:張光宇藝術文獻中心、璞瑄酒店

1957年,張光宇在在煤渣胡同中央美院宿舍
大家說
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這位很有創新的藝術家,說明對他的宣傳太少。——夏衍
他一直是我心目中最有威望的藝術家兼大哥。——葉淺予
張光宇是中國式現代藝術的創造標志。——黃苗子
他是我們同時代中,最值得深入研究、最具有獨創性的裝飾藝術家。——張仃
光宇先生一生創作數不盡單幅或系列大作,從年輕到暮年,風神從未衰頹,是我們晚輩一直交談尊敬所在。——黃永玉
張光宇老師是中國20世紀最具重要影響的杰出藝術家之一。——袁運甫
他把裝飾帶進了漫畫,即使是變形,即使是諷刺,也是以美為目的的,是平凡的事物向美的升華,哪怕是丑的夸張,也充滿辯證的美感。——丁聰
我認為張光宇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功績可以與齊(白石)、黃(賓虹)并舉。——邱云光
你或許應該超過他,但你無法繞過他。——廖冰兄
光宇大兄的人品和美德是很難用我這支筆描繪其萬一的。——吳祖光
他是位十足中國氣派的畫家,善于吸收外來藝術的優點,正反映了他的中國氣度。他值得我們在全世界面前引為自豪。——胡考
是他鼓勵我畫漫畫,我才走上了這條路。——華君武
可以說,沒有張光宇,就沒有我的今天。——丁紹光
光宇前輩是中國造型因素現當代轉型最強的實踐者,推動者,也是中國動畫影像的永垂不朽者。——阿城
光宇先生的真價值、真貢獻,一語道破,應在中國現代商業美術。——陳丹青
張光宇的藝術創作,始終同20世紀興起的中國都市文明難解難分。——王魯湘
精彩劇透

1918年9月,《世界畫報》第2期封面

連拍,1930年代

左:朱紅灑金家具,約1930年,右:朱紅灑金家具室內實景,《萬象》 1934年

1931年10月版,《小姐須知》 封面

這個世界要有錢,八十公公有人戀;有錢不怕八十歲,沒錢最怕兩同年。27.5×28.5cm,1930年代

三個漁翁,《十日雜志》第14期, 1936年

1940年8月,在香港繪制魯迅像。右起:張光宇、丁聰、謝謝、葉淺予、糜文煥、張正宇、郁風

1949年10月25日,留港美術工作者在完成毛主席巨像后留影之一:作家于逢(前排左一)、梁朝佐(前排左三)關山月(前排右一),黃永玉(二排左一)、張光宇(二排左三)、黃茅(二排左四)、張正宇(二排左五)、廖冰兄(三排右一)、楊秋人(三排右二)、葉綠野(三排右三)、梁永泰(四排左一)、陽太陽(四排左三)、王琦(四排左四)、楊萬秋(四排左五),楊秋人舊藏

張光宇,屈原 嬋娟 服裝設計圖 25.4×26cm,1953

神筆馬良一,35.5×27cm,1954年至1955年

花果山水簾洞內景,1960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